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足龍

盤足龍

盤足龍是蜥腳下目盤足龍科的一屬恐龍,化石發現於中國山東省。過去被認為生存於侏羅紀晚期啟莫里階,在2009年,被修正至白堊紀早期的巴列姆階/阿普第階,約1億3000萬到1億1200萬年前1。盤足龍是大型的草食性恐龍,身長約15米,重約15到20噸2,前肢長於後肢。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盤足龍
  • 拉丁學名:Euhelopu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蜥形綱
  • :蜥臀目
  • 亞目:蜥腳形亞目
  • :盤足龍科
  • :盤足龍屬
  • 分布區域:中國東部
  • 生存年代: 侏羅紀晚期——白堊紀早期
  • 生存地點中國東部
  • 辨認要決:足像圓盤
  • 體長:15米
  • 體重:15到20噸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物種學史,

形態特徵

盤足龍是植食性動物。足像圓盤,以適應水中生活,長15米左右,和4頭大象一樣重。主要生活在水中。
盤足龍盤足龍
盤足龍屬於基礎的巨龍類,而巨龍類是白堊紀主流的蜥腳類恐龍,這類恐龍的脖子較為粗壯,部分原始的種類脖子很長,軀幹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粗壯。已知最大的幾種蜥腳類恐龍基本都屬於巨龍類。巨龍類的前肢較長,大部分成員身軀都是前高后低,尾巴較短。
盤足龍最大的特點就是它那長而壯的脖子,幾乎快達到全長的一半。較為原始的蜥腳類恐龍,如馬門溪龍峨眉龍等,雖然也擁有非常長的脖子,但是由於結構的限制,並不能把脖子抬的非常高來採食高處的樹葉。不過有得必有失,它們橫向採食的範圍非常廣,這種優勢能讓它們在幾乎不用頻繁的變換位置只需站在原地就能採食大量的植物。到了晚期進步的巨龍類,脖子垂直活動的範圍得以解放,能夠將脖子抬得更高,因此它們能比較原始的蜥腳類更適合採食高出的樹葉。此外,大部分蜥腳類恐龍的重心都在身體的後半段,因此大部分蜥腳類恐龍都可以短時間的利用後肢站立,當然巨龍類也不例外。這樣能夠讓它們進食更高的植物。啄木鳥科學藝術小組就以站立的姿態還原了一隻盤足龍的模型。
盤足龍體形並不是很大。在遇到肉食恐龍的攻擊時,無法像其他巨大的巨龍類那樣以龐大的身軀作為防禦。盤足龍能夠站立起來用前肢攻擊、踩踏敵人。
除了主動的防禦,巨龍類還有另外一個防禦手段,那就是類似甲龍那樣的皮內成骨。已經有幾種巨龍類發現了這種裝甲,可以證明這種結構在巨龍類中有一定的普遍性。這種裝甲主要分布在背部,在一定程度上能抵禦捕食者的攻擊。雖然盤足龍的化石中並沒有發現這種結構,但我們可以大膽的假設,這種防禦結構在原始的巨龍類中就已經有了雛形,隨著時間的推移演化的越來越厚重、密集。

分布範圍

盤足龍生活在距今1.29至1.13億年前的中國山東,是當地同時期唯一被命名的恐龍。在遼寧西部的義縣組(Yixian Formation)也有發現疑似盤足龍屬的牙齒化石,義縣組的物種比蒙陰組要非常得豐富,有許多知名恐龍,比如中華龍鳥尾羽龍、羽王龍等。

物種學史

滿洲龍的發現拉開了我國恐龍研究的序幕,中國豐富的古生物埋藏吸引了國外研究者的目光。奧地利古生物學家師丹斯基(Otto Zdansk)在瑞典烏普薩拉大學(Uppsala University)的古生物學家維曼(Prof Carl Wiman)的鼓勵下,於1921前往中國開始他的尋夢之旅。在1922至1923年間,師丹斯基和我國地質學家譚錫疇在山東省蒙陰縣寧家溝的上侏羅統或下白堊統的蒙陰組地層發現並挖掘了一些恐龍化石,其中包括獸腳類的牙齒和劍龍類的骨板,同時還有兩具不完整的蜥腳類恐龍骨骼,師丹斯基把自己發現的大部分化石都送到瑞典的烏普薩拉大學由維曼研究,這其中就包括了本文的主角盤足龍。
維曼在仔細研究了師丹斯基送來的化石後將它們命名為“Helopus zdanskyi”,屬名“Helopus”是希臘語“濕地的腳”的意思,而種名“zdanskyi”則是紀念它的發現者師丹斯基。在1956年,羅默(Alfred Sherwood Romer)發現一屬鳥類已經先行占有了“Helopus”這個屬名,於是“Helopus zdanskyi”改成了現在的師氏盤足龍(Euhelopuszdanskyi)。經過修改,盤足龍的屬名“Euhelopus”意為“出色的濕地的腳”。我國的古生物學家過去認為蜥腳類恐龍的足部的跖骨和趾骨是散開,像盤子一樣,所以翻譯為“盤足龍”。
模式種是師氏盤足龍(E. zdanskyi),已經發現一個部分骨骼,包含大部分頸部、脊柱、以及缺少牙齒的頭顱骨。模式標本存放在瑞典烏普薩拉奧普塞拉大學的古生物博物館
盤足龍化石
盤足龍的化石由三個標本組成,完整度較高。化石已知部分包括頭骨、頸椎、背椎、鑒椎、前端尾椎、腰帶、肩帶、部分肢體。根據發現的化石判斷,盤足龍的體長大約為11至12米,肩部高度可達2.5米,體重估測為4至6噸。
盤足龍的頭骨幾乎完整,這在蜥腳類恐龍中是較為罕見的。盤足龍的頭骨較高,類似於圓頂龍。在早年的分類中,學者們也將盤足龍歸入了圓頂龍科,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學者發現盤足龍的頸椎神經弓和肩帶結構十分進步,所以應該屬於巨龍形類。盤足龍的脖子粗而長,頸椎數量達到了17節,進步的巨龍類恐龍頸椎一般只有12至13節,這說明盤足龍屬於基幹的巨龍類。相比更原始的蜥腳類,巨龍類擁有更加靈活的頸椎,這可以讓它們把脖子抬的更高。
盤足龍的前肢很長,肩胛骨很大,使得盤足龍身體前高后低。加上較為靈活的脖子,盤足龍可以更容易的吃到高處的樹葉。
盤足龍的化石完整度較高,因此古生物復原畫師可以更加準確的還原出它的形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