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石膏湯(《傷寒總病論》)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知母石膏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總病論》卷五。具有昇陽散火,益氣養陰之功效。主治①風溫,因發汗後,身熱不惡寒,而反惡熱,無下證者。②表寒里熱、氣陰兩傷、正虛陽郁之證。症見不惡寒、但惡熱。口渴煩倦、頭身疼痛,鼻鳴咳嗽。

基本介紹

  • 名稱:知母石膏湯
  • 出處:《傷寒總病論》卷五
  • 組成:知母、石膏、葛根、威蕤、甘草、黃芩、升麻、人參、杏仁、羌活、防風
  • 功用:昇陽散火,益氣養陰
  • 主治:①風溫,因發汗後,身熱不惡寒,而反惡熱,無下證者②表寒里熱、氣陰兩傷、正虛陽郁之證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配伍特點,運用,附註,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知母一兩,石膏一兩半,葛根、萎蕤各三分,甘草、黃芩、升麻、人參、杏仁、羌活、防風各半兩。

用法用量

上哎咀。水三升,煎一升半,去滓,溫飲一盞,通口與之取汗。

功用

昇陽散火,益氣養陰。

主治

①風溫,因發汗後,身熱不惡寒,而反惡熱,無下證者。
②表寒里熱、氣陰兩傷、正虛陽郁之證。

方義

方以石膏、知母清熱生滓,以清瀉肺胃鬱熱;配伍葛根、升麻昇陽散火;助石膏解肌退熱;杏仁、羌活、防風宣散風寒,以祛太陽之餘寒;黃芩苦寒清熱,助石膏、知母、升麻、葛根內清陽明熱毒,合則解表清理以祛邪;又以人參、炙甘草、玉竹益氣養陰,兼顧其正;玉竹合知母、葛根清熱生津以止渴。諸藥合用,共奏解表清里、益氣養陰之功。

配伍特點

本方寒溫補瀉同用。

運用

診斷要點:不惡寒、但惡熱。口渴煩倦、頭身疼痛,鼻鳴咳嗽。

附註

本方與前述知母十葛湯的組成有相似之處,參見之。(《中國人參方集》)
方由白虎湯去粳米,加葛根、升麻、杏仁、羌活、防風、黃芩、玉竹而成。用治風溫汗後,表邪未盡、邪熱人里、氣陰兩傷之證。其表寒未盡、肺氣失宣,則頭身疼痛、鼻鳴咳嗽;表邪內陷、熾熱內郁,故不惡寒、但惡熱;汗後氣陰兩傷,必口渴肢倦。此表寒里熱、正虛邪陷之證,故以本方寒溫補瀉同用。(《中醫類似方劑鑑別運用大全》)

附方

名稱:知母石膏湯
組成:知母、石膏、麥冬、甘草、粳米、竹瀝、燈芯
主治:外感煩渴,霍亂吐瀉後,心下煩悶,渴而引飲,唇口乾燥,脈多沉滑,或見沉數,或見躁疾
出處:《症因脈治》卷四
名稱:知母石膏湯
組成:知母、石膏、葛根、甘草
主治:燥火傷於肺,上消,煩渴引飲,唇口乾裂,寸脈浮數
出處:《症因脈治》卷三方
功用:清燥
名稱:知母石膏湯
組成:知母、石膏、地骨皮、麥冬、天花粉、甘草
主治:燥熱痿軟,燥火傷氣,口燥唇焦,皮毛乾揭,手足痿軟,不能行動,右脈洪數者
出處:《症因脈治》卷三方
名稱:知母石膏湯
組成:知母、石膏、麥冬、竹葉、桑白皮、甘草
主治:腸痹,數飲,病在上,尺脈弦數;及上焦消渴
出處:《症因脈治》卷三
功用:清肺

重要文獻摘要

《傷寒總病論》:“知母石膏湯,即以此藥對與葛根、升麻、防風等同用,治療風濕之病,過汗傷陰,不惡寒反惡熱者,取其清熱養陰之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