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爽溪

石爽溪

石爽溪,男,漢族,1925年9月生,湖南新邵縣人,195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先後任中南軍政委員會農林部技術員、湖南省農業廳農藝師、獲中央牧漁業部獎狀獎章,1984年從政,當選為湖南省第六屆人大代表、第六屆政協委員、雙峰縣政協一、二、三屆專職副主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爽溪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25年9月
  • 畢業院校武漢大學
人物介紹,人物生平,

人物介紹

該同志系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農工雙峰縣委創始人,曾任主委、顧問等職。他酷愛詩詞、工書法、作品曾多次刊載在全國有關刊物上,歷任雙峰楹聯、茶葉、工藝美術、書畫、農業協(學會)會會長、名譽會長、顧問等社會兼職、與湖南農大朱先明教授合編《茶葉栽培和茶葉製造》一書,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與龔潤澤合編《詩詞書法入門》一書,已發行。

人物生平

一生為農服務的八旬老人石爽溪(曾國藩文化網)雙峰縣原政協副主席石爽溪是新中國最早的農藝系大學畢業生之一,26歲就成了全國最大的茶產區中南6省的茶葉主管,並參與培訓了我國第一批茶業科技人員;他與同事研製生產的“920”、“井崗黴素”等成為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國南方最響亮的農藥肥料品牌。他還是農工民主黨雙峰縣委創始人和雙峰縣政協的元老,在詩詞、書法方面也造詣很高;他年屆八旬仍不忘農民兄弟,常有農業方面的論文,為振興農業、致富農民、建設新農村出謀劃策。
石爽溪作品石爽溪作品
出身名門,就讀名校,主攻茶葉,成為中南6省的茶葉主管
石爽溪1925年9月出生在新邵縣陳家坊一個較富裕家庭。石家在當地是一個名門望族、書香門第,祖父是前清秀才,做過官,所以,石爽溪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尤其是培養了對詩詞、書法的愛好。國中畢業後,他懷揣工業救國的夢想,徒步從邵陽跑到雙峰,考入因抗戰由長沙遷來的高級工業學校(中專),後又到漣源藍田,考入由長沙遷來的明德中學。1947年高中畢業後,他考入武漢大學農藝系,開始對遺傳育種、生物、植物分類、園林花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到大三、大四時,全國已經解放,他的學習興趣轉到了主攻茶葉。
1951年,石爽溪大學畢業後,與幾名同學一起分配到中南農科所,他被安排追隨著名水稻專家白思九搞試驗。不久,他奉調到中南軍政委員會農林部特產局主管茶葉。中南6省是全國產茶量最多的大區,石爽溪從此與茶葉結下了不解之緣,並終生為茶業而探求。
在農林部工作期間,他結識了許多茶界的專家、教授。尤其是4名蘇聯茶葉專家和我國農業部、外貿部、全國合作總社、全國茶葉公司的領導專家一起到中南地區考察時,石爽溪陪同去了湖南、湖北、江西等重點茶區考察了1個月,並實地審評了幾處紅茶、磚茶。根據考察組的意見,要把中南茶業搞上去,關鍵在科技興茶,而培養人才是當務之急,於是中南茶葉技術幹部培訓班應時開班了,除中南6省保送學員98人,還有陝西派來的2人,學制2年,校址在江西修水茶葉實驗場。石爽溪被派駐擔任輔導、聯絡和教學等工作。學員畢業後回到原省,成為茶葉科技戰線的一支中堅力量,象雙峰的高級農藝師徐迪新等就是中南茶乾班的學員。在中南工作後期,他還參加了一次由中央有關部門組織的中南6省茶葉考察團,由他主筆的考察報告刊登在《中南茶訊》上。
1954年,軍政合一的大區組織撤銷,大區人員大部下放各省市,石爽溪懷著對故鄉的熱戀和為家鄉經濟建設出力的決心,放棄留在武漢的機會,毅然攜夫人、孩子回到湖南,他到省農業廳經作處工作,主要是負責茶葉方面事務,曾參加了全國茶葉會議。這是湖南茶葉生產的鼎盛時期,他所在的茶葉科就有七八名技術幹部,還有一支數十人的技術隊伍,分布各產茶縣市。他經常下到縣市了解茶葉生產情況,還曾到安化岳溪蹲點辦樣板,幫助建立了一家有一定規模的制茶廠;他與人合作撰寫的《振興湖南茶葉》一文,刊登在湖南日報顯著位置,與農學院茶葉系教授朱先明合編的《茶葉栽培和茶葉製造》一書,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新華書店發行。
錯劃右派,文革遭殃,下放雙峰,研製生產出名牌茶葉和農藥
正當石爽溪躊躇滿志準備為湖南茶業大幹一番的時候,不料禍從天降。1957年全國反右開始了,他被打成了“右派”。在經作處搞了一段勞動之後,1958年他離開愛妻和3個年幼的孩子,孤身一人下放到雙峰茶場勞動改造。雙峰是石爽溪曾經讀過書的地方,也是他經常去檢查的產茶重點縣,雙峰茶場的選址就是他代表省和縣一起勘察確定的,僅幾年時間,漫山遍野的茶樹已鬱鬱蔥蔥,真是有緣,如今茶場成了他的改造場所。說來也巧,當時茶場的負責人章德正是他在農業廳共過事的好朋友,暗地裡對他很關照,說是改造,實際上把他當作茶場的技術幹部,諸如茶園新建規劃設計、肥培管理、採制等都聽從他的意見,這樣一來,他也就大膽積極地投入工作。他與職工們同吃同住同勞動,夜以繼日地奮戰在茶園裡、在初精製車間、在科研園地,在他的技術指導下,茶葉達到了高產優質,還創製了簡易解塊分篩機、改進了原日本臼井式揉茶機的棱骨,適制紅碎茶,較大幅度地提高了碎茶品質,同時開始試製由他命名的名優綠茶“雙峰碧玉”。
石爽溪作品石爽溪作品
由於石爽溪勞動表現好和取得的功績,於1960年率先摘掉了“右派”帽子,調到縣農業局工作,他被分配在經濟作物股,大部分時間是在農村蹲點辦樣板。1966年他愛人調入雙峰茶葉中學教書。就在他全家團圓不久,“文革”開始了,他和妻子作為“五類份子”受盡了凌辱和折磨,後雙雙下放農村接受再教育。
60年代後期,石爽溪夫妻先後被收回重新安排工作,他回到縣農業局,主要負責農用微生物的研製。他和原農業局革委會主任周為民一起,先後研製生產了“920”、“殺螟桿菌”、“紅花草子根瘤菌”、“井崗黴素”等13種農用微生物產品,並在全縣培訓輔導辦起了50多家社、隊微生物廠,這些農藥肥料的推廣使用,為農業增產增收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政協十年,退休不閒,詩聯書法,心想農民情系農業神牽農村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石爽溪的“右派”被平反改正,他因長期從事農技推廣工作而獲得了國家農牧漁業部頒發的獎狀和獎章。1984年,雙峰縣政協成立,他作為一名科技人員和農工民主黨成員,開始了長達10年的從政生涯。他先後擔任縣政協籌委會副主任,縣政協第一、二、三屆專職副主席,第六屆省人大代表,第六屆省政協委員。期間,他以農工黨黨員的身份(石爽溪早在50年代在省農業廳工作時就加入了農工黨),發展壯大了雙峰縣農工黨組織,由省直支部進而到總支直至建立縣委,他先後擔任主委、顧問等職。
在政協期間,他積極參政議政,為經濟建設、為農民民眾和農業生產、農村建設鼓與呼。直到1993年年屆69歲,他才辦了退休手續,但他退而不休,仍然關注農業、農民和農村工作。
同時,他憑藉原有的紮實功底和濃厚的興趣,在詩聯書法方面潛心鑽研,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早在1989年他就與曾彩初、陳安吾等人創辦了雙峰縣楹聯學會,並被推選為會長,同時是雙峰縣詩聯學會會長。行家評價,他的詩詞立意高遠,辭藻優雅,格律嚴謹,選材多有關注民生、科研和“三農”方面的,入選《華夏吟友》、《河洛春秋》、《湖北文學》等全國數10種刊物,名列《中國當代詩辭家辭典》、《藝術家大辭典》。他的書法從小就受書香門第影響薰陶,後出外求學工作,博採眾家之長,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其楷書端莊有力,富有章法,隸書剛柔相濟,勁、美兼備,行、草及硬筆書法也出手不凡,其書法作品多次參展和發表,併入選《當代書畫家作品選集》等多種書法專輯中,並被瀋陽藝海拍賣代理中心評為“一級書法家”。今年3月23日至26日在北京國際貿易中心舉行的第13屆北京國際禮品工藝品書畫交易會上,他應邀參展,共展出了20多幅書法作品,現場成交4幅,其中1幅被日本客商購買收藏。目前,他是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同時擔任雙峰縣書法家協會名譽會長、雙峰縣老年人書畫協會會長。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從1984年開始免費給民眾送書法活動,20餘年來,他送出的作品達300餘幅,在雙峰傳為美談。
當然,石爽溪終生不忘的是戀農情懷,特別是中央發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號召後,他更是激情滿懷,除了參加政協和農工黨組織的座談活動外,還經常深入到農村進行走訪和調研,他應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茶葉通訊》之約撰寫的《解放初期的中南茶乾班》一文近日登出,特別是他刊登在《雙峰科技薈萃上》的《雙峰茶葉產業化和復興的探討》一文,洋洋5000字,暢述了雙峰茶業的歷史,並就雙峰茶業衰退的根源、能否復興、如何振興發表了很好的建議和意見,提出要把茶葉打造成雙峰的農業支柱產業和全縣農業經濟三大優勢之一,為農民增收,為新農村建設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詩人石爽溪
蘇州大學新學期開學不久,便給石爽溪老人寄來學報,打開一看,他的詩《地球的控訴》刊登在醒目位置。石老雖八十四歲了,卻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目睹隨著經濟的發展,環境日益惡化,地球物種越來越少,自然災害加劇,他痛心疾首,憤然寫下了這首自由詩,詩的結尾寫道:“人類如不迷途知返,我地球也難容這惡魔生靈,惡有惡報,司空見慣,最終落得個玉石俱焚。”吶喊振聾發聵,催人猛醒。
其實早在青年時期,石老便開始寫詩,如他一九四八年寫下格律詩,《偶讀<西廂記>抒懷》便嶄露文學才華,自此一發不可收拾。可惜“文革”時手稿絕大部分被抄去毀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石老復出,工作之餘,詩興大發,寫下了大量格言詩,有紀人,有的記事,有憶舊,無不感情深厚,愛憎分明。如發表於《河洛春秋》的《謁白居易墓》,詩寫道:“白傅雖雲逝,巍然冢尚存,彩霞橫洛水,浩之耀龍門,志在千秋業,胸懷百姓民,繁花今似錦,歌舞慰詩魂。”詩抒發了作者對白居易的景仰崇敬之情,告慰詩人白居易,祖國蒸蒸日上,人民生活幸福,社會和諧。又如他的刊載於《茶葉通訊》的《贊岩茶》、《夸龍井》等詩,首首文字雅美,格律考究,把名茶的特色品質描繪得讓人垂涎欲滴。他發表於《河洛春秋》的《洛陽觀牡丹》,受到編輯讚賞。而其登載於《彙編中華詩詞大系》中的《憶台灣親人》則抒發了他對遠在台灣親人的思念,期盼祖國早日統一,親人團圓,拳拳之心,眷眷之情躍然紙上。其他如發表《親情詩簡》、《華廈吟友》、《中華詩詞大觀》的數十首詩,也深受讀者喜愛。其《連戰、宋楚瑜訪問北京感賦》獲海峽杯一等獎,發表於《湖北日報》的《古老的鄉間小路》榮獲文藝金獎。他還獲得過全國詩詞書法大獎賽二等獎。正因為石老精通詩詞,常有佳作問世,各類報刊雜誌約稿不斷,全國性大賽組委會常給他來函,希望他參賽,石老一般不參加。2008年中國詩詞書畫研究會約其為《中國奧運冠軍題贈嵌名大典》海外典藏版作詩,石老揮毫為女人舉重48公斤級冠軍陳燮霞等寫嵌名詩十首,其中《賀林丹奪男子羽單冠》寫道:“林蔭夾道近鳥巢,丹桂飄香古柏驕,印馬日韓長嘆息,如何難奪一雞毛?”深受編委會好評,中華詩詞書畫研究會吸納石老為研究員。
可以說,石老是中國新時代詩壇極具影響的詩人,在詩詞界享有崇高的聲望,中華詩詞協會特邀他擔任名譽主席,可惜他堅推不就。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也欲吸收石老為會員,並多次邀其參加國家、國內博覽會,限於時間與精力,石老委婉謝絕了。
八十四歲高齡的石老,仍創作不斷,他既是詩人,又是實力派書法家。難怪一位雙峰縣的老領導,讚揚他“知識淵博,才華橫溢,一專多能,是一寶。”最近中國文藝家雜誌向他約稿,湘西古城鳳凰也在向他招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