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媒時代

眾媒時代,就是一個大眾參與的媒體時代。眾媒時代,每個人都是媒體,人是種子,媒體變成了土壤。眾媒時代已經來了。每個人都離“媒體角色”更近。而媒體,也正在努力離每個讀者更近一些。每個人都是種子。而媒體,變成了平台和土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眾媒時代
  • 名字出處:2015中國新媒體趨勢報告 
  • 拼音:zhòng méi shí dài 
  • 解釋:眾媒時代每個人都是媒體 
簡介,現象,特徵,影響,應對,媒體,客群,未來,

簡介

眾媒時代手機、社交網站、公眾號、自媒體、彈幕、短視頻……如今,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早已突破傳統的媒體形態,我們進入新世紀才短短15年,然而傳統媒體的概念已經蕩然無存——甚至數字媒體的創新者們也在面臨被顛覆的命運。這一場變革下,太多原有的認知需要被重塑和歸零。我們這代的客群,尤其是我們一直討論的90後,他們的世界觀、他們接受內容的形式,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曾經精英化和權威化的媒體話語體系被冷落,新一代用戶群體努力擺脫被動地消費權威性的內容,他們重視參與和自己的表達,擁抱共同創作。
眾媒時代眾媒時代

現象

在騰訊網企鵝智酷與清華大學新媒體研究中心聯合發布的《2015中國新媒體趨勢報告》中,調查數據顯示年輕用戶更關注“意見的表達和交流”,特別是19歲及以下的用戶,他們更希望去選擇個性化的媒體內容。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科技網際網路研究總監LeeRainie總結美國數字媒體的特質時也指出,現在的媒體已經非常個人化,用戶在隨時隨地消費媒體內容的同時,也希望通過評論和自己創作內容等形式,參與到媒體信息的互動之中。

特徵

眾媒時代所謂眾媒時代,主要有五個方面的特徵:
眾媒時代眾媒時代
一是表現形態豐富,不再受傳統表現形式的限制,文化更加多樣;
二是生產者眾,人人皆可為媒體;
三是傳播結構眾,與以前相比傳播結構更為複雜;
四是平台眾多;
五是終端多樣化。

影響

1、用戶行為的變化意味著商業機會的變化。
這代年輕人不再為內容本身付費,他們更願意為參與感付費,付費是因為被感動並且想參與其中。以內容為核心的科技公司也不得不思考如何讓更多的用戶更方便地投身於內容生產和分享中。運動攝像機製造商GoProCEONickWoodman介紹,他們甚至會採用金錢獎勵,讓更多用戶能分享自己拍攝的內容。
美國科技媒體人KaraSwisher,這位採訪過眾多矽谷科技領袖的專業記者,以自己兩個孩子日常觀看視頻為例,表達了對媒體變遷的真實感受——“他們喜歡看用戶們自己創作的內容,這些和傳統媒體的內容並不一樣”。
當年輕人消費“用戶自己產生的內容”時,他們會感覺到,自己正在用更真實的角度看世界——這是他們親近“眾媒”的動力之源。
2、新時代用戶行為的變化,已經造就了媒體入口的無所不在。社交網路、搜尋以及各種新興的套用,都已變成內容爭奪的戰略高地。
紐約時報、國家地理等九大全球性媒體均和Facebook簽了契約,因為社交閱讀對他們來講至關重要;在中國,微信自媒體也在高速成長,無處不在。
每日郵報網站的40%流量都來自於Facebook、Google等第三方平台。媒體需要通過這些平台保持和用戶更緊密的聯繫,尤其是那些更加年輕的群體。
對於Facebook、Twitter,Snapchat而言,新聞也是他們很重要的產品和內容組成部分。
皮尤研究中心LeeRainie看到了美國用戶的真實變化:用戶把越來越多的信任轉移到社交媒體上,他們相信朋友們的建議,以此來判斷哪些內容更為重要和真實。
現在是多平台的世界,我們的內容不僅僅要出現在自己的網站上,還需要在社交網路上快速推送。社交平台在幫助媒體找到更好的故事講述能力,並創建更有吸引力的品牌感。但社交媒體也讓傳統媒體陷入更多的反思。一個吸引眼球的誇張式標題能夠迅速在社交網路引爆,但是,媒體也必須保持清醒的認知力,因為流量,特別是引爆點帶來的流量,並不等於真正有價值的用戶數。
總之,無論媒體入口如何改變,媒體需要的,仍是那些和自身有著更緊密黏性和情感連通的用戶群,以及,更多的“不打折流量”——更多有價值的傳播。

應對

媒體

眾媒時代在當前的眾媒時代,傳統的傳播鏈條被重構,對於新媒體的崛起是否會消解新聞嚴肅性的問題,新媒體可能受傳播載體、碎片時間的影響,而導致客群對長文章的接受度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在此前發布的報告中,彭蘭根據報告調查結果指出:52.2%的用戶不怎么在移動終端上看長文章了,媒體必須在某些類型的文章長度上和表現形式上需要作出相應的改變。但是,短文章與嚴肅性並非是對立的,事實上用戶在接觸了海量信息的同時,能夠形成自己的判斷。
眾媒時代眾媒時代
在眾媒時代,傳統媒體把關人的作用有一定程度的消解,在傳統的傳播鏈條里,客群只需要分辨接受到的新聞的真實性問題,而在眾媒時代,傳播呈現社交化的特點,信息沿著社交流動,每一個用戶都成為傳播的節點,用戶自身組成投票機制的把關。

客群

客群在眾媒時代篩選信息的建議是,在大模式發生變化不可迴避的背景下,由於信息來源廣泛且未經篩選,用戶需要提高自己的媒介素養以提升自己對信息的判斷能力。而用戶媒介素養的提高需要教育以及信息流動平台的服務商一起來推動。
對於新技術的不斷湧現以及新技術在媒體行業的套用,清華大學教授彭蘭認為,新技術是一種增加媒體表現形式的方法,但是新媒體並不會從根本上改變媒體的組織結構以及生產方式。
對於未來媒體的發展趨勢,虛擬現實、感測器、增強現實等技術,以及定製化生產、個人云、平台、人和物的協同會成為未來媒體的發展方向。

未來

對於未來,眾媒時代這有助於降低不確定性帶來的危機感。
清華大學彭蘭教授用八個關鍵字,總結她對媒體未來的判斷。它們包括可穿戴設備、感測器新聞、機器寫作、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定製化生產、個人云、人—物共生、人—物協同。這些詞語將媒體的未來,引向了更大規模的數據採集和利用,更具沉浸和現場感的內容呈現,以及智慧型終端的全面滲透。
在無限想像空間之下,媒體和用戶無法盲目樂觀,內容信息流過多、更新太快也將帶來更大的壓力。技術狂歡之下的隱憂同樣等待人們自己處理。畢竟,我們無法把所有的問題都拋給未來的技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