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屋村(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唐江鎮下轄村)

盧屋村(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唐江鎮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盧屋村,位於江西四大名鎮之一的贛州市南康唐江鎮,是一個人口大村,現有人口1.1萬人。該村是一座人文積澱厚重的客家名村。這裡自古人文鼎盛,人才薈萃,至今遺蹟頗多。光滑的鵝卵石街,高高聳立的封火磚牆,花樹蓬勃的庭院,雕樑畫棟的祠堂,構著起一道古樸而亮麗的風景。

2018年12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擬將盧屋村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盧屋村
  • 歸屬地:贛州市南康區唐江鎮
  • 人口:1.1萬人
  • 文物古蹟:盧氏宗祠
歷史,文物古蹟,名人,新農村建設,

歷史

據史料記載,該村始祖世興公於北宋哲宗(1085年)自遂川縣龍泉鄉遷居到唐江鎮龍泉巷(原太平圩墟)定居(贛南盧氏族譜考證),以打漁、做手藝為生。追溯其1000年歷史,與中國歷史三次客家人大遷徙時間吻合,加上村里人文言語言,建築風格和禮儀處事諸多生活習俗都具有典型的客家風情,給人一種古樸、濃郁的客家文化氣息。

文物古蹟

漫步在綠樹成蔭的盧屋村,在諸多古建築群中,最具有代表的應該說是盧氏宗祠,據《贛州史話》—書記載,歷史上的盧氏宗祠始建於明朝末年,至今已有370多年的歷史。宗祠建築高大,坐北朝南,分正祠、中堂、前廳三個院落,占地面積近5000平方米。室內雕作精良,設施布置十分講究,而且冬暖夏涼。在中堂和前廳之間建有桂花池,金桂、銀桂各一株,樹高數丈,每當花開季節,桂子飄香,沁人心脾。在前廳大門兩側還擺放一對巨型石鼓,宗祠大門兩邊各豎立一根刻有麒麟的石制華表,展示了村裡的祖先們擊鼓為戒,精忠報國的愛國主義精神。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宗祠是清光緒七年第三次重建的。前二次被毀,分別為順治八年、鹹豐六年,戰亂所為,盧氏宗祠屢毀屢建,反映了盧屋村人堅忍不撥的精神。

名人

贛南集鎮頭唐江,盧屋人文冠贛南,盧屋村不僅是一個千年古村,同時也是人口大村,全村盧氏人口(包括已遷出的)共有11380人,更是一個人文厚重的名村。盧屋村人自古以來崇尚讀書,講究文武之道,湧現出了不少文人武將。據《南康縣誌》《贛南盧氏族譜》等資料記載,盧屋村自宋、元、明、清代間共產生了進士13名,文武舉人30多人,其他撥貢、庠生、廩生、登科及第者更有百餘人。難怪當時有民謠:“盧屋的頂子、幸屋的品子”,這是說盧屋村讀書的多,當官的也多,幸屋村的人長得漂亮。
民國時期更是把人文現象推向高潮。當時有上將二人(盧師諦上將,盧佐上將),中將一人(盧盛棻中將),少將3人(盧天鵬、盧樂堯、盧漢),特任、簡任各一人,大學士20多人(到國外留學,取得學位者才能稱大學士)。贛南盧氏第一次修譜(1938—1946年),1946年散譜時制了上將,中將、少將、特任、簡任、大學士匾各一塊,匾為紅漆鎦金字。盧師締上將,老同盟會員,追隨孫中山先生進行推翻滿清的革命,死後葬南京紫金山,盧佐上將在抗日戰爭為衛立煌部將(當時為中將),特任盧鑄曾代理湖北省政府主席,抗日戰爭期間任國防最高秘書廳秘書長。
解放後村里青少年,繼承前輩的優良傳統,奮發有為,在科技、教育等方面做出了卓越成績大有人在,因此具有高級工程師、碩士、博士、正副教授等職稱、學位者據不完全統計有近百人。其中尤為突出者為留學英國盧鋼夫婦(其妻為項明燕女士)雙雙獲博士學位、盧鋼博士發的新型火焰成像與監測技術獲英國工程技術協會(IET)2006年度工程技術創新獎。盧嵐女士獲碩士學位,現供職國務院新聞辦,還有醫學博士、博師生導師許多人。在贛南歷史上一個村能出之么多人才,實屬罕見,如今盧元偉、盧元良進士匾仍保留完整,清朝嘉慶元年正月初一皇帝頒發的詔書石碑仍清晰可辨。盧屋村真不愧為人文積澱厚重的客家名村。

新農村建設

現在,黨和政府非常重視盧屋村這一客家名村的建設和發展。唐江鎮16個新農村建設點,其中9個就在在盧屋村,我們要利用這一強勁東風把盧屋村建設好,使盧屋村不但要恢復昔日的風采,而且要做到“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型社區。相信一個盧屋新村將重放光彩,再創輝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