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梗挖耳草

短梗挖耳草

短梗挖耳草(學名:Utricularia caerulea Linn.)是狸藻科狸藻屬植物,假根少數至多數,絲狀,不分枝或分枝。生長於沼澤地、水濕草地或滴水岩壁上。生長於海拔40-2000米的地方。中國主要分布在南方水域,國外也主要分布於熱帶地區,少數分布於溫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短梗挖耳草
  • 拉丁學名:Utricularia caerulea L. 
  • 別名:密花狸藻, 長距挖耳草(台灣植物志) 折苞挖耳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唇形目
  • :狸藻科
  • :狸藻屬
  • :短梗挖耳草
生長環境,分布範圍,形狀特徵,相關科屬,

生長環境

生於潮濕岩石上、濕草地、山地水旁和沼澤地,海拔50-815m。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山東、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及雲南等地。
國外分布:也分布於印度、孟加拉、斯里蘭卡、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日本、朝鮮和澳大利亞。

形狀特徵

捕蟲囊少數散生於匍匐枝及側生於葉器上,卵球形,長0.7-1.5毫米,側扁,具柄;口頂生,邊緣密生腺毛,上唇具1條龍骨狀的喙,喙長0.3-1.5毫米,喙上面疏生而下面密生腺毛,下唇無附屬物。
花序直立,長5-44厘米,不分枝或具少數分枝,中部以上具1-15朵疏離或密集的花,無毛;花序梗絲狀,粗0.3-1.2毫米,具1-12鱗片;苞片與鱗片同形,中部著生,狹長圓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頂端漸尖,基部漸尖,急尖或鈍形,長2-3毫米;小苞片狹長圓狀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2毫米;花梗於花期直立,於果期開展或反折,絲狀,長0.2-1毫米。花萼2裂達基部,裂片不相等,密生細小的乳突,無毛;上唇卵狀長圓形,長2-3毫米,頂端圓形,下唇較短,橫橢圓形或圓形。花冠紫色、藍色、粉紅色或白色,喉部常有黃斑,長4-10毫米;上唇狹卵狀長圓形,長於上方萼片,頂端圓形或截形,下唇較大,近圓形,頂端微凹,喉凸隆起;距狹、圓錐狀或近筒狀,基部寬圓錐狀,伸直或彎曲,通常長於下唇並與其平行或成鈍角叉開。雄蕊無毛;花絲線狀,近伸直,長約1毫米;藥室匯合,具細小的乳突。雌蕊無毛;子房球形;花柱短;柱頭下唇圓形,上唇極小,正三角形。
燕果球形或長球形,長2-3毫米,果皮堅硬且不透明,室背開裂。種子多數,長球形或長圓狀橢圓球形,長0.25-0.3毫米,無毛,散生明顯的乳頭狀突起和稍突起的網紋,格線縱向延長。花期6月一次年春,果期7月一次年春。

相關科屬

狸藻屬(Utricularia Linn)產於東北大興安嶺,生於泥炭沼澤中。歐洲、亞洲及北美洲溫帶地區有分布。
水生、陸生或附生草本;無真正的根和葉。莖枝變態成匍匐枝、假根和葉。捕蟲囊生於葉上或匍匐枝及假根卜。花序總狀,有時簡化為單花或兼有小苞片。花序梗或花莖直立或纏繞,具或不具鱗片。花萼2深裂,宿存並多少增大;花冠二唇形,喉凸常隆起呈淺囊狀,喉部多少閉合;雄蕊2,生於花冠下方內面的基部,花絲短,常內卷,花葯兩室;柱頭二唇形,下唇較大。蒴果球形,長圓形或卵圓形。種子多數,有時有翅,稀具倒鉤毛或扁平糙毛。
約180種,主產中南美洲、非洲、亞洲及澳大利亞熱帶地區。我國17種。
挖耳草,區別本種:小苞片短於苞片;花萼兩唇先端鈍;果柄下彎。
纏繞挖耳草,區別本種:小苞片短於苞片;花萼上唇先端漸尖,下唇先端具2尖齒。
禾葉挖耳草,區別本種:花冠淡藍或紫紅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