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原指眾口所責,雖堅如鐵石之物,亦告熔化;毀謗不止,令人難以生存,而遭毀滅。後喻輿論作用極大,眾口一詞積非成是;流言可畏,能顛倒是非,置人於死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 原指:眾口所責
  • 後喻:輿論作用極大
  • 出自:《國語·周語下》
釋義,拼音,原文,

釋義

原指眾口所責,雖堅如鐵石之物,亦告熔化;毀謗不止,令人難以生存,而遭毀滅
後喻輿論作用極大,眾口一詞,積非成是;流言可畏,能顛倒是非,置人於死地。

拼音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zhòng kǒu shuò jīn jī huǐ xiāo gǔ

原文

眾人的言論能夠熔化金屬。比喻輿論影響的強大。亦喻眾口同聲可混淆視聽。《國語·周語下》:“眾口鑠金。” 韋昭註:“鑠,消也,眾口所毀,雖金石猶可銷也。” 明 姜南《投瓮隨筆·逐日表語》:“昔日位居黃閤,眾口鑠金;此時身謝朱崖,蔓草縈骨。” 孫中山《<孫文學說>自序》:“不圖革命初成,黨人即起異議,謂予所主張者理想太高,不適 中國之用。眾口鑠金,一時風靡,同志之士,亦悉惑焉。”亦作“ 眾口銷金 ”。 漢 焦贛《易林·萃之巽》:“眾口銷金,愆言不驗。”亦省作“ 眾鑠 ”。 宋 王禹偁《謫居感事》詩:“眾鑠金須化,羣排柱不支。”
語見《史記·卷七十·張儀列傳·第十》:“臣聞之,積羽沉舟,群輕折軸,‘眾口鑠金積毀消骨’,故願大王審定計議,且賜骸骨辟魏。”
《史記·卷八十三·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昔者魯聽季孫之說而逐孔子,宋信子罕之計而囚墨翟。夫以孔、墨之辯,不能自免於讒諛,而二國以危,何則?‘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也。”
張儀言於魏王曰:“臣聞羽毛量多,其重可使舟沉。物輕量大,亦可使軸斷。眾口一詞,雖金石亦可熔化;多人毀謗,縱骨肉亦遭毀滅。故望大王慎定策略,且允吾歸,助魏與秦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