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瀟江

石瀟江 (1909~1945.8.15)原名石湘璞,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辛店街道石家毛托村人。是山東早期的共產黨員,山東人民抗日武裝救國軍第五軍第十二中隊的主要組創者、領導者,臨淄著名革命烈士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瀟江
  • 出生日期:1909
  • 逝世日期:1945.8.15
  • 原名 : 石湘璞
投向革命,組織抗日,不幸犧牲,

投向革命

石瀟江自幼聰明好學,以“才子”名於鄉里。1925年,青州高等國小沒畢業就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山東省立第二師範(亦稱曲阜師範)。入學後,他廣泛涉獵,閱讀《響導》、《新青年》、《共產黨宣言》等進步書刊。國民黨當局竟以“閱讀赤色書籍”為罪名拘捕了他。在獄中,他面對刑訊,始終以“讀書何罪”辯理,後經共產黨組織多方營救,方得獲釋。出獄後,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1年,師範畢業後,先後任教南仇國小、博興書院國小。1934年至辛店通惠國小,先任教師,後任校長。1936年秋,日軍犯我綏遠,愛國將領傅作義奮起抗擊,百靈廟大捷,舉國振奮,紛起募獻聲援。瀟江帶領學生走上街頭,他把募捐重點指向在辛店收購黃煙的英、美、日等外國商人。學生在外商公司門口,講演、貼標語、散傳單,呼口號,聲討日軍侵華罪行,久久不去,圍聽民眾越來越多。外商害怕影響生意,都如數捐獻。回校路上,學生們順口成章地說:“瀟江老師辦法好,逼著洋人把錢交,洋人出錢打洋人,這個辦法實在好。”

組織抗日

“七·七”事變後,中華民族處於存亡關頭。瀟江奮筆大書“今古上國衣冠淪於夷狄,相率中原豪傑還我山河”。便聯絡當地有志人士石一宸、石化鳳等多人,組織抗日武裝。隊伍拉起後,加入楊乃文廖容標姚仲明領導的黑鐵山起義部隊,編為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十二中隊。中隊建立不久,便計襲辛店車站,直搗日偽傀儡組織辛店維持會。後又在張(店)博(山)線上和湖田車站,連續伏擊敵人的軍用列車,給敵、偽以極大殺傷。隨著部隊的迅速發展壯大,1938年7月,十二中隊擴編為八路軍三支隊八團二營,石瀟江江任營長。根據抗日鬥爭的需要,二營又奉命編入八路軍第四支隊。從此,石瀟江轉戰在新泰萊蕪沂水、蒙陰等地,為建立魯中抗日根據地做出了積極貢獻。1943年春,石瀟江由蒙山支隊副支隊長兼參謀長職務調回渤海軍區,任清東軍分區(第五軍分區)副司令員。
1944年春,石瀟江奉命率分區獨立團四個連和昌邑獨立營,拔除駐在昌邑縣馬渠村的頑軍李樹桂部,守敵一個團,千餘人。戰鬥打得異常激烈,圍牆炸開了幾個缺口。各營連正準備組織強攻時,瀟江突然下令停止進攻,幹部戰士均茫然不解。原來石瀟江斷定了敵人在外無援兵的情況下,很可能向西南方向逃跑,如果強攻,勢必付出很大傷亡代價,不如放蛇出洞,伏兵殲滅。果然,敵人逃竄到村西南三里路的油坊村,進入伏擊圈,只幾十分鐘的激戰,就結束戰鬥,斃敵百餘,生俘八百多。幹部、戰士都高興地說:“石副司令員神機妙算,這次戰鬥是以極小代價,換來了極大勝利!”石瀟江事事嚴於律己,身體力行。1944年,他17歲的兒子石廣忠來了部隊。他讓他從戰士做起。當時有的同志說廣忠年齡小,應安排在後方工作。瀟江說:“我們的戰士有不少是17歲的,我的孩子不能特殊。”堅持要他兒子下了連隊。

不幸犧牲

1945年8月15日,日軍投降後,渤海軍區主力部隊奉命挺進東北。劉其人、王兆湘、石瀟江等率新編師準備橫渡渤海。當時天氣不好,石瀟江又帶病。有人勸他留幾日待天氣好轉後再下船。他嚴肅地說:“挺進東北是中央的戰略部署。我們要和國民黨軍隊爭奪時間,我不能以個人安危貽誤戰機!”他帶領警衛班10多人,率先啟航。船至秦皇島附近,颶風驟起,觸礁殉難。年36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