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越桔

矮越桔

矮越桔,屬杜鵑花科越橘屬。常綠灌木,高0.5—2米;分枝多。產雲南(景東)。生於海拔2500—3100米的乾燥山坡灌叢中或山頂杜鵑林中。

(概述圖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矮越桔
  • 拉丁學名:Vaccinium chamaebuxus
  • 二名法:Vaccinium chamaebuxus C. Y. Wu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亞綱:五椏果亞綱
  • :杜鵑花目
  • :杜鵑花科
  • 亞科:越桔亞科
  • :越橘屬
  • :矮越桔
  • 分布區域:雲南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栽培技術,分布情況,品種分布,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高0.5—2米;分枝多。幼枝密被短柔毛,老枝無毛,灰黑色。葉片革質,卵形或橢圓形,長1.7--4(--6)厘米,寬1--2厘米,頂端銳尖,有時略鈍或漸尖,基部通常寬 楔形,有時楔形或鈍圓,邊緣有密鋸齒,表面沿中脈被微柔毛,其餘無毛,背面無毛,中脈在 兩面稍突起,側脈在葉面不顯,在背面微突起;葉柄長2—5毫米,腹面密被短柔毛。總狀 花序短,腋生和生枝頂葉腋,長1.5—2厘米,花序軸被短柔毛或無毛;苞片寬卵形,長3—5 毫米,無毛,小苞片2,著生花梗中部,卵形,長約2.5毫米,無毛;花梗短,長0.5—2毫米, 無毛;萼筒無毛,萼齒卵狀三角形或半圓形,長0.5—1毫米;花冠白色或淡紅色,壇狀,長 約9毫米,外面無毛,內面喉部有微毛,裂齒三角形或狹三角形,直立或反折;雄蕊內藏,藥 室背部有距,藥管長為藥室的2倍,花絲被毛;花柱不伸出花冠。漿果紫紅色,直徑5—6 毫米。 花期4—5月,果期6—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 500—3 100米的乾燥山坡灌叢中或山頂杜鵑林中。模式標本采自景東無量山

栽培技術

(1)園地的選擇
土壤pH值是影響越桔栽培最重要的因子。適宜矮叢越桔生長的土壤pH值為4.0~5.5,最適值為4.3~ 4.8。土壤pH值過高易誘發越桔缺鐵失綠,並導致鈣、鈉吸收過量;土壤pH值過低易導致重金屬元素鐵、鋅、銅、錳等吸收過量而中毒。除土壤pH值外,選擇栽培越桔土壤類型的標準是坡度不超過10%,土壤有機質含量8%~ 12%,最低不低於5%;土壤疏鬆,排水性能好,土壤濕潤但不積水。一般而言,有野生越桔或杜鵑花科植物分布的土壤適宜栽培越桔,如無上述指示植物則需進行土壤測試。園地應選擇開墾荒地,種植過其他作物的土壤栽培越桔往往生長衰弱。根據以往經驗,適宜栽培越桔的土壤類型有水濕地潛育土、草甸沼澤土、草炭沼澤沙壤土。以上土壤類型的共同特點是土壤強酸,有機質含量高。濕地潛育土和草甸沼澤土雨季易積水,須採用台田栽培,並挖排水溝。
(2)定植
越桔的栽植時間以早春較好。須配置2~ 3個授粉品種。定植前按1.5m × 0.5m行株距挖30cm × 30cm × 30cm的定植穴,每穴施有機肥10kg,並加入酸性草炭土或腐熟鋸末等。定植後覆土深度以營養缽苗原土團以上3cm為宜。栽後灌透水。成活率一般可達到100%。
(3)田間管理
定植後腐熟的鋸末(2年以上)均勻覆蓋在床面,寬度1m、厚度15cm,以後每年覆蓋2.5cm,使之保持原有的厚度。用腐爛的樹皮作土壤覆蓋物也可獲得與覆蓋鋸末同樣的效果。每年進行2~ 3次人工鋤草。
(4)越冬防護
10月初,越桔落葉85%時埋土防寒。將苗輕度壓彎埋土至頂端以上4cm,鋸末也可覆蓋防寒,覆蓋方法同上。翌年4月末5月初除去防寒土。
(5)管理和收穫
越桔返青前後各追1次肥,每次每667m 2施硫酸銨20kg。發現病蟲及時防治。花期放蜂授粉,以提高坐果率和產量。越桔一般定植後第2年結果,第4年豐產。 7月中下旬進入採收期。矮叢越桔果實較小,人工採收比較困難,可用梳齒狀人工採收器採收。採收器寬約30cm、齒長25cm,一般有40個梳齒,使用時,沿地面插入株叢,向前方捋起,將果實採下。

分布情況

產雲南(景東)。

品種分布

本種近雲南越桔V.Duclouxii,但植株矮小,葉較小,橢圓形,先端銳尖;花序短小, 幼枝及序軸密被微柔毛;小苞片位於花梗中部而可區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