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大偉(原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長助理)

盧大偉(原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長助理)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盧大偉,男,漢族,1948年6月生於洛陽,原籍河南省濟源市。1968年10月參加工作,1973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河南省人民政府秘書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盧大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南洛陽
  • 出生日期:1948年6月
  • 職業政府官員
  • 畢業院校:河南理工大學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河南省人民政府秘書長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任
個人簡介,從業經歷,新聞報導,

個人簡介

盧大偉,男,漢族,1948年6月生於河南省洛陽市,1973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原籍河南省濟源市。河南省人民政府秘書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任。負責處理 省政府日常工作,主持省政府辦公廳全面工作,後任省長助理,協助孔玉芳副省長分管文化事業及文化產業發展等方面的工作。

從業經歷

1968.10——1978.3,先後下鄉當知青,在部隊服役,當鐵路工人;
盧大偉同志盧大偉同志
1978.3——1982.1,焦作礦業學院(現河南理工大學)機電系學習;
1982.1——1983.12,焦作礦業學院教師,機電系黨總支副書記;
1983.12——1986.4,焦作市紀委籌備組副組長、焦作市紀委副書記;
1986.4——1989.12,博愛縣委副書記、縣長;
1989.12——1992.2,武陟縣委書記;
1992.2——1996.3,開封市委常委、蘭考縣委書記;
1995.12——1998.3,河南省紀委常委;
1998.3——2000.12,駐馬店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駐馬店市政府籌備組組長;
2001.1——2004.1,駐馬店市委書記;
2004.1——2006.11,河南省政府秘書長;
2006.11——2008.3,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長助理,兼任河南省人民政府秘書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任;
2008.3,—2011.4.15,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長助理;
2011年4月1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決定:任命盧大偉為中原文化藝術學院(籌建)院長。
2011.4.15——,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長助理、中原文化藝術學院(籌建)院長。
2013不再擔任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長助理。
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

新聞報導

中華兒女》雜誌以“從縣委書記到省長助理:焦裕祿精神踐行者盧大偉“為題刊發了這篇報導。人民網予以轉載。
《中華兒女》是一本很高端的雜誌,很有影響力。”一見面,盧大偉就從抽屜里拿出了一本保存完好,還是黑白印刷的《中華兒女》雜誌。
當年一篇《好人盧大偉經營駐馬店》讓很多讀者認識了他,讓很多百姓記住了他。2001年第七期《中華兒女》詳細報導了盧大偉任河南省駐馬店市委書記期間的突出成就。如今再訪盧大偉,他已任河南省省長助理,協管文化事業及文化產業發展等方面的工作。
2004年1月,盧大偉從駐馬店市委書記調任河南省政府秘書長。2006年11月任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長助理,兼任河南省人民政府秘書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任。2008年3月任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長助理。
“小康”之路
時光回到1990年,那時的盧大偉剛剛從焦作市博愛縣委副書記、縣長調任武陟縣委書記。
“1979年12月6號,鄧小平會見來華訪問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首次提出了在中國實現‘小康’的發展目標。”
到底什麼是“小康”?小康的標準是什麼?在基層如何奔小康?到2000年農村會出現一個什麼樣的面貌?他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當時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的70%以上。中國的小康問題,其實是農民的小康。”
結合武陟的具體情況,盧大偉提出以村為單位,組織農民奔小康。“村級組織面對一線的農民,上要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下要指導農民乾實事,因此,我們研究以‘小康村’建設為契機,總攬農村工作全局比較合適。”盧大偉把小康標準,定位為年收入800-1000美元,並細分為16項指標。對人均收入、農業產值、工業產值、人均居住面積、家電入戶率、醫療衛生、道路交通設施條件等進行了量化。
針對小康村建設的思路,盧大偉對時任河南省委書記李長春進行專門匯報。“長春同志十分欣賞,並在河南省農村工作會議上重點提出,要以小康村建設總攬農村工作全局。河南在全國第一個提出小康村建設,我在河南是第一個提出小康村建設的。”
新華社河南分社就武陟縣開展小康村建設的嘗試做了詳細採訪,並在內參上做了專門報導。而後,焦作、鄭州及全省開始學習並推廣武陟小康村建設的先進經驗。
“之所以當時受到重視,就是符合當時農村發展的客觀現實與要求。我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把黨實現小康這個戰略目標和當地的經驗結合起來,落到實處,讓農民能夠實實在在地去做,並看到效果,得到好處。”
盧大偉說,當時,鄧小平同志提出的小康目標,大家都覺得很宏偉,都在談論,但作為農村基層幹部,怎么抓?抓什麼?如何發動民眾、帶領民眾奔小康?缺乏可操作的經驗。
“實踐證明,當時提出的小康村建設16條,得到了民眾擁護,上級的肯定。現在看來,當時有一定的前瞻性。但能夠成功實施,也離不開武陟的實際情況。集體經濟有一定基礎,經濟條件比較好,如果當時放在蘭考就沒法開展。”
蘭考實踐
蘭考縣位於豫東平原,因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而聞名全國。
1991年冬,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到河南考察工作時專程到了蘭考,經過視察鄉村,探問民眾,得知蘭考沒有脫離貧窮後心情很沉重,當即要求河南省委一定要想辦法加快蘭考發展。
為徹底改變蘭考的面貌,推動蘭考更快更好發展,河南省委決定在全省範圍內,尤其是從經濟發展相對較好的地區遴選一位具有較強工作能力和豐富的基層領導工作經驗的幹部,到蘭考擔任縣委書記,時任武陟縣委書記的盧大偉以其優異的執政實績和綜合素質在眾多人選中脫穎而出。
1992年2月,盧大偉跨地區調任蘭考縣委書記,並擔任開封市委常委。他深知自己此行肩負的責任和重託。“解決民眾吃飯問題作為首先考慮的大事。”
他一上任,在深入基層的調查中,就發現農民糧食不夠吃。原因很簡單,這裡的小麥種子還是六七十年代的種子,麥子一茬種一茬收,上年的收成提下年的種子,特別是由於年復一年使用相同的麥種,造成了小麥產量普遍不高。“這是個科技觀念問題,沒有科學種田觀念不行。”
盧大偉請來了全國小麥種子專家和省農委的技術專家到蘭考實地測驗,下決心推廣良種。“我不是沒有根據,當時在武陟的時候,有一個農場,小麥種子改良後取得了大豐收,因此我有把握。”
但,偏偏推廣種子就遇到了難題。有的民眾認為是盧大偉拿了種子公司的錢,替人家推銷,各種牢騷、不滿都有。
盧大偉給各鄉鎮幹部鼓勁道:“該推廣還得推廣,現在老百姓罵幾句,到明年吃糧食時,他們就高興了。”秋播時,他親自把關,確保良種在全縣推廣。
結果,全縣80萬畝小麥,其中60萬畝播上了新品種。第二年小麥收穫,新品種單產增收120多斤,全縣小麥生產上了一個新台階,從而徹底解決了老百姓的吃飯問題。
後來到兩家農戶檢查工作,兩家農戶地挨著地,同樣的面積,結果收成大不一樣,收成低的那個農民紅著臉告訴盧大偉說,因為不相信當時發給他家的小麥種子,就偷偷磨麵吃了,現在後悔得不得了,以後肯定改良種。
解決農民溫飽之後,盧大偉又帶領民眾走上了富裕路。焦裕祿為了抗禦風沙曾倡導栽植的泡桐在蘭考極為豐富。盧大偉鼓勵民眾發展個體、民營經濟,從以前單純出賣原木,逐漸引導民眾開展桐木加工。各類木器廠在蘭考雨後春筍般地興建起來。加工產品也由簡單的桐木電料發展到桐木拼板、裝飾材料等。全縣辦起了十多家民族樂器廠。1994年,輕工業部和中國音協把蘭考確定為民族樂器音板生產基地。
盧大偉在蘭考4年,是蘭考抓轉變的4年,經濟上取得顯著成效:1991年底,他到任前,蘭考的財政收入是1600萬元,當1995年底他離任時,財政收入已達到4100萬元,翻了兩倍多。
雖然離任快10年了,但蘭考的老百姓提到他,仍然伸出大拇指說“盧書記,像焦裕祿,好乾部。我們種的小麥種子還是當年盧書記給我們帶來的。”
“我只是為老百姓做了些實事。感謝民眾們還能記著我。蘭考4年,是我精神上收穫最大的4年。從我到蘭考的第一天起,焦裕祿這座精神標桿就如影隨形,我時時用他丈量著自己。”
榜樣傳承
焦裕祿帶領蘭考縣人民戰風沙、治鹽鹼、與貧窮作鬥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的故事一直在人們的心中激盪。
“人民忘不了焦裕祿,擔任蘭考縣委書記是對我一次精神上的洗禮和升華。我時時刻刻都在想,如何以焦裕祿書記為榜樣,為蘭考縣人民做得更多。”
1991年江澤民視察蘭考焦裕祿紀念館時,殷切希望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培養更多焦裕祿式的好乾部。“這其實是新時期黨的領導幹部隊伍建設的方向性問題,也是新時期黨的建設的方向性問題。”
盧大偉到蘭考後,就提出:在改革開放條件下,還要不要焦裕祿精神?在新時期如何繼承和發揚焦裕祿精神?
“當時針對發揚焦裕祿精神有一定的爭論,有人認為,時代不同了,焦裕祿過時了,有些人很機械地模仿焦裕祿。”有很多關心黨的建設的老同志就對盧大偉說,當年焦裕祿就是騎著腳踏車下鄉,要求盧大偉把縣委車全部封了,帶頭騎腳踏車下鄉。
“我當時剛四十多歲,騎腳踏車上班沒問題,就對老同志說,可以,但騎腳踏車根本跟不上現在的工作節奏。當時焦裕祿騎腳踏車,縣委就兩輛,他騎一輛,而且是從英國進口的飛利浦腳踏車,這在當時也算是專車,是先進交通工具了。這實質上是對焦裕祿精神怎么看、怎么學的問題。我當時就想,現在的發展條件是與焦裕祿那個年代的發展條件不一樣了,難道這影響我們去學習焦裕祿精神嗎?不能讓蘭考人民背政治包袱。”
在盧大偉看來,如果焦裕祿逝世30年後,還滿足於讓民眾穿補丁衣服、吃粗糧饃,仍然在大雪天讓老百姓住破房子,讓幹部去給民眾送救濟糧,這顯然是把焦裕祿精神曲解了,偏離了黨的宗旨,是一種倒退。如果焦裕祿還健在,他一定會像現在的縣領導幹部一樣穿著西裝,去招商引資,去帶領民眾謀幸福。
而後,盧大偉便在全縣發起了新時期如何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精神的思想大討論,盧大偉多次對全縣黨員幹部提出:學習焦裕祿,是學習焦裕祿精神的實質,無論生活條件怎么變化,但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變;共產黨勇於面對困難,戰勝困難的大無畏精神不能變;實事求是的精神不能變,艱苦創業艱苦奮鬥的精神不能變。1994年5月13日,胡錦濤在鄭州參加河南省委主持的紀念焦裕祿同志逝世30周年的集會,並發表了重要講話。盧大偉以蘭考縣委書記的身份參加大會,並作了發言。他關於焦裕祿精神實質的闡述得到了大會的充分肯定。會後,他受到了參加大會的胡錦濤等中央領導同志的親切接見。
為弘揚焦裕祿精神,永遠紀念這位人民的好書記,黨中央批准在蘭考建立焦裕祿紀念館,專門從黨費中撥款40萬元用於紀念館建設,這是僅次於韶山毛澤東故居紀念館建設的款項。1992年12月,紀念館開工建設,盧大偉親自擔任工程總指揮,對工程的各個程式嚴格把關,紀念館在焦裕祿逝世30周年之際順利落成,江澤民同志親自題寫了館名。正式開館之時,胡錦濤同志代表黨中央親臨現場,並給予了高度評價。現在這個紀念館已成為全國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焦裕祿精神實際上是民族精神,胡錦濤總書記也強調,焦裕祿同志是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公認的中國共產黨的好黨員,人民的好公僕,縣委書記和廣大幹部的好榜樣。認真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精神,是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的要求,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呼喚,是加強黨的建設、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需要。”
2006年,胡錦濤總書記再次到河南考察工作,當與盧大偉握手時,胡總書記一下就認出了當年的蘭考縣委書記。
“籌備”人生
在盧大偉的簡歷中,有四次任籌備組負責人的經歷,引起了記者的興趣。
“那是個特殊的時期,文革期間紀委取消了,成為組織部下面的一個處室,經過撥亂反正,各級黨委加強黨組織建設,紀委恢復籌建,當時有些偶然性。”1983年12月,盧大偉被任命為焦作市紀委籌備組副組長。次年9月,盧大偉被任命為焦作市紀委副書記。
當時紀委籌建的時候,以前的紀委幹部普遍年齡偏大,學歷偏低。為了更合理地組建班子,就去焦作礦院選拔籌備組領導人選。“當時條件很明確,就是要一名35歲以下,本科畢業,副處級幹部。”
作為77級大學生,盧大偉畢業後留校任教,1983年2月被任命為系總支副書記,學校當時符合條件的僅有盧大偉一個人,便被選到籌建組。“當時是邊籌建,邊抓黨風廉政建設中民眾反映迫切的問題。”
亂著裝是當時一個普遍問題,在那個“黃軍裝、藍工裝”一統天下的時代,行業部門發的制服成為很多人眼中的流行裝。為了趕時髦,很多人托關係、走後門也穿上了行業制服,給一些行業帶來了負面影響。“現在看似很微不足道的事情,如果當時不抓,任由泛濫,造成的後果很惡劣。”盧大偉還兼任焦作市整黨辦副主任,參加了當時的整黨工作。
2000年6月,駐馬店撤地設市,時任駐馬店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的盧大偉任駐馬店市政府籌備組組長。2001年1月盧大偉任駐馬店市委書記。
“駐馬店撤地設市不是簡單的一個名詞的變化,而是它的發展又處在了一個新的門檻。就行政專署而言,特別是就一個內陸農業大區而言,工作的重心在整個地區的廣大農村。但撤地設市後,就意味著在繼續強化農業基礎地位的同時,工作的重心要逐漸從農村轉移到城市上來,經濟建設的中心也要逐漸轉移到城市建設上來。”
這可以說是駐馬店歷史上發展最快的6年。老駐馬店人講,過去的駐馬店不像個城市,曾有一個順口溜,很形象地比喻出過去駐馬店的形象:一條街看到頭,一個警察,一個崗樓……今天的駐馬店每天都在變,道路寬了,樓房高了,城市框架拉大了,現在的駐馬店人自豪地說:咱們的城市高了,亮了,美了,綠了!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使用漢字人數最多的國家。目前在中國,形形色色的博物館幾乎遍布全國各地,但是迄今為止還沒有專門的文字博物館。而安陽作為文字科學歷史資料的匯集地,建立突出中國文字特點、全面反映中國文字大家庭當中作用與地位的文字博物館將填補這一空缺。
作為中國文字博物館籌建小組的協調人,盧大偉見證了中國文字博物館的籌建與誕生。
“2001年4月20日,安陽市啟動了殷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鑒於安陽殷墟出土的文物中,除大量的甲骨文外,許多青銅器、玉器等文物也有文字,在展示悠久的中華文字和文明方面具有顯著資源優勢,安陽市委、市政府向河南省委、省政府建議,籌劃建設一座以文字為主題的文字博物館。”
時任省長的李克強同志將鄭州大學教授、古文字學家王蘊智關於建議建設一座文字博物館的來信批轉給安陽市委、市政府,同意文字博物館建在安陽。2002年8月14日,李克強在安陽調研時,要求文字博物館建設要儘快立項,並作為河南省政府督辦的重點項目予以全力支持。
“2003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志赴安陽考察,長春同志很敏銳,明確指出,建立中國文字博物館這個創意好,有新意,要把中國文字博物館辦成國家水準的博物館。2007年8月24日,又對中國文字博物館建設作出重要批示:確保把文字博物館建設成高水平的國家級博物館。2007年10月20日,國務院同意河南中國文字博物館更名為中國文字博物館。2009年11月16日,長春同志在甲骨文故鄉古都安陽宣布:中國文字博物館開館。”
盧大偉最近一次出任籌備組負責人,是擔任中原文化藝術學院籌備組辦公室主任。
“2010年3月,著名愛國愛鄉慈善家、世紀金源集團董事局主席黃如論先生決定捐贈3億元在河南建設一所本科文化藝術類高等院校。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成立籌建領導小組,以現有的河南藝術職業學院為基礎,整合中原工學院廣播影視職業學院等教育資源,籌備成立中原文化藝術學院。”
2010年5月24日,中原文化藝術學院正式奠基。“河南這樣一個文化資源大省要想向文化強省轉換,人才是關鍵,中原文化藝術學院的建立填補了河南高等文化藝術人才教育的空白,意義深遠。”
工作之外的盧大偉,去得最多的地方是書店,最大的愛好是看書,政治理論、法律法規、經濟理論、科技知識,無所不包。
當教師時,盧大偉只想當個好教授,他的講稿堆起來有一米多高。擔任領導職務後,理論與實踐的交融,聚變出新的思想火花,使盧大偉成為一個典型的學者型領導,他覺得,作為一個領導者,僅有為百姓服務的良好願望是遠遠不夠的,還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提高自己的決策水平和領導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不負黨和人民的期望,才能做一個好乾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