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夾生

石夾生

石夾生,中藥名。為虎耳科植物革葉茶藨Ribes davidii Franch.的全株。分布於四川、雲南等地。具有祛風利濕,活血止痛之功效。用於風濕性關節炎,月經不調,經閉腰痛,產後腹痛,痢疾。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石夾生
  • 別稱:石甲生、小石頭、草葉茶藨、小活血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薔薇目
  • :虎耳草科
  • :茶藨子屬
  • :革葉茶藨
  • 分布區域:四川、雲南等地
  • 採集時間:夏、秋季
  • 用量:內服:煎湯,9-15g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全株。

性味

味苦、澀,性微溫。

歸經

歸肝、脾、腎經。

功效

祛風利濕,活血止痛。

主治

用於風濕性關節炎,月經不調,經閉腰痛,產後腹痛,痢疾。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全株,切段曬乾。

形態特性

革葉茶藨又名:冬茶藨。常綠灌木,高0.5-1.5m。根橫走,褐色,內皮紫紅色。莖灰褐色,具明顯托葉環和葉痕;幼枝疏生長腺毛。單葉互生或在小枝頂端簇生;葉柄長約5mm,兩側具緣毛;托葉披針形,長l-1.5cm,具緣毛;葉片紙質,菱狀橢圓形或倒卵形,長3-7cm,寬1.5-2cm,先端鈍頭或微尖,基部楔形,邊緣有鋸齒;並疏生緣毛,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無毛。總狀花序腋生,長約5cm,被腺毛;苞片卵形,長約6mm,具緣毛;花梗短;萼筒與子房合生,裂片5,卵形,長約3mm,先端圓;花瓣5,白色,倒卵形,長約1.5mm;雄蕊5,與花瓣互生;子房下位,1室,花柱1,柱頭2裂。漿果,先端冠以宿存萼。花、果期5-9月。

生長環境

生於向陽石灰岩山地的石頭隙間。分布於四川、雲南等地。

藥材性狀

根細長,灰褐色,直徑1-2mm,有多數側根及鬚根,質脆,易斷,斷面紅棕色。莖多分枝,直徑1-2mm,褐色或紅棕色,節部有環狀托葉痕和葉痕,以及多數不定根或根痕,節間長約1.5cm;有的莖基具有鮮黃綠色的小鱗葉,芒狀,質脆,易斷。葉片卵形,長3-7cm,寬1.5-2cm,邊緣有淺鋸齒,棕紅色或淺紅褐色,革質。氣微,味苦、澀。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活血祛瘀,舒筋理氣。主治風濕性關節炎,月經不調,經閉腰痛,產後腹痛,痢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