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嶁庵

石嶁庵

石嶁庵,位於蘇州市吳中區光福鎮彈山,又稱石嶁精舍。庵始建年代無考,清初無聲禪師居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嶁庵
  • 地理位置蘇州市吳中區光福鎮彈山
  • 別稱:石嶁精舍
  • 屬性: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景點簡介,《石嶁庵記》,

歷史沿革


清初葛芝有《石嶁庵記略》載之:無聲去時,“止敗屋五楹,漸圮,無公稍修葺之”。繞庵種枇杷數十本,並栽修竹隱蔽之。後寺又敗廢。
抗日戰爭期間,僧脫塵愛山清雅,並有泉給僧,於是重葺山庵。現為光福旅遊區重要景點之一。
石嶁庵於1986年被列為吳縣文物保護單位,由於行政區劃現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景點簡介

石嶁庵現有民國年間建築數十楹,原供有緬甸信徒所贈玉佛(現藏於司徒廟內)。院中數株芭蕉,一架紫藤,象是一戶書香人家,大殿亦不高大,如民居一般,門上方懸掛的“放大光明”四字一匾。
石嶁庵正殿石嶁庵正殿
兩側偏殿現為遊人休憩之所。
殿後山崖旁,有泉,清冽甘芳,歲旱不竭,脫塵禪師命之“餘留泉”,是有餘和留“我”在此的意思。
庵左有萬峰台,有明趙宦光題刻“萬峰台”三字,相傳為元代萬峰祖師修煉之所。
台上現有清代至民國年間摩崖石刻多處。
站在萬峰台上,可見諸山蜿蜒相向,太湖雲帆上下,七十二峰離立波際,抱攬光福地區青山綠水之美,舊時為鄧尉探梅必到之處。

《石嶁庵記》

《石嶁庵記》 清 葛芝
無聲禪師居之,繞庵樹枇杷數十本,當其實時,若金丸錯落於翠葉之中,極可觀。
西南望適當震澤,惡其顯也修竹蔽之。從下而望,不知其內之有居人。
庵止敗屋五楹漸圮,無公稍修葺之,遂蕭然閒素。下有泉,試之甘芳,歲大旱而不竭。
石嶁庵石嶁庵
從左級而登,方廣數十畝,皆有怪松巨石錯立步武間。
近望犀脊蟠螭諸山蜿蜒相向,槎山僅一培塿然。
繞山之麓遍植梅花,方其花時積雪數里。遠則巨浸渺然所謂震澤也。
風帆水鳥上下其間,若動若靜。
而七十二峰離立波際皆有情態,數百里外銅官諸山明滅煙靄中。余告無公曰,仆常北涉淮南,至於四明自是以往不能游也。
然吾友有好游者,足跡遍域中,告仆曰吳中山水之美,或海外蓬萊方丈之屬,過之她州不能及也。
昔年朱山人白民結廬蓮子峰下,以泉石取勝,然出戶而望,四山障之不可以眺遠。
豈若茲數百里內外若在袵席,參差掩映,近延野綠,遼郭超忽,遠混天碧哉。
地之勝槩尤宜於月之夕,風濤之晨而恆為雨露風日之所侵,不能久立。
她日當構一亭於上,翼以小屋三楹,負一囊粟致之。
公以為,朝夕之膳披敗衲而默坐其中,雖瞿硎先生之石室孫氏之蘇嶺豈能過哉。
無公曰,子故記之,俟她日落成而陷置之壁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