石獅公墓

石獅公墓

石獅公墓,位於惠安百崎克圃、下埭兩村間之龍頭山南,為明百崎回族肇基始祖郭仲遠與妻陳宣惠陵寢。建造於明永樂(1403—1424)至宣德(1426—1434)年間,是國內現存伊斯蘭教塔式墓葬中不可多得之遺蹟,體現了中阿文化交流和我國回漢民族的文化融洽。2005年列為福建省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此地原為克圃陳氏所屬,緣感恩於郭仲遠而饋之。墓穴原為元代山家名僧釋大圭所擇,雲墓座定位有“進前三宰相,退後萬人丁”之兆。山上巨石如盤,恰似鎧甲,以墓置其下,號之“石獅披鐵甲穴”;距墓前二里之處有突起一山,渾圓若球,名曰“獅球山”,故墓穴又得“獅子戲球”美稱。山下洛陽江一水瀠洄,左右青岩、青樓兩山對峙,形勢巍然,頗為壯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獅公墓
  • 地理位置:惠安百崎克圃
  • 景點級別:福建省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    
  • 建造於:明永樂(1403—1424)
墓穴的選擇和墓區的建築基本取法於漢式。墓區座東北向西南,依山勢由低向高處而築。其範圍總長14.5米,寬3.15至3.9米,前為半月形墓井,左右留有派水孔。拾階而上,有石鋪三層埕台,埕台由下而上,逐漸縮小,第三層即墓區。
墓區中置墓座有二:東南側為郭仲遠墓,西北側為妣陳氏墓,均為伊斯蘭風格之須彌座式輝綠岩石塔式墓蓋,均為五層,呈長方形。蓋座各層四周皆雕有雲紋及連枝花紋。
郭仲遠墓座,下長2.1米,寬0.88米,通高0.75米。第二層三面陽雕阿拉伯文之《古蘭經》句:前面譯文為:“一切均要死滅,唯有真主活著不死”;東面為“凡在大地的都要毀滅,唯有你的主的本體,具有尊嚴與大德,將永恆存在”;西面為“任何東西均要死亡,唯有真主永生不死。”
陳氏墓座稍小。陳氏是漢家女,嫁入伊斯蘭家庭,本身不是穆斯林,故陳氏墓座第二層四面沒有《古蘭經》句,但卻陽雕著蓮花與枝葉圖案。
阿拉伯穆斯林的這種墓式,是由公元4—5世紀混有希臘、羅馬、安息、波斯、印度的犍馱羅式的油撒孚擇式的塔婆(浮屠)發展而成的。
墓圍四周,按層次砌有石牆,每頂層末端雕有龍首翹脊。後牆半月形中嵌一塊高0.70米、寬0.40米標誌伊斯蘭教之陽雕雲月圖案石刻。雲月圖案體現伊斯蘭教追求“清慧皓潔”的境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