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市第十中學

石河子市第十中學

石河子第十中學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石河子市東南部的育才新邨(二十四號小區),占地面積6.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校園綠地面積達3.1萬平方米,綠地覆蓋率達51%,現有36個教學班,其中18個少數民族漢語班和18個本地班,在校生1649人,其中內初班910名,內初班學生來自北疆的阿勒泰地區、塔城地區和南疆的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本地班學生來自於師市統一規劃學區內的23、24、3小區。學校在編教職工131人,專任教師117人,其中高級教師24人,中級職稱教師46人;自治區教學能手3人,師市級名師5人,師市級拔尖人才2人,地區專兼職教研員5人,為學校健康持續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和保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河子第十中學
  • 英文名:Shihezi No.10 Middle School
  • 簡稱:石河子十中
  • 校訓:始於足下 終成千里
  • 創辦時間:1950年9月1日
  • 所屬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石河子市
  • 類別: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
  • 學校類型:綜合
  • 主要院系:本地國中班、新疆區內國中班
  • 主要獎項:中國特色學校、中國名校六百家之一
  • 現任校長:唐華
  • 知名校友:王懷玉、田禾、劉錚
石河子第十中學 簡介,學校簡介,學校現狀,榮譽殿堂,石河子第十中學 發展歷程,發展歷史,解放後至1961年,1961年至1975年,1975年至1983年,1983年至1998年,1998年至2007年,2007年後,石河子第十中學 發展現狀,石河子第十中學 校名沿革,石河子第十中學 歷任校領導名錄,石河子第十中學 地理位置,

石河子第十中學 簡介

學校簡介

石河子第十中學的前身為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後,整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軍,1950年8月18日籌建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軍子弟校、第二十二兵糰子弟校、兵團第一子女校、兵糰子女校、兵團石河子中學、兵團駐石河子指揮部中學、石河子市第二中學。2007年8月在原有校址成立了石河子第十中學。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校園布局合理,環境優美,有9幢建築,校內主幹道全部硬化,配置了一個高標準8道次400米標準塑膠田徑運動場、室內籃球館、室外全塑膠籃球場等設施,教學、生活和運動三區劃分清晰,功能明顯。

學校現狀

學校現有36個教學班,其中18個少數民族漢語班和18個本地班,在校生1649人,其中內初班910名,內初班學生來自北疆的阿勒泰地區、塔城地區和南疆的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本地班學生來自於師市統一規劃學區內的23、24、3小區。學校在編教職工131人,專任教師117人,其中高級教師24人,中級職稱教師46人;自治區教學能手3人,師市級名師5人,師市級拔尖人才2人,地區專兼職教研員5人,為學校健康持續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和保障。
開辦疆內國中班是一項宏大的少數民族人才培養工程,是保持國家長治久安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重大舉措之一。自學校2007年承辦內初班辦學任務以來,學校加強民族團結教育,在教學上精心組織,嚴格管理;在生活上悉心照顧,愛心呵護。內初班學生在這知識的海洋中暢遊,汲取豐富的知識,在十中這個大家庭里茁壯成長!
結合學校實際,學校提出了“學生全面發展,教師持續發展,學校和諧發展”的辦學宗旨,全校師生謹記“以人為本,重在發展”的辦學理念,將石河子第十中學的辦學目標定位為:育素質全面、特長顯著的人才,辦質量一流、特色鮮明的學校,形成信息技術、科技、綜合實踐、藝術體育、內初班管理的辦學特色。

榮譽殿堂

學校建校十年來,受到社會和家長關注,先後被評為“全國文明禮儀示範基地”、“全國消防安全示範校”、“全國綜合實踐十佳學校”、“全國學校體育場館向公眾開放先進單位”、“自治區精神文明單位”、“自治區依法治校示範校”、“自治區德育示範校”、“自治區民族團結模範單位”、“自治區先進家長學校”、“兵團科普教育基地”等榮譽稱號,十中將秉承“始於足下,終成千里”的校訓,以精細化管理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抓手,以強化落實為重點,以科研興校為先導,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紮實推進新一輪課程改革,不斷加快學校的辦學步伐,堅定不移地走內涵發展之路。努力辦成一所讓家長們放心滿意,孩子們健康快樂發展,充滿生命活力的綠色和諧學校而努力奮鬥!

石河子第十中學 發展歷程

石河子第十中學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石河子市東南部的育才新邨(二十四號小區),占地面積6.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校園綠地面積達3.1萬平方米,綠地覆蓋率達51%,現有36個教學班,其中18個少數民族漢語班和18個本地班,在校生1649人,其中內初班910名,內初班學生來自北疆的阿勒泰地區、塔城地區和南疆的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本地班學生來自於師市統一規劃學區內的23、24、3小區。學校在編教職工131人,專任教師117人,其中高級教師24人,中級職稱教師46人;自治區教學能手3人,師市級名師5人,師市級拔尖人才2人,地區專兼職教研員5人,為學校健康持續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和保障。

發展歷史

解放後至1961年

石河子第十中學的前身是石河子市第二中學,這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學校,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後,整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軍,1950年8月18日籌建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軍子弟校,同年9月1日正式開學,駐紮在景化(現呼圖壁縣),首任校長於卓夫。1952年8月1日,改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二兵糰子弟校,開學時國小有一、二、三、四、五、六年級近200名學生,教職工20名左右。
1953年8月27日,二十二兵糰子弟國小由景化(現呼圖壁縣)遷入石河子15小區(現石河子師範學校),教職工30多名,學生600多人。1954年10月7日,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二十二兵糰子弟校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子女校,簡稱兵糰子女一校。1955年,兵團石河子第一子女校設立國中部。同年7月1日,兵團第一子女校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糰子女校,簡稱兵糰子女校。
1956年8月10日,國中部從兵糰子女校分出,成立兵團第一所中學,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石河子中學”,簡稱“兵團石河子中學”,同年9月1日正式開學,學校有23名教職工,其中教師12名,兩個國中班,226名學生,校址在原馬莊機械處(現3小區,市人民法院後),首任校長張致新。
隨著軍墾事業的發展,學校規模不斷擴大,1957年秋開學時,新初一有6個班,全校增至三個年級,9個班,500餘名師生,因校舍窄小,不敷使用。1958年,學校遷入22小區(現公安局大院),建起了實驗室,教學條件得到很大改善。
1958年7月,學校開辦高中班,由此兵團第一所完全中學正式誕生。是年秋,學生已達800多人,教職工90多名。
1958年9月8日,該校學生代表王桂蘭、張蘊華為全國人大委員長朱德、自治區主席賽福鼎獻花。
1959年9月,兵團石河子中學被自治區確定為首批重點中學。上世紀60年代,自治區兩次調整仍為重點中學。
1960年5月,該校老校長吳文蔚在井岡山與肖克(蕭克)等中央領導在一起。

1961年至1975年

1961年,首屆高中畢業生22人,除1人因家庭問題外,其餘21名均考入大學;這也是兵團第一批高中畢業生考入大學。
1961年,兵糰子女校遷入現址(24小區),辦學條件得到更大的改善。
1962年,兵團石河子中學遷入現址(24小區),辦學條件得到更大的改善。
總之,文革以前由於當時兵團黨委和領導十分重視教育,學校經費投入充足,領導班子責任感、事業心強,治校有方,師資力量雄厚,治學嚴謹。該校以校風正、教學質量高聞名全疆,高考升學率均在85%以上。上世紀60年代,新疆第一位考入清華大學的學生侯成龍就是該校畢業生。
“文革”中,學校遭到毀滅性的破壞。1968年8月,經兵團臨時文革批准,成立革命委員會。1969年4月,學校作為“修正主義教育里的樣板”,被工宣隊宣布撤消。從初一到高三近千名學生全部下放到141團、149團等團場接受“再教育”,職工下放到142團,分配到連隊參加勞動。幹部教師除9人在校留守外,其餘一律送到兵直“五·七”幹校。同年8月,又下放到農八師各團場接受“勞動鍛鍊”;部分校產和圖書資料喪失殆盡。
1969年7月,學校重新組建後,校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駐石河子指揮部中學,簡稱兵團石指中學,與兵糰子女校合併,重建後學校共19個教學班,實行部隊化管理,年級為連,設指導員、連長,教學班為排。
1970年2月,指揮部臨時黨委批准正式成立石指中學革委會。

1975年至1983年

1975年7月,石河子建市後更名為石河子市第二中學,校長吳文蔚。在這段時期,學校領導頂著壓力,排除干擾,撥亂反正,在恢復和建設教師隊伍,加強恢復教育教學管理,勤儉辦學,艱苦創業,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學校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79年,學校被確定為文革後墾區首批重點中學。

1983年至1998年

1983年11月1日,為有利於中國小部的發展,教育局決定中國小再度分開,各自獨立建制,該校中學部恢復為完全中學,名為石河子市第二中學,校長劉生孝,國小部恢復為完全國小,命名為石河子市第二國小,校長韓軍。
1984年8月,為了推進石河子墾區的教育改革,師市和教育局決定將該校作為教育改革試點,實行校長負責制、任期制;教師聘任制;後勤承包制、契約制。
新領導班子對學校的歷史和現狀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認識到學校辦學條件是好的,有優良的傳統,特別是上級領導的重視支持和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雖然面臨著很多問題和困難,但只要我們抓住機遇,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深化改革,調動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就一定能重振雄風,再創一流。
自1984年起,十年時間,先後制定並實施了《關於調動廣大教職工積極性的十二條規定》和《關於全員聘任、二級管理、結構工資的試行方案》等10多個改革方案,走過了“獎罰分明―科學考評―目標管理”三大步,初步探索了以分配製度為側重點的第一輪改革;1994年7月,又拉開了以人事制度為側重點的第二輪改革的序幕。學校各項工作也在改革的推動下,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顯著的成績,又重新躋身於自治區一流學校行列,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讚譽,在全疆教育界產生了較大影響。

1998年至2007年

1998年7月,教育局黨委本著年輕化的精神,對學校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書記單維揚接任校長,副校長李少華任黨總支書記。學校在實現現代化教育技術、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和突破性進展。
1999年8月,學校在實驗樓東側落成“圖書館·藝術樓”(三層)。
2000年7月,依據師市【2000】15號檔案“調整教育結構,加快高中階段教育改革,逐步擴大普通高中辦學規模,不斷提高普通高中教學質量、辦學效益和水平”的精神,市二中和市三中合併,成立新的石河子市第二中學。原市二中為每年招收10個班的高中學部,原市三中為義務教育學部,學校領導班子重新調整。新市二中占地面積11.8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446萬平方米,教職工305人,教師267人,其中高級職稱75人,中級職稱教師130人,學生3800餘名,教學班74個。
2000年7月,學校被兵團確立為首批“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重點高級中學”,校長單維揚被授予“自治區特級教師”的稱號,高中學部主任毛鳳錦成為“國家級骨幹教師”。同年12月,學校經自治區教育廳推薦進入《中國特色學校》(印刷工業出版社出版)一書。
2000年8月,學校在香港愛國人士邵逸夫先生50萬港幣(折合人民幣約45萬元)的捐助下,在義務教育學部落成“逸夫綜合樓”(三層)。
2001年3月,學校被授予“新疆中學數學競賽先進學校”和“新疆創新寫作教學研究與實驗基地”。因辦學成績突出,2001年3月,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批准,依據新教基字【2001】14號檔案精神,學校面向自治區北疆招收高一年級教改試驗班新生。2001年9月,雷曉紅被授予“全國模範教師”稱號。
2002年7月,學校承辦兵團高中“宏志班”,榮獲“全國青少年科普創新示範學校”稱號,承辦“國家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和“石河子市青少年活動中心”。校長單維揚被授予“全國中學優秀地理教育工作者”稱號,教師雷曉紅獲“國務院特殊津貼”,並獲“全國十傑中青年教師”提名獎,高中學部主任毛鳳錦被授予“全國優秀語文教師”稱號。
2002年10月,學校被全國青少年“中華美德”讀書教育活動組織委員會評為“全國青少年‘中華美德’讀書教育活動·組織獎”。
2003年,學校先後被授予“全國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自治區衛生紅旗單位”、“兵團綠色學校”。2003年3月,學校被兵團教委推薦進入“全國名校600家”行列,編寫進入《中國名校六百家》(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一書。2003年8月,學校在籃球場北側落成“科學樓”(四層)和“體育館”。
2004年1月,石河子市人民政府根據自治區教育工作會議“逐步實行國中、高中分設”的要求,恢復市第三中學建制,初、高中剝離,原義務教育學部成為第三中學,市二中成為獨立建制高級中學。
2004年7月,學校進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中”行列,成為“國際空間科技青少年培養計畫——‘朝陽計畫’基地”、“全國信息技術人才幼苗培養基地”和“全國青少年科普教育俱樂部學校”。
2004年7月5日至10日,校長單維揚率領各年級主任及部分優秀學生共50人登機赴北京大學參加為期6天的“朝陽計畫”——中國青少年航空航天夏令營活動,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第二起跑線節目組對活動進行了跟蹤採訪。
2004年8月,學校在花房原址落成“女生學生公寓樓”(六層),將原田徑運動場改建為400米標準塑膠田徑運動場。
2004年8月30日下午,國際空間科技青少年培養計畫——“朝陽計畫”基地揭牌儀式在該校舉行,農八師副師長張祖樹為活動基地揭牌。市二中是全國首批被命名的兩所學校之一。基地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和中國科技部國際空間信息技術培訓研究院(IISIT)聯合組織設立的,旨在貫徹落實江澤民同志關於“科學普及,尤其要從青少年抓起”的指示精神,宣傳科學知識,崇尚科學精神,在青少年中營造愛科學、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推進學校的素質教育。
2004年12月,副校長毛鳳錦被授予“自治區特級教師”稱號。

2007年後

2007年6月,學校被北京奧組委、國家教育部、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北京2008奧林匹克教育示範學校”。
2007年7月,師市教育局進一步加大教育改革力度,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全市統編校名,學校更名為“石河子第二中學”,石河子市第二國小更名為“石河子第二國小”。
2007年8月,根據石河子市政府關於集中教育教學資源辦學的戰略部署,將石河子市區原有的四所高中,在石河子市東城區(六十號小區)建立石河子高中學區,同時建立石河子高中學區管理服務中心,市二中遷出,原有校址成立石河子第十中學。
2007年8月16日,根據石教黨發〔2007〕6號檔案,教育局黨委決定:楊靜華任石河子第十中學校長、黨總支副書記,李達振任石河子第十中學黨總支書記,樊峰任石河子第十中學副校長。
2009年9月,學校在前教學樓原址落成新建教學樓(四層),命名為“睿智樓”,後教學樓命名為“慧智樓”,科學樓命名為“啟智樓”,體育館命名為“勵志館”,圖書館·藝術樓命名為“致遠館”,男生學生公寓樓命名為“龍翔園”,女生學生公寓樓命名為“鳳舉園”,在校園西南角落成石河子第十中學雕塑——“民族團結一家親”。
2009年11月,學校建築面積420平方米的澡堂建成並正式投入使用,該澡堂可同時容納58名學生同時洗澡,取名“芝蘭池”。芝蘭池的建成使用,徹底解決了該校內初班學生洗澡難的問題。
2010年9月,學校翻修校園長廊,命名為“明志廊”。
2010年11月30日,為切實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提高師市中國小校德育工作水平,根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國小德育評估辦法和評估指標體系》(修訂版)的要求,在學校申報、自查自評的基礎上,師市教育局組成中國小德育工作評估組對申報學校進行了評估。經評估組評定及局黨委研究,同意授予石河子第十中學為“師市級德育工作示範學校”稱號。
2011年9月,學校翻修老實驗樓,命名為“至臻樓”。
2012年9月,學校在男生學生公寓樓原址落成新建男生學生公寓“龍翔園”(五層)和學生食堂(兩層),命名為“美炙園”。
2013年9月,學校在後教學樓原址落成新建後教學樓“慧智樓”(五層)和多功能禮堂“益智館”。

石河子第十中學 發展現狀

新的石河子第十中學係為新疆區內國中班和漢族普通班、漢語授課的全日制三年制初級中學義務教育學校,現有36個教學班,其中18個少數民族漢語班和18個本地班,在校生1649人,其中內初班910名,內初班學生來自北疆的阿勒泰地區、塔城地區和南疆的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本地班學生來自於師市統一規劃學區內的23、24、3小區。學校在編教職工131人,專任教師117人,其中高級教師24人,中級職稱教師46人;自治區教學能手3人,師市級名師5人,師市級拔尖人才2人,地區專兼職教研員5人,為學校健康持續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和保障。

石河子第十中學 校名沿革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軍子弟校(1950.9.1-1952.7.31)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二兵糰子弟校(1952.8.1-1954.10.6)
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子女校(1954.10.7-1955.6.30)
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糰子女校(1955.7.1-1969.6)
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石河子中學(1956.8.10-1969.6)
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駐石河子指揮部中學(1969.7-1975.6)
石河子市第二中學(1975.7-2007.6)
石河子第十中學(2007.8-至今)

石河子第十中學 歷任校領導名錄

於卓夫 校長 1950-1953
蔡 琳 校長 1953-1956
張致新 校長 1956-1957
胡晨翔 校長 1957-1962
郭寶珊 校長 1963-1964
徐善偉 校長 1965-1968
劉新德 校長 1968-1970
金漢章 校長 1970-1975
吳文蔚 校長 1975-1979
俞逸峰 校長 1979-1981
關凌雲 校長 1981-1984
(1983年11月1日中國小分設)
劉生孝 校長 1984.8-1998.7
高邦訓 黨總支書記 1984.8-1991.8
單維揚 校長 1998.7-2007.7 黨總支書記 1991.9-1998.7
李少華 黨總支書記 1998.7-2007.7
(2007年8月初高中分設)
楊靜華 校長 2007.8-2014.4
李達振 黨總支書記 2007.8-2017.4
唐 華 校長 2014.5-至今
蒲李瑞 黨總支書記 2017.5-至今

石河子第十中學 地理位置

地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石河子市北二路41號 郵政編碼:832002
石河子第十中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