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嶺大學生創業園

相思嶺大學生創業園

相思嶺大學生創業園創建於2012年1月,在2013年5月建成。由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下簡稱農職院)、福建省農科院、福清市人民政府和福建慕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慕農公司)共建的以農業特色為創業主題,以涉農大學生為創業主體,以國家級涉農大學生創業園為發展目標,以“公辦民助”企業化運營自負盈虧為運營模式的大學生創業園。同時也成就了“相思嶺創客農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相思嶺大學生創業園
  • 外文名:Lovesickness Mountain College Pioneer Park
  • 位置: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校福清校區
  • 類型:創業園區
創業園創建優勢,1.園區資源要素,2.園區整合優勢,3. 園區運營優勢,創業園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1. 指導思想,2. 基本原則,3. 發展目標,本創業園主要創新點,主要創建內容,4.1 完善創新創業支撐平台,4.2 創新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4.3 完善本園區管理制度與運營機制,4.4 渲染創新創業氛圍,大學生創業文化,4.5 發展新型職業農民的創業模式,現有成效與預期成效,5.1 現有成效,5.2 預期成效,新聞媒體的報導宣傳,相思嶺大學生創業園區風景,

創業園創建優勢

1.園區資源要素

創業園占地面積540畝,其中國家級農作物科研種植園200畝;閩台合作的生態果園、香草園、蔬菜園與花卉園200畝;動物選育與養殖區、蝴蝶蘭選育區、茶葉種植區、苗木種植區和食用菌選育區總計140畝。園區已經建成的創業園區總建築面積達12130平方米,包含鳥巢三生館、創業大樓、創業文化廣場、創業實訓及生產大棚。

2.園區整合優勢

本園區率先整合了農職院農業教育、農科院的農業科研、福清市人民政府的校地共建和慕農公司的運營管理等多方資源,匯聚了教育、科研、生產等各方的人財物與政策等資源要素,本園區形成了以“創業”為核心,兼顧“實訓”、“科研”、“科普”與“休閒觀光”為一體的“一地多能”的局面。各方資源大融合,互助互惠,良性互動,相得益彰。

3. 園區運營優勢

率先把解決創業園區普遍存在的“僵化乏力”等問題,作為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著力點,在以政府機構“公辦”的主導下,引進了慕農創業孵化總公司,實行“民助”運營模式,既保證了園區的主體發展方向,又有效提升園區的活力和良性發展。

創業園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

1. 指導思想

本園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

2. 基本原則

  • 2.1 涉農主題原則
農職院前身始建於1902年,創辦以來一直主打農業特色,農業產業是本園區大學生創業的優勢和潛力所在,本園區建設注重涉農產業的發展,通過建設園區,整合提升大學生涉農產業整體技術水平,發展和壯大涉農大學生創業產業集群。
  • 2.2 公辦民助原則
以問題為導向,補齊培養短板,把解決本創業園存在的突出問題作為深化創新創業改革的著力點,在以政府機構“公辦”的主導下,引進了有創業育人情懷、有管理能力與經濟實力的創業孵化總公司---慕農公司,實行“民助”運營模式,保證了本創業園的主體穩定性的同時,有效提升園區的經營活力和自我造血功能。
  • 2.3 協同匯聚原則
堅持協同推進,匯聚培養合力,集聚本園區創新創業的要素與資源,統一領導,對外開放合作,形成了農職院的人才培養、省農科院的科研、孵化企業慕農公司融入運營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了良好的育人環境。

3. 發展目標

建立健全創新創業的教學、實踐與文化引領融為一體的特色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為未來大量的大學生返鄉創業人才培養提供前瞻性的創新創業孵化園區。

本創業園主要創新點

創新點一:涉農創新創業教育。聚焦三農,集中定位涉農創新創業教育。
創新點二:多方資源要素整合。在福建省教育廳的指導下,本園區在現有的“產學研”架構的基礎上,整合台灣中州科技大學以及福清市人民政府等核心資源要素,多方共建。
創新點三:新型職業農民創業。充分利用學院現有分布在福建各地的職業農民班數以千計的學員,融合涉農創業的產品、渠道與信息資源,打造良好的涉農創業軟環境,引領職業農民大學生創業。
創新點四:設立按照創業等級梯度。本園區的創業按照由難到易的創業成熟度,設立了循序漸進式的梯度創業模式---體驗創業、模擬創業與實體創業三個等級。
創新點五:自我造血功能。 本園區整合併最佳化了園區內“創業、實訓、科研、科普”等功能,引進了“休閒農業”概念與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實現本園區的自我造血功能。

主要創建內容

4.1 完善創新創業支撐平台

4.1.1 支撐平台---硬體設施建設
進一步加大園區的硬體投資力度,比如大學生創業培訓中心、大學生創客空間和大學生創業產品展示中心等設施,為創業大學生提供更好的基礎保障,吸引更多的涉農大學生入駐本園區創業。
4.1.2 支撐平台---軟體設施建設
加強四大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成立“相思嶺大學生創業商務秘書公司”,通過該秘書公司對接相應的創業導師團隊,搭建諮詢論證、教育培訓和創業融資等四大服務平台。
4.1.3 支撐平台---商務“大客流”建設
本園區最具獨特性的大渠道平台,即是“大客流”平台。相思嶺創客農場為“國家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全國青少年農業科普教育示範園區”與“福建省大學生社會實踐園區”等國家級、省級示範園區,是本園區旗下的一個重要平台,為本園區的大學生初期創業項目,乃至本創業園本身的早期生存與發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外部基礎條件,本園區的自我“造血”能力,可以與園區的日常運營費用,實現收支平衡,真正進入良性的運營階段。

4.2 創新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

4.2.1 推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間的協同,建立專業結構合理、多方資源共建的創新創業教育新機制。
4.2.2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創業基礎、就業創業指導等方面的課程,並納入學分管理。

4.3 完善本園區管理制度與運營機制

4.3.1 制定創新創業園區管理,基金管理,導師管理,項目管理等一整套管理制度,建立具有農職院特色,專業特點和行業特徵的創業諮詢,扶持與指導服務體系,形成科學合理的長效工作機制,充分發揮本園區資金、技術、場地和專業指導等資源的作用,為大學生創新創業研究和自主創辦企業提供支撐。
4.3.2 創新運營模式,積極探索並建立“多方共建,企業化運營”長效合作機制。既要解決了本園區的基本性質與運營導向,又要解決了本園區的運營活力與良性運營。

4.4 渲染創新創業氛圍,大學生創業文化

結合農職院大學生創新創業園建設,進一步大力開展大學生創業規劃竟賽,創業設計竟賽,科技作品竟賽以及舉辦“相思嶺創業論壇”,建立創業社團,組織經驗交流,事跡報告等活動,促進學生創業群體的溝通和交流,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引導學生在創業活動中受磨鍊、增知識、長才幹、作貢獻。

4.5 發展新型職業農民的創業模式

充分利用本園區的創業平台和涉農新型職業農民的資源等優勢,因勢利導,積極探索涉農類新型職業農民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

現有成效與預期成效

5.1 現有成效

在2011年6月開始規劃、設計並建設相思嶺大學生創業園;到2013年12月,基本實現了園區的“三通一平”的基礎任務;2014年1月-2014年12月相思嶺創業園初步建成,並引進一批涉農的大學生創業項目進駐園區,截止至2016年12月,已有21家的涉農大學生創業公司(機構)進駐。
截止2015年11月,共舉辦創業培訓班16期,培訓學員600多名,占學院總學生人數的10%;現在在本園區參與體驗創業、虛擬創業與實體創業的大學生超過360人。通過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本學院的大學生創業熱情高漲,典型帶動作用不斷增強。

5.2 預期成效

本園區立足於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率先採用了“農業創業為主題,涉農大學生為創業主體”作為本創新創業園區的個性化定位,引進了“多方共建,企業化運作”的運營模式,是創業園的創新點,具有良好的示範效應,其進一步的建立與推廣,將對未來新一輪的大學生返鄉創業,實現教育成果轉化和大學生就業,具有重要的現實作用和深遠的政治意義。

新聞媒體的報導宣傳

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光明日報、中國日報、鳳凰新聞網、福建日報、福州晚報、海峽都市報、海峽人才報、福建電視台、福州電視台等20多家媒體報導學院相思嶺大學生創業園。
相思嶺創客農場報導相思嶺創客農場報導

相思嶺大學生創業園區風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