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文臣

東錢湖南宋石刻文臣的冠雕,五梁(歷代梁數不一,宋代五梁為最多)微凸,梁頂上有一隆起之圓柱,即是“簪白筆”裝飾,因筆不粘墨皆為白,故名。“簪白筆”是古代大臣朝服首飾,始於漢代,文臣上朝,均以毛筆書所奏之事於笏,然後簪插筆桿於髮際,後成為制度,凡文官上朝均須簪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刻文臣
  • 地理位置: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東錢湖
基本介紹,鑑賞,背景知識,

基本介紹


東錢湖南宋石刻文臣的袍服雕飾袖子寬大而下垂,極好地表現了絲織物的柔滑性與懸垂感,文臣衣衫處理較為繁密,對比強烈,體現了東錢湖石刻工匠高超的技藝。石刻文臣的腰帶上懸掛有許多佩件:一類統稱“事佩”,因古代服飾沒有口袋,隨時要用的零星雜物如印章、巾帽、囊袋及解結用玉器等,只能佩掛在腰際。其中印章古代需隨身佩帶,一如現今身份證,以便隨時驗證。此外,皇帝授予官員的官印,既用作關防鈐記,又作兵符印信,更是官級、爵位和權勢的象徵。一類統稱“德佩”,即沒有太大實用價值的裝飾品,如玉璧、玉環、玉璜、玉珩等各種玉器,“德佩”主要為文臣佩飾。“德佩”中最為貴重的是“大佩”,也叫“組佩”,即將兩種不同形狀的玉佩穿組為一串,行走時佩環叮噹,形成節奏,以使步履合乎禮儀。
22

鑑賞


石刻文臣的束帶笏板極有欣賞價值。束帶是古代貴族束於腰際的服飾附屬檔案,本體為帶鞓,以皮製成,外裹綾絹,兩端有帶鉤相連線。宋代官制等級一至三品為玉帶,四品為金帶,五至六品為金塗銀帶,七至九品為黑銀及犀角帶。笏板亦稱朝板,君臣相見用以記事或指畫的手板。天子之笏以玉為之,諸侯以象牙,大夫、士以竹,各有等差。漢魏以後稱手版。凡臣上奏之事及君有教命,皆書於笏以備忘,故與簪筆之制有關。不執則插於大帶。大帶叫紳,插又作縉,因此縉紳一詞,成為高官的代稱。

背景知識

文臣知識淵博,思路敏捷,出謀劃策,為國為帝王分憂,實乃帝王耳目,始終跟隨左右,是“忠”的象徵。因為文臣、尤其南宋文臣地位的重要和突出,所以神道上排列的石像,墓前開始第一組石像必定是文臣。文臣頭戴進賢冠(冠與帽的區別是官與民的區別,官者則有“進賢冠”與“烏紗帽”兩種服飾),冠頂的梁數多寡表明官之品、級高低,身著左或右衽寬袖長袍,束帶,袍下露裳(裙)蔽足,胸前垂曲領方心,雙手執笏(上朝所拿手板,上記事以備忘),足著雲頭履(厚底淺幫的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