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隸圖書館

直隸圖書館

直隸圖書館原河北省圖書館,地處現保定市裕華路古蓮花池二院內,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直隸圖書館為一座兩層西式樓房,建築面積240平方米。1908年,直隸省提學使盧靖籌款,在古蓮花池東部建立了“直隸圖書館”,盧靖親筆書寫了館額"直隸圖書館"。收藏圖書2000餘種,供平民借閱。是長江以北地區最早建立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社會已超過百年。

基本介紹

概述,直隸圖書館,萬卷樓藏書,楹聯的撰寫及藏書的變遷,萬卷樓,

概述

光緒三十三年十月(1907年11月),直隸提學使盧靖(字木齊,湖北沔陽人)委派學務公所張秀儒、儲毓軒二人開始籌備圖書館。在水東樓之北(原"鹿柴"處)建"直隸圖書館"(後曾改稱"直隸保定圖書館")。
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6月9日),直隸總督楊士驤撥銀四千八百兩,交直隸提學使盧靖,圖書館正式開建,定名為"直隸省圖書館"。

直隸圖書館

直隸圖書館位於保定市古蓮花池園內,建於清光緒三十四年。是年六月,直隸總督楊士驤為把遭受庚子之厄後的蓮池重新建成讀書治學的場所,撥銀4800兩,交直隸提學使盧靖,在水東樓之北、原“鹿柴”處建了直隸圖書館。該館為一座兩層42間的西式小樓,占地269平方尺,平面呈“凸”字形,凸出部分的頂部(三層)建有鐘樓,館名由盧靖題寫。這是清代直隸省最早的圖書館。建成後,楊士驤決定把蓮池書院萬卷樓劫後餘下的圖書繕本全部移交給直隸圖書館,同時添置一些新書,使該館的藏書達2000餘種,於宣統元年十一月正式對外開放。“為了限制讀者,來館閱覽需購買門券,每券收銅幣兩枚。”“民國以後又將直隸高等學堂的影印本《古今圖書集成》和蓮池暫存於徐水漕河慈航寺中的《大清三藏聖教真經》全部移入。”1912年,曹錕在保定發動兵變,直隸圖書館被迫閉館。1914年重新開館,讀者逐漸增多。1924年以後,由於軍閥連年混戰,圖書館再一次被迫閉館。1928年,直隸圖書館更名為河北省立第二圖書館,取消門票制,實行免費閱覽。1932年,更名為河北省立蓮池圖書館。
1936年10月,由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兼河北省政府主席宋哲元發起,在蓮池圖書館建立河北省蓮池講學院,聘請尚秉和、高步瀛、賈恩紱、吳闓生、劉培極為講師,1937年4月1日開學,“七七事變”後即結束。“同年秋,日軍侵占了保定,圖書館又一次橫遭劫難,圖書館的閱覽室成了日軍的馬棚。日軍退出圖書館時,擄走了大批書刊。”其後,“由地方紳商組成的維持會推選蘇毓琦為河北省第二圖書館(原河北省立保定民眾教育館)館長兼蓮池管理員。”蘇毓琦(字,鏡涵,保定人)收拾殘局,重新整理,圖書館繼續開放,更名為保定蓮池圖書館。1939年夏,樊榕應邀為圖書館撰此聯。

萬卷樓藏書

萬卷樓是元代賈輔的藏書樓。賈輔,蒲陰(今河北安國)人,是張柔的副帥,雖為武將,卻喜歡藏書。他先後參加攻打河朔、河南、淮南的戰役。每克一地,別的將領都去爭搶“金帛子女”,他只收集圖書,數十年間聚書數萬卷。 蒙古太宗八年,他在自己的別第雪香園(今蓮花池)北面修建萬卷樓,將圖書分為九類,貯於樓中。他聽說郝經(字伯常,澤州陵川人)“嗜書力學”,遂於1243年請郝經來管理萬卷樓。第二年,郝經為了“明侯(對賈輔的尊稱)之德,且以自警”,寫下了《萬卷樓記》。隨著王朝更替,災禍頻仍,萬卷樓歷經多次浩劫,藏書至清初散佚殆盡,樓中僅存刻板40餘種。
清雍正十一年蓮池書院的創建,使萬卷樓又得到重興,萬卷樓成為蓮池書院的藏書樓。書院建立之初,雍正皇帝賜書院一些圖書,乾隆元年,朝廷又頒發給書院“十三經”“二十一史”等書籍若干。乾隆十二年,乾隆皇帝賜給蓮池書院的“緒式濂溪”匾額曾懸於萬卷樓堂中寶座之上方。乾隆三十年,直隸總督方觀承撥銀300兩,購書400函,豐富了藏書。到鹹豐十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萬卷樓的藏書幾乎損失殆盡,僅殘餘四櫥。同治十一年,黃彭年二度擔任蓮池書院院長,同時負責《畿輔通志》的編纂工作。他便從《畿輔通志》刻資的生息中提銀1200兩,為書院購書15111卷。光緒八年,直隸總督李鴻章撥銀300兩,購買了《曾文正公全集》等書,加上舊存圖書,藏書已達33711卷。這時的萬卷樓,樓上藏書,樓下為書院學生觀書之所,樓前瓦屋三間開設學古堂,講授古學,讀書人趨之若鶩。光緒二十六年八月,英、法、德、意四國聯軍侵略保定,萬卷樓遭到掠奪、焚燒,藏書大部分散失,所剩無幾,萬卷樓從此名存實亡。

楹聯的撰寫及藏書的變遷

保定蓮池始建於蒙古太祖二十二年,當時的保州等處都元帥張柔從滿城移師保定後,修建了古蓮花池。到樊榕為保定蓮池圖書館撰寫此聯時,蓮池已有700餘年的歷史了,雖然曾經的蓮池書院和萬卷樓都已不復存在,但園內的古松柏依然存在,故云 “千年松柏猶留守”。此時的蓮池圖書館經過蘇鏡涵館長的收拾整理,儘管收藏圖書不及當年的萬卷樓,但恢復了直隸圖書館的藏書功能,再現了萬卷樓藏書的景觀,“萬捲圖書復舊觀”是對當時蓮池圖書館的真實寫照,也是對蘇鏡涵館長的讚揚和肯定。
此聯撰寫以後的1941年,蘇毓琦館長病故。1943年,在繼任館長宋子元的主持下,整理編寫了館藏書目,此時藏書6045種、76042冊。 1945年日本投降後,國民黨新任館長接收時,藏書達7150種、80915冊,藏書量又達到了一個較高水平。
1948年11月22日保定解放,蓮池圖書館回到人民手中。1951年12月,成立人民文化館,蓮池圖書館由人民文化館管理。1953年4月,在人民文化館的基礎上組建了河北省圖書館。1958年,河北省省會遷往天津,河北省圖書館與保定市圖書館合併為保定市圖書館。原直隸圖書館保留下來的圖書最終流向了保定市圖書館。保定市圖書館現存的古籍中,有一部分還鈐有“蓮池書院藏書”“直隸圖書館藏書”印章,它們與直隸圖書館的這一副楹聯一樣,見證了蓮池藏書的歷史,也成為我們研究直隸保定藏書和直隸圖書館的重要資料。

萬卷樓

保定蓮池內原有一座典藏古籍繕本的書樓名叫“萬卷樓”,相傳為元代所建。隨著王朝更替,災禍頻仍,萬卷樓歷經浩劫,其藏書至清初已散佚殆盡了。保定在清代曾是直隸省省會,是文人薈萃之地。雍正十一年(1733年),蓮池書院的創建,又使它得以重興,“萬卷樓”成為蓮池書院的藏書樓。起初只存放雍正“欽賜”的書籍。歷任直隸總督都很支持蓮池書院的藏書建設,乾隆中葉,翰林汪韓門出任山長,請求總督方觀承特撥銀三百兩,購書四百函,擴大了收藏。
但到1860年,汪所購之書只剩一冊登記簿,全部丟光,全樓藏書僅有四櫥。後清河道陶梁又憑藉職權,從中取走180餘部。此人寫有《紅豆樹館詞》,也算個文人,不料竟乾起竊書賊的勾當。1878年,直督李鴻章曾撥白銀一千五百兩,購書三萬三乾七百一十卷,典藏於萬卷樓。山長黃彭年命品學兼優的學生白鐘元、范石文管理藏書,按經、史、子、集分成四大類,並造冊登記,還編寫了《萬卷樓書目》,黃彭年還特地撰寫了{萬卷樓書目序)和《萬卷樓藏書碑記)兩文勒刻於石,這是萬卷樓全盛時期。可惜的是1900年8月由於“庚子之厄”,萬卷樓遭侵略保定的英、法、德、意四國聯軍的掠奪、焚燒,藏書大部分散失,所剩無幾,萬卷樓已名存實亡。據說今市圖書館收藏的《楚記》書頁上,還留著這群強盜的刀痕。
近代保定雖出版業日趨發達,但一直沒有近代化意義上的圖書館。自漢代至清朝的兩乾餘年之間,據不完全統計,由政府和個人編撰、出版圖書1112種,9528冊。其中經部142種,史部163種,幹部165種,集部436種。另有地方志206種,1743冊,均為木刻版,線裝書,印量亦不多。清同治十年(1871年)直隸官刻印書局建立後,保定的出版印刷業始成規模,不僅出版《畿輔通志》、 《保定府志》,還承印蓮池書院課藝、私人撰著,以及直隸省分擔的《四庫全書》等印務。其中的、《畿輔通志》由於資治存史,印數較多,甚而發行全國。而萬卷樓作為封建社會官辦書院的藏書樓,已遠遠落後於保定日趨發達的出版業。
在辛亥革命前的數年間,我國公立、私立圖書館逾20所。鑒於各省公共藏書樓或圖書館相繼建立,同時也為清末預備立憲改革措施的推行,清學部起草奏請了《分年籌備事宜折》 (1909年3月30日),要求宣統元年(1909)頒布圖書館章程,京師開辦圖書館;宣統二年(1910年),各省一律開辦圖書館。1909年12月,清政府正式頒布了《京師圖書館及各省圖書館通行章程折》。該章程對中央、省、州、縣圖書館的設立程式、收藏範圍、職責、管理制度,以及圖書管.理與流通的方法等均作了明確規定,為傳統藏書樓向近代圖書館的轉變提供了法律依據。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九月,清廷以明升暗降手段將直督袁世凱內調任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並人京供職,同時任命與袁氏關係至為緊密的楊士驤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楊士驤(1860——1909年),字蓮府,安徽泗州(今泗縣)人,少孤貧,光緒十二年(1886年)中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保道員,歷任直隸通永道,直隸按察使,江西布政使等職。楊士驤到任後,對清廷表現出一副感恩戴德,願效犬馬之勞的姿態,對直隸政務認真思考,悉心處理,贏得了輿論的認可與稱道。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六月,楊士驤實授直隸總督。為收攏直隸文人,重新把保定蓮池建成讀書治學之所,同年,進士、編修出身的楊士驤下令對保定蓮池加以修繕,親題“水東樓”、“觀瀾”二匾,同時撥銀四千八百兩交時駐保定的直隸提學使盧靖,選擇在古蓮池園林東北隅水東樓北原養鹿的“鹿柴”處,蓋了一座二層四十二間的雙層西式圖書館小樓,占地269平方尺,於宣統元年(1909年)十一月正式開館,是為直隸圖書館。
楊士驤計畫將直隸各地散佚的先賢古籍收集於此,以供後學觀瞻閱覽,從而在當時省城保定第一次建立起一座近代化意義上的圖書館。楊士驥決定將原保定蓮池書院萬卷樓劫後倖存的古籍圖書繕本全部移入新建立的直隸圖書館,同時向直隸圖書館添置一些新書。據計載,宣統元年(1909年)蓮池書院萬卷樓藏書全部移交給直隸圖書館時,所接收圖書為:經部231種;史部763種;幹部553種;集部660種;叢書90種;類書130種;東文書118種;西文書135種。經過努力,該館收藏圖書兩千餘種,後直隸圖書館又購置一些新書和報刊雜誌,於宣統元年(1909年)十一月正式對外開放閱覽。為方便讀者,直隸圖書館初建時派孫鳴皋、王文芹二人經理館務,閱覽圖書門票每張僅售銅幣二枚,這實際上是直隸(河北)省省立最早的圖書館。
民國以後的1928年,政府將直隸圖書館改稱為河北省立第二圖書館,經費每月430元,由省財政廳直接撥發,當時館內工作人員共6人。同時將直隸高等學堂的影印本《古今圖書集成》和保定徐水漕河慈航寺的佛經全部移人,並陸續購人科技圖書1026種,從而大大增加了圖書館的館藏。該館樓下北側增添了兒童閱覽室,南側則為成人閱覽館。1933年改為河北省民眾教育館。
1937年日寇侵華後,由維持會接收,名為河北省立保定圖書館,存書5000餘種,72100冊,日閱覽僅150人次。日寇投降後,隸屬於河北省教育廳。
1948年11月保定解放後,建立保定市文化館(曾稱民眾教育館),設圖書部,並接收了蓮池書院存書45069冊及民眾教育館存書5000冊,舊書8715冊,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重新回到人民手中。歷經滄桑,直隸圖書館在解放後最終演變成如今的保定市圖書館,成為國家興辦的綜合性的市級公共圖書館。
現在保定市圖書館所存的部分古籍中,有的上邊還鈐有“蓮池書院藏書”“直隸圖書館藏書”印章,可謂十分珍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