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獸小靈貓

真獸小靈貓是食肉目(Carnivora)的一科,人們將它們劃分為許多不同的屬(一說35屬72種,一說10到12屬15到20種),著名的種有大靈貓、小靈貓、熊狸等。靈貓有很多種,靈貓主要生活在非洲和亞洲南部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森林邊緣,它們住在以岩洞或樹洞裡。喜歡在夜裡出來活動,白天則伏在灌叢中休息,捕食的時間一般在清晨和黃昏,它們捕獵的對象為小鼠、小鳥、青蛙、魚、蟹、昆蟲有時也吃一些植物的果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真獸小靈貓
  • 拉丁學名:verdae
  • :動物界
  • 保護情況:國家Ⅱ類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外形特徵,分布範圍,生活習性,種群現狀,保護級別,分類介紹隱肛狸屬,食蟻狸屬,馬島縞狸屬,縞靈貓屬,雙斑狸屬,熊狸屬,

外形特徵

真獸小靈貓有6亞科20屬35種:隱肛狸亞科Cryptoproctinae、食蟻狸亞科Euplerinae、縞狸亞科Hemigalinae、雙斑狸亞科Nandiniinae、棕櫚狸亞科Paradoxurinae、靈貓亞科Viverrinae。主要分布於非洲和亞
真獸小靈貓(圖冊一)(20張)洲南部的熱帶和亞熱帶。
靈貓的身體一般在67~82厘米(含一條長而細的尾巴),體重5~8公斤之間。它們體型較大細長,後足僅具4趾,四肢短,具腺囊,頭骨形態及牙齒與犬科較接近,但上裂齒原尖較大,且有較發育的前附尖。臼齒2/2,上臼齒橫生,其內葉較外緣為狹。生活在熱帶、亞熱帶森林邊緣,以岩洞和樹洞為巢。夜行性,捕食小動物,兼食植物果實。雌雄性在會陰部均有發達的芳香腺囊分泌靈貓香,雄性產量比雌性多1倍以上,常擦抹在小樹樁或石塊上作為占據領域的標誌。靈貓香的主要化學成分是17巨環酮棗靈貓酮,是配製高級香精必不可少的定香劑,尤以非洲靈貓Civettictis civetta、大靈Viverra zibetha和小靈貓Viverra indica聞名世界,後兩者我國已有人工飼養。
真獸小靈貓
真獸小靈貓

分布範圍

真獸小靈貓(verdae)現生種僅發現於非洲和古北界南半部。這是一類小至中型的動物。頭骨形態及牙齒與犬科較接近,但上裂齒原尖較大,且有較發育的前附尖。皮毛多斑紋和腺體發育也是這類動物的特徵。最早靈貓發現於歐洲上始新統。從晚漸新世開始,已分成靈貓和獴兩支。主要分布西藏南部喜馬拉雅山區;雲南西北部高黎貢山、碧羅雪山,西部盈江,西南部孟連、瀾滄,南部勐臘、金平、馬關,中部新平哀牢山;貴州貴陽和榕江;四川西部雅安;廣西西南部百色地區和廣東蓮山。國外見於尼泊爾、不丹、錫金、印度東北部、緬甸、寮國和越南北部。

生活習性

要棲息于海拔2700m以下的熱帶雨林、亞熱帶山地濕性常綠闊葉林、季風常綠闊葉林及其林緣灌叢、高草叢等生境。多營地棲生活,亦可上樹捕食松鼠、鼯鼠。行動快速敏捷,故又叫"彪鼠"。夜行性,主要以鼠類、蛙類、鳥類和昆蟲等為食,亦常到村寨附近偷食家禽,在山區甚至會潛入民屋內捕食鼠類。在雲南高黎貢山地區,產仔期多在每年的4月,每胎以2仔居多,幼體2-3年性可成熟。
生活環境
真獸小靈貓 食肉目的一科。體型較大細長,後足僅具4趾,四肢短,具腺囊,頭骨形態及牙齒與犬科較接近,但上裂齒原尖較大,且有較發育的前附尖。臼齒2/2,上臼齒橫生,其內葉較外緣為狹。共35屬72種。。其中非洲靈真獸小靈貓(圖冊二)(19張)貓、大靈貓和小靈貓以產靈貓香聞名世界。中國產5種靈貓,其中大靈貓和小靈貓已有人工飼養,並獲取靈貓香。大靈貓身體大小似家犬,體長67~82厘米,體重5~8千克 ;尾細長,約37~47厘米;吻長而尖;全身灰棕色,背中央有1條黑色長鬣毛形成的背中線;頸下有3條黑白相間的頸紋;四肢極短,呈暗褐色;尾上有6個黑白相間的尾環。雌雄性在會陰部均有發達的芳香腺囊分泌靈貓香,雄性的靈貓香產量比雌性多1倍以上。大靈貓在活動中經常舉尾把腺囊的泌香擦抹在小樹樁或石塊稜角上,作為它所占據領域的標誌。靈貓香的主要化學成分是17巨環酮棗靈貓酮,是配製高級香精必不可少的定香劑。小靈貓身體小,僅及大靈貓之半,類似家貓;全身棕黃,遍體具棕黑色斑點,尾上亦有環。小靈貓亦具發達的芳香腺。靈貓類動物生活在熱帶、亞熱帶森林邊緣,以岩洞和樹洞為巢。夜行性,白天多臥伏在灌叢中休息,清晨和黃昏常到溪旁、村邊或耕地覓食。捕食小鼠、小鳥、青蛙、魚、蟹、昆蟲,兼吃植物果實。大靈貓每年春天交配,懷孕期約70天,每產2~4仔。小靈貓在春季和秋季交配,夏末或冬初產仔。

種群現狀

食肉目動物是指真獸或有胎盤亞綱中以捕食熱血動物為主的,包括生活於水中和陸上的兩大類哺乳動物。到上一世紀後葉人們對食肉動物已相當了解。其形態特徵主要是有由上第四前臼齒和第一下臼齒組成了一對具切割作用的裂齒,犬齒粗大,頭骨上矢狀嵴高聳,顳窩及下頜冠狀突大,以容納強壯的顳肌,具骨質耳泡,下頜關節突位置低,四肢靈活,尺、撓骨分離,腕骨中舟狀骨、月骨和頭狀骨常癒合,4或5趾,末端具銳爪。科以上的分類主要依據頭骨基部,特別是耳區附近的構造。

保護級別

已被列為國家Ⅱ類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國函〖1988〗144號文,191月14日生效)。位於雲南和西藏的分布區內大多建有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的多數種群得到了保護。保護區外尚無特殊的保護措施

分類介紹隱肛狸屬

僅1種,即馬島獴(隱肛狸)Cryptoprocta ferox。分布於馬達加斯加島,為馬達加斯加島最大的食肉動物。體結實,肩高約37厘米,體長61~80厘米,體重5~10千克,尾長可達80厘米。性體大於雌性。外形似美洲獅雄,嘴部似狗。體毛較短。全身棕色,富有光澤。棲息於熱帶雨林中。獨居,夜間活動較多,白天也活動。可像松鼠一樣在樹木間跳躍。繁殖季節通過特殊的氣味相互聯繫。9、10月份交配,雄性咬著雌性的後頸部交配,時間可以長達165分鐘。孕期90天,每產2~4隻。出生體重約100克,15天睜眼,4個月可自由活動,15~20個月離開母獸。4歲性成熟,壽命可達20年。由於人類帶入島的家貓和家犬攜帶的狂犬病等疾病,導致數量下降,總數不足3000隻。

食蟻狸屬


僅1種,即食蟻狸(尖吻靈貓)Eupleres goudotii。分布於馬達加斯加西部沿海潮濕的低地森林中。 體長45~65厘米,尾長22~25厘米。吻細長,體較粗肥。尾圓柱形,並貯存脂肪。每年7、8交配,並於12月次年1月,每產1~2隻。出生體重約150克,並已睜眼。夜間活躍,大多獨居,偶爾成群出沒。於用氣味標誌領土。尖長的鼻吻適於捕食土中的蚯蚓等小型無脊椎動物。棲息地減少和人類的捕獵對其造成一定威脅。

馬島縞狸屬


僅1種,即馬島縞狸(馬島靈貓)Fossa fossana。分布於馬達加斯加島東北部。 體長40~45厘米,尾長21~25厘米,體重1.5~2千克。 以嚙齒類、小鳥、昆蟲等小動物為食。成對生活。8、9月交配,孕期3個月。出生即睜眼。人工飼養下可活11年。由於棲息地的破壞,種群受到嚴重威脅。

縞靈貓屬


僅1種,即印支縞狸(縞靈貓)Chrotogale owstoni。體長約50厘米,尾長約為體長的3/5。吻部突出。肩部有一“八”字形斑,背部具4條寬而大的黑色橫斑,故又叫“橫斑靈貓”或“八卦貓”。尾基部有兩條黑褐色寬頻,尾2/3以後的端部全為黑褐色。分布區很小,為越南北部、雲南南部和寮國交界地區的特有屬種。在雲南南部僅分布於麻栗坡、馬關、河口、屏邊、金平和綠春。棲息於印度支那北部的熱帶雨林、季雨林和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次生林、林緣灌叢和草叢。多沿河流、溝谷邊活動和尋食。棲息的海拔高度一般在500米以下。為地棲,亦能上樹活動。食小鼠、小鳥、鳥卵、蜥蜴、蛙類和昆蟲,亦食植物的鮮嫩枝葉和漿果。除繁殖期外,主要獨棲。夜行性,白天隱藏於樹洞、土洞或林木濃密之處休息。每年1~3月交配,孕期約60天,每年1或2胎,每胎1~3仔。為我國瀕危物種。

雙斑狸屬


僅1種,即雙斑狸(非洲椰子狸)Nandinia binotata。分布於非洲東部叢林中。體重1.7~2.1千克。毛髮直立粗糙。尾強而有力,長度與軀長相等。四肢短小有力,耳小。眼黃綠色。每年繁殖二次,孕期64天,5月和10月是生育期。在空心樹幹中產仔,一胎多可達4隻,平均2隻。一般獨行,年輕雌性在完全成年前與母親作伴。雌雄繁殖期偶爾也成對出沒,曾發現十幾隻的暫時小群體在果實集中的樹林出沒。夜行性,在黃昏後和黎明前活躍。常在樹上休息活動。 每個足的第三趾和第四趾之間有腺體,下腹部也有產生氣味的腺體,用以標記領地。雜食性,以齧齒動物、昆蟲,鳥蛋、鳥類、果蝠、腐肉、水果等為食,喜捕食家禽。

熊狸屬


僅1種,即熊狸Arctictis binturong。分布於非洲東部叢林中。分布於東南亞,我國僅見於雲南和廣西。體長70~80厘米,尾長接近等於體長,體重8~13千克,為真獸小靈貓第二大種類,雌性體形比雄性大出20%。形似小熊。尾端具纏繞性,能纏住樹枝支撐身體覓食。毛被長而稀疏,粗糙而蓬鬆。絨毛長而呈波浪狀。足墊大,幾乎覆蓋整個足底。棲於熱帶雨林和季雨林,樹棲。夜行性。主要以果實、鳥卵、小鳥及小型獸類為食,尤喜榕樹果實。在受威脅時會變得異常凶勐,而在開心的時候會發出咯咯笑的聲音。常年可繁殖,每年2-3月發情交配,孕期2-3個月,一般5月中下旬產仔。一胎2~4仔,以2仔居多。幼體2歲性可成熟。壽命10~15年。我國熊狸的數量估計已不及200隻,處於高度瀕危狀態,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