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立省藤

直立省藤

直立省藤(學名:Calamus erectus Roxb.)棕櫚科省藤屬植物。為中國稀有植物。莖直立,粗壯,叢生;葉羽狀全裂,頂端不具纖鞭;雌雄花序異型,雄花序基部為三回分枝,雌花序長約1.3米,二回分枝;果被扁平;果實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中央有寬的溝槽,下部淡黃色向頂部為紅褐色或栗褐色,近邊緣具黑色線,邊緣乾膜質,齧蝕狀。種子長卵球形,兩端稍圓,基部較寬,橫斷面近圓形,表面具稍細的窪點,胚乳嚼爛狀,胚基生,偏斜。生於海拔270~500米的熱帶森林中。屬中國高等植物瀕危及受威脅物種。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主要變種,

形態特徵

莖直立,粗壯,叢生,裸莖粗5~6厘米,高5米以上。葉羽狀全裂,長2.5~3.5米,頂端不具纖鞭;葉軸背面由下部向上部具半輪生至單生的刺;羽片等距排列,劍形,最大的長60~75厘米,寬3.5~6厘米,鑽狀漸尖至急尖,基部下面具深彎折,中脈粗壯、凸起,兩面具刺狀剛毛,邊緣疏被微刺,先端具稍密的剛毛,上部的羽片漸短而狹;葉柄近圓柱形,長,具輪生或半輪生的長刺;葉鞘在腹面張開(不完全的管狀),具密集而不整齊的近成列的長刺;托葉鞘很大,在成齡葉的腹面縱裂成2個大的長耳狀,上面密被成橫列的黑色短剛毛。雌雄花序異型,雄花序基部為三回分枝,上部為二回分枝,長約3米,具4~5個分枝花序,不具或具短纖鞭;下部的分枝花序最大,長30~50厘米,二次分枝,每側約有10個小穗狀花序,長15厘米,每側約有15~20朵花;大小佛焰苞被褐色鱗秕,一級佛焰苞由管狀縱裂成纖維狀,多少具刺,二級佛焰苞漏斗形,一側延伸為撕裂狀的尖,小佛焰苞為不對稱漏斗形;總苞杯狀,幾乎包在小佛焰苞內;雄花幾乎完全伸出於小佛焰苞,長約9毫米,直徑3毫米;花萼鐘形,3裂;花冠長於花萼2倍,3深裂;雌花序長約1.3米,二回分枝,頂端退化成1個小穗狀花序或纖弱的短尾狀附屬物,具7~8個分枝花序,每側有7~10個小穗狀花序,下部的長15厘米,每側有10~15朵花;一級和二級佛焰苞與雄的相似,小佛焰苞漏斗形;總苞托側生於小佛焰苞的近底部,總苞杯狀,不超出或稍超出總苞托;中性花的小窠明顯新月形;雌花寬圓錐狀,長約6毫米;花萼圓錐狀,3齒裂;花冠稍長於花萼,3裂片。果被扁平;果實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全長2.7~3.5厘米,直徑1.8厘米,基部圓形和幾不具梗,頂端具短喙狀乳頭突起,鱗片12縱列,中央有寬的溝槽,下部淡黃色向頂部為紅褐色或栗褐色,近邊緣具黑色線,邊緣乾膜質,齧蝕狀。種子長卵球形,長2~2.4厘米,直徑1.2~1.5厘米,兩端稍圓,基部較寬,橫斷面近圓形,表面具稍細的窪點,胚乳嚼爛狀,胚基生,偏斜。花果期12月。
墨線圖墨線圖

生長環境

生長在海拔270~500米的熱帶森林中。

分布範圍

本種僅見於雲南西部盈江,為中國稀有植物。寮國、泰國、孟加拉國、印度、緬甸等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種子繁殖。莖直立的棕櫚藤,可作觀賞綠籬。
通過雲南棕櫚藤資源調查研究,篩選出適合於雲南產業發展的盈江省藤、版納省藤、南壩省藤、寬刺藤、高地省藤等8個大徑藤,雲南省藤、滇南省藤、鶴鞘省藤、黃藤等4個小徑藤和直立省藤滇緬省藤、滇西蛇皮果等3個觀賞藤種。通過選優選出盈江省藤57個家系,雲南省藤6個家系,版納省藤3個家系的種子做育苗造林。收集盈江省藤57個優良家系(人工栽培46個、自然11個),建成國內最大的盈江省藤優良家系收集栽培試驗區。
在天然次生林地和常綠人工林下適宜棕櫚藤栽培,採伐跡地和落葉純林的林地不適宜棕櫚藤種植。在天然的公益林內發展棕櫚藤種植,能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增加林地經濟收入。鬱閉度控制0.4~0.7之間種植成活率較高。向周邊景頗村民推廣種植60多畝。造林試驗效果正在逐步顯現,課題組正在加強管理,收集總結造林技術,逐步向社會推廣。
雲南熱區的廣大山區,包括西雙版納、德宏、臨滄、思茅四地州各縣及紅河州除滬西、彌勒外的縣市,文山州的富寧、麻栗坡、馬關,保山地區的昌寧、施甸和龍陵等熱帶潮濕、濕潤、半濕潤區和南亞熱帶潮濕、濕潤區,在中低海拔(1800米以下)的次生林下或人工林下均可發展棕櫚藤種植。栽培以優良中徑藤(版納省藤盈江省藤單葉省藤短葉省藤黃藤直立省藤)為主,小徑藤(小省藤白藤多穗白藤雲南省藤、麻雞藤等)適當發展。亦可從國外(如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等)引進普遍栽培推廣的良種如西加省藤和粗鞘省藤等。以西雙版納、德宏、思茅和紅河主產區為主,今後按需求逐漸推廣到其他適生區域,逐年發展。

主要變種

滇緬省藤(變種)(植物分類學報)
本變種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別在於雌花序更纖細,頂端具較長的帶皮刺的尾狀附屬物(纖鞭),而果實較小,橢圓形,長約2.2厘米,直徑約1.5厘米。花果期12月。
產雲南西部及西南部。緬甸亦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