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灣瓷窯遺址

在宋朝的瓷窯遺址中,崗列石灣村東北1.3公里的瓦窯崗上,曾經採集到罐、盆、壺、盞、蓮花爐等破碎殘片和建築材料,有的刻有文字及釋文。現在,在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有兩件南宋時期的陽江窯(石灣)的瓷器,有的上面也有小字。從兩件瓷器上反映的書法水平看,當時江城區域內的書法水平已相當高。

從宋朝北山刻石與北山石塔刻字中亦可得到證明。北山石塔矗立於江城北山頂上,旁有摩崖石刻及熙春亭刻字。北山石塔為歷代列為陽江八景之一。石塔始建於南宋寶祐年間(1253—1258),由州牧黃必昌建。在塔的第八層石磚上刻有“福祿來朝”四字。書寫工整,技法出於唐楷。在塔的不遠處也有摩崖石刻,分別有《恩平歌》、《陳藩詩》、《熙春亭詩》、《瑞禾》題字。《恩平歌》為宋皇祐五年刻,楷體,豎書陰刻,共二十四行,是南恩州事李歡詩,藩蟄書刻。《陳藩詩》石刻是豎書楷體,陰刻,宋嘉定八年(1215)刻。兩石刻字結體嚴謹,無誇張與輕率筆畫,疏密之間以趣味勝。遠筆皆以中鋒為主,凝練灑脫。在《恩平歌》與《陳藩詩》石刻旁邊的摩崖上,還有一巨大的“瑞禾”題字石刻。“瑞禾”題字石刻是宋鹹淳壬申(1272)刻。刻面高265厘米,寬200厘米,為宋南恩州守塗久大刻。宋朝時,在江城西北半里處的漠陽江岸邊的石上,還刻有“金雞古蹟”四個大字。“文革”時期被毀。據考證,那是宋朝的刻石,每字大二尺,楷體,書法技藝嫻熟。宋朝紹興年間(1131—1162)始建的北山鞏橋,橋中間大石板刻有“北門鞏橋”字。楷體,沉雄勁健,點畫一絲不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