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立群(近代著名實業家)

盧立群(近代著名實業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盧立群,湖北紅安人,近代著名實業家,早年官費留學日本東京工業大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盧立群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北紅安
  • 職業:實業家
  • 畢業院校:日本東京工業大學
人物事跡,生平經歷,

人物事跡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面臨外敵侵略和滿目瘡痍的故園,他滿懷憂國憂民的情懷和振興中華民族的願望,投入到搶救1931年大水災及建設大武漢的事業中,主持開闢蛇山首義公園,並籌劃重建黃鶴樓。

生平經歷

追隨董老投身革命
盧立群,學名盧驥,字龍驤,號立群。1904年3月26日出生於湖北黃安(即紅安)縣八里灣李家田一個讀書人家庭,排行老三。盧立群小時就讀於縣立高等國小,師事董必武及其父親董采臣、叔父董素懷,並寄住其家。盧立群英俊聰穎,有黃安才子之名,詩文很得老師獎譽。1921年盧立群進入武昌循道嶺胭脂山下的啟黃中學,董必武在啟黃教授英文,並組織共產主義研究小組。盧立群成為吸收辯證法新哲學思想最早的一批人之一。1924年盧立群考“庚款五校官費”,赴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學工程建築學科。1926年6月,盧立群返國。他曾登臨黃鵠磯頭,縱目茫茫江流慨然嘆息:“中國的命運是泰還是否?人們的心兒是欲還是理?望前頭茫無際,抓心頭只是一把辛酸淚。休怪浦上楊花巧作臨風媚,嘲笑隔岸青桑空作可憐低。”
盧立群新式婚禮轟動一時盧立群新式婚禮轟動一時
此刻他滿懷革命熱忱,受命於董必武投身北伐,任北伐軍十五軍政治部幹事和政治教官,政治部主任兼黨代表為共產黨員耿丹。十五軍在強渡漢水、奪取漢口吳佩孚總司令部的戰鬥中犧牲巨大,血染滄浪。1927年1月盧立群又受董必武手令委為鄂東及黃安縣農運特派員,並任《農工日報》執行委員。“七·一五”汪精衛政變直至桂系胡宗鐸、陶軍大屠殺,一時際滿城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通緝黑名單上董必武赫然第一名,盧立群列第四。一天深夜,盧立群在友人催促下乘舟東下,西辭黃鶴樓,流亡上海與日本。他一面教書寫稿,一面繼續學習研究建築美學,翻譯藝術理論,譯有《馬克思藝術論·建築學部分》、《產業革命史》,並與馮乃超等參與創造社的左翼文化活動。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盧立群在東京銀座參加了反侵略示威遊行,遭東京警視廳拘捕。布衣憂國,留日學生毅然發起全體歸國運動。那年長江水勢暴漲,餓殍遍野,沿江死亡達20萬人。辛亥老人藍文蔚力邀盧立群任長江上遊河工督察。他奔走於武漢沿江堤岸及荊沙、洪湖,修堤引水,給洪湖蘇區送去救災搶險物資。
建設蛇山嘔心瀝血
舊時武昌並無公園。1923年退伍軍官“八大將軍團”私人集資,在蛇山腳下大成路邊的乃園蓋起漢升大戲院及共和遊藝社,推夏道南為經理。1928年完工了一座孫中山先生紀念碑,門口立起“辛亥武昌首義紀念坊”的牌坊。這就是最早私人建立的小首義公園。辛亥傷兵寄居園內,依賴出租場地、搭篷設攤維生,形成了賣茶、唱戲為主體的娛樂場。於是攤篷充斥、道路損壞,“目的在於營利,園景非所顧全”,公園景色全失。
盧立群與朱世濂在蛇山上的婚紗照盧立群與朱世濂在蛇山上的婚紗照
1932年代建設廳長李書城及接任的李范一延攬盧立群任工程師兼園林處主任,實施蛇山上的各項工程計畫,並改造山下的乃園,揭開了包括黃鶴樓、抱冰堂及乃園在內的蛇山大首義公園(初名武昌公園)的建設序幕。
令盧立群觸目心痛的是,蛇山原是名勝之地,然而由於兵火損毀年久失修,許多古蹟已湮沒無聞,尚存的也多破敗傾圮,一片荒涼氣息山上連條像樣的道路都沒有,全是靠腳踩出的土泥巴路。兩旁麇集著大群星相攤如小孔明、張鐵嘴、王半仙之流。
盧立群對具有歷史和藝術價值的古典建築如抱冰堂、奧略樓等都悉心整理修復。增設花壇、草坪,添置木椅、鐵欄,蓋溫室花房,並開林拓土,廓清蕪穢,大力植樹造林。沿山脊修築幹路及多處上下通道、踏步,小包車可從山下沿柏油馬路開上抱冰堂。還拉線裝設路燈,蛇山上第一次有了電燈。並挖蛇山蓄水池,武昌第一次有了自來水。
1933年第一期工程,在蛇山頭的石欄花木中巍然豎起了辛亥元勛黃興的銅像。盧立群主持了工程的設計建造。這尊舉世僅存的黃興銅像身披大氅,背東而立,高臨江渚,眼望西天的彩霞和腳下的江水。其設計和布局頗為應和黃興所賦詩句中的意境:“驚人事業隨流水,愛我園林想落暉”,“蒼茫獨立無端感,時有清風振我衣。”
盧立群還將山下乃園處的小首義公園收歸國有,併入大公園。總理孫中山先生紀念碑和中山紀念堂被維修一新,拆除攤篷違章建築,傷兵給以優撫,由社會處安置。然原經理夏道南獅子大開口,要求償還他兩萬銀洋的“私人墊款”。盧立群認為,夏以往並未呈請公家預算和撥款,何來墊款之說?占有公家土地作私人營利多年,公家並無償還巨款之義務。二人私交為朋友,但於公事上立場不同,以至對簿公堂。
當年,蛇山遍山茂林,秋來桂子飄香,春來紅梅傲雪。首義公園有著獨特歷史意義並在海內外頗具影響,是武昌乃至全省的第一座國家公園。對於它的建成,盧立群功不可沒,有重要的歷史貢獻。
新式婚禮轟動一時
1933年金秋,菊花盛開,丹桂飄香,盧立群與朱世濂在抱冰堂舉辦新式婚禮,這在武昌還是別開生面的頭一次。藍文蔚為證婚人,建設廳長李范一為主婚人。男女儐相、花童為當時在武漢大學的黃安籍學生張培剛、葉君健及朱世濂在武昌藝專的同學魏群先等人。軍樂隊、賓客加聞聲而至的遊客達千人。新娘著白色暗花錦緞旗袍,披白色婚紗,戴白鳳冠,登白高跟鞋,端莊娟秀;新郎則一身黑色西裝禮服,俊朗英挺,一時傳為佳話,被稱為一對璧人。開地方風氣之先,轟動江城。
抱冰堂是紀念張之洞的建築,說來奇巧,朱世濂祖上為浙江蕭山(西施故里)望族,與張之洞家為世交至親。朱世濂的祖母是張的親內侄女;朱世濂的祖父為晚清舉人,科舉廢后,為張保舉,以道台銜任安徽水上警察廳長。朱世濂的祖父參加同盟會,與時任安慶警政學堂會辦的徐錫麟結為金蘭換帖的兄弟,與紹興大通學堂督辦、鑑湖女俠秋瑾亦有交往,秋瑾之母亦系蕭山人。祖上朱王圭,是嘉慶皇帝的老師,官至體仁閣大學士(清之宰相)、“卒贈太傅,諡文正公”。清史傳、蕭山縣誌均有記載。浙江宗祠家譜朱世濂以上都有記入。
盧立群夫婦相偕聯手,從斷瓦頹垣中開闢蛇山園林,索性安家於抱冰堂上半山腰的小屋。小屋是一幢典雅的青磚西式別墅,曲徑斜坡、細莎綠苔,景致卓然。小屋內設兩室一廳,除陪嫁的古舊的紅漆箱子,還陳設有寫字檯、梳妝檯、穿衣鏡、沙發等,依朱世濂喜好一律為白色。
1935年大女兒盧冰在山上出生,小名冰生。盧立群在抱冰堂前種下一左一右兩棵法桐和銀杏,名之為“冰生樹”。山林中有一種不知名的野花,形如龍爪,燦麗如火,盧立群給它起名叫“龍爪花”。這裡的一草一木都有他的心血和汗水,也寄託了他的心愿和理想。他最大的心愿是重建黃鶴樓。他發起並負責重建黃鶴樓委員會,伏案設計和製作模型,玲瓏雋秀的模型一直存放於抱冰堂。作為修樓的配套工程,於黃鵠磯頭砌成數百級寬敞的麻石踏步。這一工程偉岸壯觀,被製成銅版照片,登於大型雜誌封面而名播全國。
獻身實業鞠躬盡瘁
抗戰爆發後,盧立群由於反對親日派將大冶象鼻山鐵礦砂售與日本“六合公司”,以及幫助陶鑄等辦湯池抗日合作事業訓練班而深遭當道者的疑忌。在日機轟炸的漫天烽火中,舉家避難四川,任教中學和大學。朱世濂亦作為鄉村女教師教難民補習及任教天生城中心國小和旅萬安徽中學。
抗戰勝利後,盧立群與李范一重聚於武昌胭脂坪,實施他們實業建設的藍圖。開辦農業機械公司、漢口奶牛合作社、米廠、農場。並與地質學家李四光一道探查湖北的礦產資源,開發荊襄磷礦,並任荊南煤礦總工程師兼總經理。這些事業有利國計民生,解放後都交給了人民。
解放後,盧立群應曾傳六和任士舜之邀,在中南工業部、長江中游工程局從事恢復工業生產和水利建設工作。因患結核,未應董必武之招赴京就職。60年代初退休後,盧立群及家人居住於武昌候補街66號,晚年仍潛心研究歷史和哲學,撰寫著作,10年浩劫之中大量手稿均遺失殆盡,盧立群不幸於1976年病逝於武昌。朱世濂解放後擔任師資培訓班輔導員,文昌門及龍華寺工人夜校教師,江零二一工廠職工中學主任,候補街國小教師,病逝於1983年。
他們的四男二女秉承家傳,在科技建設和教育領域奉獻努力,國內外發展。
1985年黃鶴樓落成慶典及2005年黃鶴樓重建20周年,盧家子孫均作為特邀嘉賓參加。武漢人民沒有忘記為家鄉建設出過力的盧立群,使盧家後輩深為感動,他們送去一幅賀詞:“鶴樓光照千秋史,代代總存故園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