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布林

盧布林

盧布林省波蘭語:Województwo lubelskie)是波蘭東部的一個首府盧布林人口2,199,100(2002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盧布林
  • 外文名稱:Lublin
  • 所屬地區:盧布林省
  • 地理位置:貝斯奇察河畔
  • 人口:32.4萬(1984)
  • 所屬國家:波蘭
簡介,歷史,波蘭統治,俄國統治,德國統治,蘇聯統治,

簡介

初建於公元九世紀,古代為要塞和通往東方貿易中心。1944年曾為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的駐地。交通運輸樞紐。工業以機械製造(汽車、農業機械、精密機械等)為主,食品和製藥、木材、服裝、皮革等也很發達。設有以居里夫人名字命名的國立大學以及天主教大學等多所高等學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西斯德國在這裡建有龐大的集中營。戰後集中營舊址建紀念館。
盧布林市徽盧布林市徽

歷史

波蘭統治

盧布林一直是塔塔爾族、羅塞尼亞人(Ruthenes)、約域治亞人(Yotvingians)及立陶宛人的攻擊目標,一些時間該市甚至被摧毀。它於1317年成為一個城市。波蘭國王卡西米爾大帝,察覺到此地的戰略價值,於1341年在這地建築了一座石造城堡,並以防守城牆環繞。
1392年,該城從國王瓦迪斯瓦夫二世中獲得了重要的貿易特權,並受惠于波蘭與立陶宛之間的和平,發展成一個重要的貿易中心,成為支撐兩國間商業貿易的一個重要部分。1474年盧布林附近的地區組成了盧布林省。於15世紀及16世紀該市發展迅速。波蘭立陶宛聯邦最大的貿易展就於盧布林舉行。於整個16世紀聯邦的貴族議會(sejm)有一段時間是設於盧布林的。1569年6月26日,重要的盧布林聯盟於盧布林簽訂了,這件事導致了波蘭及立陶宛的統一。
波蘭文藝復興時期,有部分畫家及作家於盧布林居住及工作。於1578年君主法庭(Crown Tribunal)於盧布林設立,成為小波蘭地區的最高法院。

俄國統治

在17世紀,北方戰爭期間該市受到瑞典入侵,之後變得衰落。於1795年第三次瓜分波蘭後盧布林位於奧地利帝國境內,由1809年開始則位於華沙公國之內,之後從1815年波蘭會議後開始被俄國直接統治。在19世紀初,盧布林開展了一系列現代化市區發展,新的廣場、街道及政府大廈相繼落成。於1877年連線華沙和科韋利(Kovel)的鐵路建成,刺激了盧布林的工業發展。盧布林的人口由1873年的28,900人增長至1897年的50,150人。

德國統治

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之後盧布林成為普通政府(General Government)的一部分。在德國占領時期該市的人口都是占領者抑壓的對象,尤其是對猶太人社群的殘暴對待。德國計畫將盧布林變為德國化的城市,將市內的德國人口比例由原先1939年的一成至一成半增至兩成至兩成半。[1]盧布林成為德國消滅占領區境內猶太人的行動基地。盧布林的猶太人人口被迫遷入市內的猶太貧民區。貧民區的主要人口,大約26,000人,於1942年3月17日至4月11日之間被運送到死亡集中營。區內剩餘的人口遷到馬伊達內克集中營周圍的地方,是一個位於市郊的大型集中營。有很多人在戰爭末期被殺。一些戰時躲藏或逃到蘇聯,至今仍然生存的猶太人,戰後回到盧布林重新組成猶太人社群,但很快就急速驟減,很多猶太人於戰後立即到以色列或西方的新家園定居。馬澤丹力克集中營與設於盧布林城堡的監獄亦是盧布林和鄰近非猶太人人口的一個恐怖陰影。

蘇聯統治

1944年,盧布林被蘇軍奪取,並成為蘇聯控制的共產波蘭國家解放委員會(Polish Committee of National Liberation)的所在地。1945年1月該會遷往華沙。戰後的時間盧布林繼續發展,人口是以前的三倍,地區大大擴展。相當多的科學研究基地於新設立的瑪麗亞·居里-斯克沃多夫斯卡大學附近設立。一間大型的汽車工廠(FSC工廠)亦於盧布林設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