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狎

相狎

相狎,是漢語辭彙,

拼音:xiāng xiá,

解釋為彼此親昵、接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相狎
  • 外文名:xiāng xiá ㄒㄧㄤ ㄒㄧㄚˊ
  • 性質:彼此親昵、接近。
  • 出處:《左傳·襄公六年》
詞語,拼音,注音,引證解釋,

詞語

相狎

拼音

xiāng xiá

注音

ㄒㄧㄤ ㄒㄧㄚˊ

引證解釋

彼此親昵、接近。
《左傳·襄公六年》:“少相狎,長相優。” 杜預 註:“狎,親至戲也。”
唐 薛調 《無雙傳》:“﹝ 王仙客 、 劉無雙 ﹞皆幼稚戲弄相狎。”
齊己《水鶴》:鴛鴦與鸂鶒,相狎豈慚君。比雪還勝雪,同群亦出群。
宋 林逋 《山園小梅》: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清 薛福成 《強鄰環伺謹陳愚計疏》:“自泰西諸國航海東來,始不過藉互市之名,逐什一之利,相狎既久,寖有違言。”
清 蒲松齡《香玉》:“問:“紅衣者誰?” 曰:“此名絳雪,乃妾義姊。”遂相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