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山風毛菊

盧山風毛菊

盧山風毛菊 (Saussurea bullockii Dunn)是被子植物門、菊科、風毛菊屬的一個物種,該物種均為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於陝西(藍田、山陽)、浙江(龍泉、臨安、遂昌、縉雲)、福建(崇安)、安徽(太別山區與皖南山區)、湖北、湖南、江西(廬山、上饒)、廣東。生於山坡草地、林下及山谷溪邊,海拔900-1400米。模式標本采自江西廬山。該物種是 史蒂芬·特羅伊特·鄧恩Stephen Troyte Dunn (1868–1938)於1899年獨立命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盧山風毛菊
  • 學名:Saussurea bullockii Dunn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桔梗目 Campanulales
  • :菊科 Compositae
  • 亞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菜薊族 Cynareae
  • 亞族:飛廉亞族 Carduinae
  • :風毛菊屬 Saussurea
  • 亞屬:風毛菊亞屬 Subgen. Saussurea
  • :風毛菊組 Sect. Saussurea
  • :盧山風毛菊
  • 分布區域:中國陝西、浙江、福建、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廣東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
根狀莖斜升。
莖直立,被薄棉毛或蛛絲狀毛,下部常脫毛,上部傘房圓錐花序狀分枝。
下部莖葉有長柄,柄長16-17厘米,柄基擴大半抱莖,葉片三角狀心形,長10-15厘米,寬6-12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心形,圓耳狀,邊緣波狀尖鋸齒,上面被稀疏的短糙毛,下面被薄蛛絲狀棉毛,後漸脫毛;上部葉漸小,卵形或卵狀三角形,有短柄。
頭狀花序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圓錐花序。
總苞倒圓錐狀,直徑1.2-1.5厘米;總苞片5-6層,頂端及邊緣常帶紫色,被蛛絲毛或脫毛,外層卵形,長3毫米,寬2毫米,頂端有芒刺尖,中層長圓形至長橢圓形,長1厘米,寬2毫米,頂端鈍,有小尖頭,內層狹長圓形,長1.2厘米,寬1.2毫米,頂端鈍。小花紫色,長1.3厘米,細管部長9毫米,檐部長4毫米。
瘦果圓柱狀,淡褐色,長4毫米,有棱,無毛,頂端有小冠。
冠毛2層,淡褐色,外層短,糙毛狀,長2毫米,內層長,羽毛狀,長1.2厘米。
花果期7-10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900-1400米的山坡草地、林下及山谷溪邊。

分布範圍

分布在陝西(藍田、山陽)、浙江(龍泉、臨安、遂昌、縉雲)、福建(崇安)、安徽(太別山區與皖南山區)、湖北、湖南、江西(廬山、上饒)、廣東。
模式標本采自江西廬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