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牛(河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石牛(河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石牛,別名孫臏石牛,位於河北省滄州市吳橋縣吳橋雜技大世界內。

石牛鑿刻於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由整塊青石鑿刻而成,長1.85米,寬0.7米,通高1.47米,身高0.97米,石牛形態為立姿,頭左偏,尾有擺,頭、尾有韁套相連,摩尼中部浮雕雲紋。石牛刻工細緻,造型生動,為紀念孫臏而建造,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藝術研究價值。

1957年,石牛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北省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牛
  • 地理位置:河北省滄州市吳橋縣吳橋雜技大世界內
  • 保護級別:河北省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河北省人民政府
  • 所處時代:明
歷史沿革,雕刻特點,文物遺存,研究價值,保護措施,歷史文化,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吳橋人在吳橋縣鐵城鎮東南小辛莊興建孫公廟。
石牛(正面)石牛(正面)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吳橋人根據孫臏騎牛征戰的傳說,集資雕刻石牛置於孫公廟中。
抗日戰爭時期(1931年—1945年),石牛獨角被砸掉。
1956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將石牛移到吳橋縣城內。
1957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撥款1300元,在城關鎮為石牛建石牛亭。
文化大革命期間(1966年—1976年),石牛亭被毀,石牛雙耳被砸掉。
1980年11月25日,石牛由城關鎮遷至桑園鎮北街吳橋縣文化館院內。
1993年,吳橋雜技大世界孫公祠創建後,石牛移入吳橋雜技大世界內。

雕刻特點

石牛由整塊青石鑿刻而成,長1.85米,寬0.7米,通高1.47米,身高0.97米,胸圍2米,腰圍1.9米,頭長0.5米,面寬0.28米,頸長0.35米,前腿高0.35米,石牛形態為立姿,頭左偏,尾有擺,兩目圓睜,兩耳平伸,額上原有獨角(抗日戰爭時期被砸掉)。
浮雕雲紋浮雕雲紋

文物遺存

石牛牛背有鞍韉,韉兩側各有一足蹬下垂,頭、尾有韁套相連,摩尼中部浮雕雲紋,從內向外依次有寶蓮花、古釘、古錢,牛體下有基座兩層,上基座長1.21米,下層基座長1.45米,寬0.77米,高0.3米,四側浮雕共10組,每組有鼓竹花紋隔斷,上部邊沿有變形雲紋。
石牛頭部石牛頭部

研究價值

石牛刻工細緻,造型生動,具有較高的藝術研究價值。石牛是為紀念孫臏而建造,吳橋雜技的興起也與孫臏有關,石牛為孫臏以及吳橋雜技的興起提供了實物資料,對繁榮雜技藝術、加強對外宣傳,促進文化交流上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
足蹬足蹬

保護措施

1957年,石牛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北省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保護碑刻保護碑刻
1980年11月25日,石牛由城關鎮遷至桑園鎮北街吳橋縣文化館院內進行保護。

歷史文化

石牛的原形叫作獨角青牛,是孫臏的坐騎。清朝《大清一統志》載,孫臏墓在吳橋縣東南十五里。《北吳歌》中多次提到孫臏及其墓冢:“將陵古蹟有空城,重合還因孫子名。萬皂荒煙無覓處,惟留青草遇春生。”另外,清代小說《東周列國演義》中有一章回提到“孫臏吳橋葬母葬兄”。民國《吳橋縣誌》記載: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吳橋人集資雕刻石牛,放置在孫公廟(吳橋縣鐵城鎮東南小辛莊,由吳橋縣王麒於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倡建,廟後門東側有孫臏墓。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石牛,位於河北省滄州市吳橋縣吳橋雜技大世界內。
石牛
交通
滄州市——廣場街——解放西路——迎賓南大道——105國道——黃河路——吳橋雜技大世界——石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