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叛親離

眾叛親離

眾叛親離是一個成語,讀音是zhòng pàn qīn lí,形容不得人心,陷入完全孤立。出自春秋·左丘明左傳·隱公四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眾叛親離
  • 拼音:zhòng pàn qīn lí
  • 解釋:不得人心,陷入完全孤立
  • 出處:《左傳·隱公四年》
解釋,出處,用法,示例,詞語辨析,典故,

解釋

形容不得人心,陷入完全孤立。

出處

春秋·左丘明左傳·隱公四年》:“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難以濟矣。”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貶義

示例

《南史·傅縡傳》:“兆庶流離,轉屍蔽野,貨賂公行,帑藏損耗,神怒人怨,眾叛親離。”
他堅持與人民為敵,以至~,死無葬身之地

詞語辨析

近義詞 土崩瓦解、孤家寡人分崩離析
反義詞 團結一致、同舟共濟和衷共濟

典故

公元前719年,衛國公子州吁殺死了自己的哥哥衛桓公,自己做了國君。這件事引起了國人的強烈不滿。州吁為了轉移國內的矛盾,藉口替先君報仇而前去攻打鄭國。他為了得到宋國的支持,派人對宋殤公說,如果聯合起來攻打鄭國,就會消滅宋國在鄭國的禍根,何況在這次戰爭中,宋國充當主帥,衛國出軍費,如果再聯繫陳國和蔡國,一定會取得成功的。
宋殤公當然願意那樣做,於是宋國和衛國聯合陳國、蔡國一起攻打鄭國,在把鄭國的東城門包圍了5天后,才勝利撤兵回去。
魯國的國君對此非常擔心,他詢問自己手下的人州吁是否能夠成功。手下的人回答說只聽說做國君的用恩德取得百姓的愛戴,沒有聽說靠胡作非為贏得人心的。州吁仗恃他擁有重兵,到處發動戰爭,把災難帶給了人民,這樣就會失去人民,國內的民眾都會反叛他,親信的人也都遠離他,他要想成功事業,是不可能辦到的。果然沒過多久,州吁就被石設計殺害了。後來,人們用“眾叛親離”表示某人失去民心,非常孤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