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坑

石城坑

石城坑系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湖雷鎮高石村下轄自然村,地處湖雷的東南部,緊臨陳東鄉,村部距湖雷鎮21.5公里,平均海拔730米,面積約5平方公里,是革命老區基點村。村部四面環山,溪谷縱橫,是永定河支流增瑞溪的源頭地,也是重要的林木竹業產區。石城坑轄東方,東風,下新等4個村民小組,境內多為崇山峻岭,山多地少,村部離鄉鎮中心直線距離約8公里,2007年開始陸續鋪設了水泥路,路途距湖雷鎮21.5公里。石城坑現居住著賴姓居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城坑
  • 外文名稱:Shi Chengkeng
  • 別名:石頭城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中國福建
  • 下轄地區:東方組、東風組、下新組等
  • 政府駐地:上新樓
  • 電話區號:0597-
  • 郵政區碼:364116
  • 地理位置:中國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湖雷鎮高石村
  • 面積:5平方公里
  • 人口:375
  • 方言:客家語-汀州片-上杭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石城坑土樓群、關羽廟、八角樓
  • 機場:龍巖連城機場
  • 火車站:永定火車站
  • 車牌代碼:閩F
  • 行政代碼:350822103
地理位置,賴氏先民開拓歷史,早期革命光榮歲月,主要經濟活動,石城坑古村落建設情況,

地理位置

石城坑是1976年從原道仁大隊折出的隸屬湖雷鎮的一個行政村高石村下轄的自然村,地處湖雷的東南部,高石村的西北部,緊臨陳東鄉和岐嶺鄉,村部距湖雷鎮21.5公里,平均海拔730米,面積13.8平方公里,轄東方,東風,下新等4個村民小組。石城坑有72戶375人,耕地2000餘畝,山林面積6000餘畝,處在海拔千餘米屬金豐大山範疇望湖崬東麓之崇山竣嶺,古木參天、溝壑縱橫,竹木連綿的群山之中,屬邊遠、偏僻、落後、貧困的山區。石城坑最北邊是半嶺,最南邊是凹頭,最東邊是廟子坑,最西邊是寨子背,石城坑顧名思義山溝深、石頭多,唯一的出山公路急彎多。
高石村石城坑

賴氏先民開拓歷史

石城坑,隸屬湖雷鎮高石村,地處永定金豐大山中間,群山環抱,形似九州落湖,鐵扇關門,距縣城30公里。本村賴族系百二郎公脈(尊一世)千七郎公裔孫。八世惟勝公於明萬曆年間從湖雷瑤背嶺移居赤竹坪,九世法傳公又從赤竹遷居石城坑。幾百年來,兒孫勤耕細作,克服山區氣溫較低,交通不便的困難,繁衍生息。今已傳到26代計72戶375人。(其中遷永定鳳城12戶73人)
祖輩重教育人,明清時期,先後考取歲進士5名,另有外出經商經營條絲煙業致富達百萬的富商。早年一些有識之士為謀求生計勇於拼搏,另創新業。廿世紀50年代後,山村面貌有所改變。80年代以來,先後開築山村公路,架設高壓電線路和移動通信基站,07年開始陸續鋪設了水泥路,各家各戶通上了自來水,村民生活得到逐步改善。

早期革命光榮歲月

石城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1925年冬參加廣州農民講習所畢業回鄉,次年夏與阮山、熊一鷗等在上南“萬源樓”創建了福建省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的賴實秋(原名賴富修)、賴玉珊和1928年入黨,後一直任中央有關部門重要職務的賴祖烈及堅持在閩西打游擊後任永定縣縣長賴祖雄,他們都是高石村的石城坑人。高石村的革命民眾在漫長的革命戰爭歲月里為革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主要經濟活動

山多田少,村民們靠山吃山,主要從事做紙,燒炭,種茶,加工竹木製品為業,因光照不足,村民們只好種些單季稻,滿足糧食自給,另外靠種植菸草和養豬增加經濟收入。改革開放後,勤勞吃苦,樸實的石城坑人不甘現狀,紛紛走出大山,外出務工、學習,事成者回鄉發展家鄉經濟,藉助林木資源豐富的優勢,發展食用菌生產,創辦根雕工藝品加工廠,村民的收入增加了。石城坑林木茂密,水資源充足,且山高坡陡,主要河流匯入下游的曾瑞水庫。石城坑境內古木參天,針葉林和毛竹等經濟樹種種植較廣,先民靠智慧于山坡開發梯田,早年多種植水稻,菸草及番薯、芋頭等作物。由於大麓下以內山區山高氣候偏冷,一年均只能種植一季,半嶺靠近外界,氣候較為溫和,香蕉、橘柚種植較廣,不少村民在此養殖生豬。80年代以來,先後開築山村公路,架設高壓電線路,2007年開始陸續鋪設了水泥路,昔日山里通往鎮裡的羊腸小道已不復當年盛況。村民現今不再搭乘拖拉機,大都坐摩的或自購汽車,逢五遇十去鎮裡趕集只要半小時到五十分鐘的時間,村口可通往湖雷鎮和陳東鄉,都是水泥路,村民出行更為方便。境內有雙永高速曾瑞隧道貫穿而過。進入新世紀以來,多數年輕人為了謀生,多外出務工,村里留下的都是留守老人和孩子,少數人靠養殖和經營林農牧業賺取收入。

石城坑古村落建設情況

石城坑沒有平坦的開闊地,樓房較集中處是個較大的土墩。為了建樓的基礎牢固,沿土墩凸出的陡坡處,用巨大石塊壘成長20餘米、高約6米的護坎,有如城牆。石城坑的賴姓上祖是從江西石城遷到福建寧化石壁,又輾轉至湖雷湖洋寨,而後再遷到此居住的。為紀念祖籍地和由於壘石而成的地形有如城牆的護坎,故取村名為“石城坑”。
石城坑方圓不足0.5平方公里,計有躋寧第、福春樓、善則居、司馬第、朝陽樓、繩祖樓、福崇樓、日升樓、八角樓等十餘座土樓。其中有半數不僅占地面積大,且建築結構各具特色,裝飾考究,根據地形布局錯落有致。這些土樓是湖洋寨賴姓第九世發傳到石城坑開基下傳第六世貽遠、七世玉玕和八世祚養祖孫三代人所建,歷經清雍正、乾隆、嘉慶三個時期。
村里2015年以來積極發展旅遊觀光業,也是優良的避暑勝地,自然和人文資源豐富,發展出一條極具特色的鄉村生活新模式。隨著現代城市生活的普及,鄉村旅遊漸漸得到廣大城市居民的青睞,這給仍然保留大量古建築的高石村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也給老舊建築的維護和修整帶來新的希望。2015年8月,“閩西最美古村落”“最書香古書院”評選活動進入專家實地考察階段。按照評選規程,報名海選、媒體尋訪、網路投票、實地考察、專家評選、公示、公布、宣傳推介等程式,由全市各鄉鎮申報推薦參評的候選村落共有56個,這些古村落與市有關部門掌握的及新聞媒體尋訪新增的古村落總計101個外,又增加閩西古村落13個,此次增加的古村落就包含有高石村。
為加強傳統村落保護與開發,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經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力爭用3到5年時間,全市突出培育35個重點傳統村落,以點帶面,全面提升全市傳統村落保護與開發水平,真正讓村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包括永定區7個:湖坑鎮南江村,下洋鎮初溪村、高頭鄉高北村,陳東鄉岩太村、湖雷鎮高石村、撫市鎮社前村、高陂鎮西陂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