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扇鎮

石扇鎮

石扇鎮隸屬於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位於區域西北部18公里處。總面積91.04平方千米(2017年)。下轄12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總人口16432人(2017年)。1998年社會總產值34400萬元,人均生產性純收入4033元。梅州市梅縣區石扇鎮因境內南嶺岌有兩塊大石,高丈余,開展如扇,故名石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扇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
  • 下轄地區:12個行政村,1個社區
  • 電話區號:0753
  • 郵政區碼:514741
  • 地理位置:梅縣區西北部
  • 面積:91.04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16432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矮寨公王(廟)
  • 機場:梅州客都機場
  • 火車站梅州站梅州西站
  • 車牌代碼:粵M
  • 特色美食:魚燜飯,香芋(梅菜)扣肉
地理環境,自然資源,行政區劃,經濟,農業,鄉鎮企業,特色美食,

地理環境

據嘉應州志記載:石扇鎮因境內南嶺岌有兩塊大石,高丈余,開展如扇,故名石扇。梅州市梅縣區石扇鎮位於梅州市梅縣區西北部18公里處。
2014年石扇鎮中夜景2014年石扇鎮中夜景

自然資源

梅州市梅縣區石扇鎮地下資源豐富,已探明的主要有石灰石、煤炭、玄武岩花崗岩、錳、稀土、鎢、鑽沙等,其中以石灰石、煤炭和玄武岩的蘊藏量為最多。石扇梅州金柚、石扇鹹菜、石扇西瓜是本鎮的知名產品。石扇魚血燜飯更以其悠久歷史和獨特的風味名聞遐邇
石扇鎮地處附城,交通便利,通訊發達,基礎設施完善,環境優美。鎮內水泥公路縱橫交錯,實現了村村通水泥公路和程控電話;建有行動電話信號基站和11萬伏輸變電站,電力供應充裕;開通了光纖有線電視;圩鎮街道寬暢整潔;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配套設施日趨完善。(34路公車,葵崗(新縣城)-石扇(人民政府門口前))
梅北中學梅北中學
改革開放以來,石扇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全面致力於農村經濟的建設和發展,取得了經濟和社會的明顯進步,成為梅州市梅縣區首批農村小康達標鎮。
以種果為主的三高農業是石扇經濟的支柱產業。1985年以來,石扇鎮按照市、區委提出的“希望在山”戰略,大搞農業綜合開發,積極發展以梅州金柚種植為主的水果生產,現全鎮已建成千畝連片金柚生產基地9個,以戶為單位種果3畝以上的小莊園2840個。今天的石扇,已成為梅州市梅縣區最大的優質梅州金柚商品生產基地,是梅州市梅縣區金柚的最大產區。全鎮梅州金柚種植面積達16500畝,年產梅州金柚28000噸。除梅州金柚外,梅州市梅縣區石扇鎮種植的水果品種主要還有沙田柚、蜜柚、早熟柚、龍眼、荔枝、臍橙、楊桃、李、西瓜等。
水泥生產為主的鄉鎮企業是石扇經濟的半壁河山(以前)。骨幹企業有水泥廠、飼料廠、鹹菜廠、薑糖廠、柚果加工食品廠、採石場。石扇水泥廠的年生產能力在同類鄉鎮企業中位居全區第二(以前),達48萬噸,其生產的425#普通矽酸鹽水泥在深圳、惠州以及整個粵東建築市場享有較高聲譽。
如今,合作社形式的水果產銷基地,綜合型農業成為石扇的經濟重要組成。

行政區劃

居民委員會:圩鎮居民委員會
行政村:
441421102001 121 中和社區居委會
441421102202 122 新東村委會
441421102200 220 村南村委會
441421102203 122 銀錢村委會
441421102204 220 三坑村委會
441421102205 122 松林村委會
441421102206 122 西南村委會
441421102207 220 加莊村委會
441421102208 220 巴莊村委會
441421102209 220 紅南村委會
441421102210 220 建新村委會

經濟

1998年社會總產值34400萬元,人均生產性純收入4033元。2002年,全鎮社會總產值2.7億元,比上年增長5%;工農業總產值l.75億元,比減13%,其中工業產值3805萬元,比減35.5%,農業產值1.37億元,比增7%;鎮級機動財力130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84萬元,其中年收人3-5萬元的7個,10萬元以上的2個。農村人均純收入4205元,比上年增加42元。

農業

石扇鎮積極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加快特色農業發展步伐,確保農民增產增收。全鎮新種水果900畝,優質玉米3980畝,引進種植美國夏威夷甜木瓜300畝,新建鹹菜基地100多畝。全年糧食種植面積2.l9萬畝,糧食總產8348噸,其中水稻播種面積1.51萬畝,稻穀總產6546噸,平均畝產434公斤;水果種植面積2.33萬畝,其中梅州金柚1.46萬畝,水果總產3.43萬噸,產值4993萬元,人均水果收入2600元;全年生豬飼養量3.60萬頭,出欄2.34萬頭,“三鳥”飼養量35.68萬隻,水產養殖面積1035畝,水產品產量847噸;全鎮有種養相結合的小莊園2980戶,占全鎮農戶的62%,有50萬元以上收入的種養場1個。

鄉鎮企業

石扇鎮在加強原有鄉鎮企業內部管理工作的同時,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鼓勵和扶持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骨幹企業水泥廠全年生產水泥21萬噸,增產1萬噸;引進投資500多萬元興建飼料廠;支持鹹菜加工廠興建廠房,薑糖建設生產基地。全年全鎮企業總收入1.36億元,總產值1.33億元,實現利潤1085萬元,稅收196萬元。
基礎設施建設石扇鎮全年共投入資金200多萬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水泥村道6.2公里,鋪築東風二廠道路1.4公里,對老街街道和梅州市梅縣區梅北中學門口的道路共600米進行改造;投資5萬多元,在新東村修一條1300米長的三面光圳道,對古梅破、塘背坑、新東引水工程等進行維修;新建銀錢村址,完善紅南和松林村址,中和、村南、中村等村址正在建設中;在銀錢興建一幢二層樓的銀錢壽康老人活動中心。

特色美食

農家特色的魚(汁)燜飯,源於石扇,是當地農家傳統招待客人的佳品。選料精細:山間草魚,農家香米,八月花生油,四季香蔥及坡地黃土生薑等,原料全部源於本土。
食材準備
主料:大米、草魚肉(當地人會少量添加“魚血、金不換”可以達到更加鮮香的效果,沒有“魚血”做法如下)
輔料:花生油、香油、蔥花
調料:胡椒粉、鹽、料酒
製作步驟
1、將魚肉洗淨,切成塊,逐塊抹上一層精鹽醃片刻。
2、炒鍋內放入花生油,燒至七成熱,飛魚塊用中火煎,煎至水分收乾、魚肉兩面均呈淺黃色時,烹入料酒,加水燒開約5分鐘,至魚肉半熟,撈出備用。
3、另取鍋置於火上,倒入過濾後的煮魚的湯,、燒開後放入淘洗乾淨的大米、精鹽、胡椒粉煮沸,至米粒開花、米湯快乾時,把魚塊放在飯上面,加蓋用小火燜15分鐘,取出魚塊,把香油和蔥花放入飯鍋內拌勻。
4、食用時,將飯盛入碗中,放上魚塊。
特色:鮮香口感,營養豐富
古法魚燜飯,做法雖不算複雜,但時間較長,現在當地人也嫌製作時間長而很少去做了,要想吃到農家正宗的“魚燜飯”已不是易事。在舊時也不是隨便可以吃到,一般也只在八九月份才做這道飯菜。夏季農忙結束,石扇人有了些閒余時間,帶上新造的米和花生等當季收成的農作物去走親戚,親戚家就會做“魚燜飯”招待客人。
精華材料:高山泉水、山間草魚、農家香米、八月花生油、四季香蔥、坡地黃土生薑等。
當地人會選有八九月份新收成的稻米,新米的口感更鮮香一些。俗稱“八月花生油”用的是在八月收成的花生,顆粒特別小,榨出的花生油滴滴金黃,味道香濃。(現在這個品種的花生因為產量少當地農民已經不再種植所以在市場上已經找不到了,做“魚燜飯”的油也改由‘其它花生油’代替。)
最原始的製作工序是:先將米淘洗乾淨,備用。殺魚時用竹籤刺入魚肚放血,放出來的血用大碗裝好備用。把殺好洗淨的魚放在飯面上,加入魚血和山泉水,用農家大鍋柴火燜焗,先以猛火燜45分鐘,收火,利用碳火的餘溫把飯燜熟。待水完全收乾,鍋底部分還會烤出鍋巴來。吃飯前加以香蔥粒和生薑沫、花生油把飯拌均。
人們吃魚,而不知魚亦能取血。石扇人不但知,而且還會取,以秘制之法炮製出的魚燜飯,用的是客家自榨花生油。盛出飯來,只見粒粒金黃,入口松而不膩,魚香滿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