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都衛校

益都衛校

山東省益都衛生學校創建於1885年,前身是青州醫學堂,現在是濰坊護理職業學院益都校區,距今有130多年的辦學歷史,是山東近代醫學教育的源頭。學校是國家級重點學校、衛生部職業技能鑑定培訓基地、山東省骨幹示範性學校和山東省文明單位,學校黨委是山東省委表彰的先進基層黨組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益都衛校
  • 簡稱:濰護,老衛校,山下衛校
  • 校訓:篤志博學 醫精德誠
  • 創辦時間:1885年
  • 類別:公立大學
  • 現任校長:崔照忠
  • 所屬地區:中國青州
  • 主要獎項:省級文明單位
    全省高校後勤服務工作先進單位
    省高校公寓管理優秀單位
學校概況,辦學理念,發展目標,新校區,

學校概況

山東省益都衛生學校是教育部命名的首批國家級重點學校,是省教育廳設立的三二連讀大專招生學校。校園占地百餘畝.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固定資產總額近2億元。現有教職工230人,在職職工197人,其中專任教師151人,全部達到本科以上學歷,80%以上具有中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學校開設英語護理、普通護理、口腔工藝技術、康復技術等十幾個中專專業和高等護理、口腔醫學、臨床醫學、康復技術、藥學等三二連讀高職、普通大專專業。在校生11500餘人。學校先後獲山東省優秀學校、山東省衛生廳文明單位、濰坊市文明單位、濰坊市防治"非典集體二等功、濰坊市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和濰坊市花園式單位等榮譽稱號。2004年,學校以強勁的辦學實力躋身首批教育部命名的首批國家級重點學校,並於當年被衛生部確定為職業技能鑑定培訓基地。
益都衛校

辦學理念

學校堅持“三個面向,全員育人”的原則,辦規範加特色學校,育合格加特長人才。教師主編或參編省級以上教科書30餘種,在國際國內正式刊物發表論文500餘篇,獲省市以上科研成果10多項,10餘人次被評為全國和省級優秀教師。近年來,學校以發展為主線,以改革為動力堅持走外延擴展與內涵發展相結合的路子,確立了“辦好中專保穩定,爭上高職促發展”的辦學定位;成功地進行了教育教學改革、人事分配製度改革和後勤服務社會化改革,辦學條件、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與提高。對學生實行封閉式管理、開放式教育,按照“小城市培養,大都市就業”的經營模式,2004年有600多名畢業生升入普通高等院校深造,有近500多名畢業生到北京、天津、廣州、深圳等大都市就業。由於對學生實行素質教育和“寬基礎活模組”教學,畢業生多證離校,市場觸點多所以就業率高達90%以上。
益都衛校

發展目標

在學校管理日趨規範的基礎上,學校又把培育學校精神、建設名牌學校作為今後一段時期的重要使命。確定了近三年的發展目標是“圍繞一個目標,把握一個重點,實現八個突破”。即以提升辦學層次為重點做好加快發展的文章力爭在創建學校品牌;擴大招生辦學;加快隊伍建設;深化教學改革;強化學生培養;加快校園建設;提高教學設施現代化水平和發展校辦產業8個方面實現新的突破。把學校建設成為管理規範、設施完善、功能齊全、規模適中,集高教、中教、成教於一體的一流衛生教育中心。
益都衛校
益都衛校的前身是成立於1885年的青州醫學堂。青州醫學堂是山東醫學教育的發祥地,齊魯大學醫科的前身。據不完全統計,益都衛校從青州醫學堂始培養出的學生三萬餘人。

新校區

益都衛校新校——濰坊護理職業學院
一、概況
山東省益都衛生學校是一所百年老校,是濰坊市衛生局直屬公立學校,地處濰坊市西部的青州市。青州——古“九州”之一,《尚書`禹貢》中記載“海岱惟青州”;《周禮》中也有“正東曰青州”的說法。青州鐘靈毓秀,人傑地靈,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底蘊。
益都衛校
青州市位於山東半島中部,北緯36度4分至36度8分,東經118度0分至118度6分,為溫帶氣候。西接淄博市臨淄區,東鄰昌樂縣,北靠壽光市和東營市廣饒縣,南接臨朐縣。青州面積1569平方公里,人口90萬。根據青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框架,市區南片區為文化產業園區,是一個集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與居住生活區於一體的現代綜合性城市次中心。益都衛校新校區位於該片區南端。
新校區北鄰山東民族技師學院,南到前寺路,西至前寺村,東到雲門山南路,規劃總用地為595畝(約合40公頃),在校生為6000人。
二、現狀分析
1、區位分析
益都衛校新校區位於青州市南部,坐落在雲門山和光福寺風景區的東側,這裡有“三山聯翠,障城如畫”的美稱,景色秀麗。依託文化產業園的大環境,學校區位條件良好,交通便利。基地南側規劃道路前寺路還沒有形成,東側的雲門山南路已經通車。
益都衛校
2、用地現狀分析
用地為山地地形,最高點位於基地西側,基地就位於山頂向下的山坡地上,山體朝北面和朝東面山坡有部分植被良好區域。
位於基地西側的最高峰,高程約315米左右,與山腳最低點相對高差可以達80米。山下南側和東側有大片開闊地坡度較為平緩,一般在8°以下,滿足建設用地需要;山頂向下100米左右坡度平均在20%以上,只適宜進行植樹綠化,不宜用作建設用地;山腳交接部分坡度一般在8%~20%之間,可因地制宜選擇18%以下用地加以利用。
經過分析和研究,我們認為:1、益都衛校地處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青州市,同時學校本身經過上百年的文化積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規劃中怎樣體現這些歷史文化,是我們規劃的駐足點2、基地地形相當複雜,怎樣處理和利用地形,解決交通問題和進行合理分區,是我們著重考慮的問題3、如何把複雜的地形條件,改造成學校的景觀優勢,形成有特色的山地景觀,也是我們的規劃重點所在。
三、規劃依據
1、《普通高等學校建築規劃面積指標》(1992)
2、校方提供的規劃設計條件
3、青州市城市規劃相關法律法規
四、規劃原則
1、傳承文明、開拓創新
從1885年武成獻建校至今100多年,為了人類健康傳承醫學科學、培養醫學人才的辦學宗旨使益都衛校無論是在戰亂年代,還是在和平時期,一直保持了優秀的辦學能力。現在,學校教育更應承擔培養學生操作能力的作用,體現知識經濟時代信息化特徵,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相融合,為全體師生提供自由交流的空間與環境。
2、人性關懷,尊重自然
益都衛校
遵循“以人為本”原則,強化“校園社區”理念,充分考慮教學、科研、生活、遊憩等各類活動的特徵及相互關係,形成界域清晰、聯繫便捷的特色空間,將校區建成充滿活力的育人基地和文化信息交流場所。
此外,應尊重併合理利用自然環境及地形,加強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的融合滲透,創建生態型、園林化的學校校園環境。
3、高瞻遠矚,持續發展
適應未來國際化學校的發展管理模式,從有利於學校未來學科發展和建設管理要求出發,將新校區建成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國內同類學校一流校園。
採用組團式建築單元和明確的功能分區模式,使校園環境具有更大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同時注重集約發展,滿足分期建設需要,並為遠期建設留有餘地,實現校園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五、規劃理念
我們的設計理念用一句話來概括可以表達為“百年醫校融中西,九州杏林佇山水”。
1、益都衛校經過上百年建設,已形成特有的文化氛圍和與之相呼應的校園特色,應在新校區的規劃中加以繼承,要有“百年”的紀念意義;醫學分為中醫西醫,衛校創始人武成獻把中西文化相融合,中西合璧是益都衛校的特色之一,在建築設計中也體現出中西風格的結合;齊魯文化,九州文化,乃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理應體現古青州的歷史文化特色。
2、"禮樂並置"是中國傳統的哲學觀念,孔子曰"人之學,立於禮,成於樂"。它代表了生活的兩種狀態:"禮"與"樂",禮--規則、嚴整,在治學中引申為修身養性、科學理性,在建築上引申為規整的建築空間形式;樂--自由、放鬆,在治學中引申為休閒娛樂、人文精神,在建築上引申為自由靈活的環境空間形態。
3、陰陽太極學說是中國哲學中最深刻的理論,"陰"與"陽"代表同一本體(太極)的兩種不同狀態,它們既對立又統一,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整體。這一哲學理論被廣泛引申到多個學科之中--治學、建築等,它同時也是醫學理論體系的哲學基礎,所以在規劃建設方面,我們注重衛生院校所要表達的主題和特色;
4、在醫藥理論中,經絡貫穿陰陽,溝通內外,使整體成為一個動態平衡的有機體。引申到規劃設計中,便是"脈"的理念。通過貫穿全園的"脈"來溝通內外空間環境,塑造環境的文化特質,強化校園的文化氛圍。
六、規劃結構及功能分區
為充分反映地方特色與專業特色,傳承歷史文脈,校園規劃布局充分吸收了中國傳統哲學中的"太極生兩儀,禮樂並置,經絡相貫"的理論精髓,呈現出“一心一帶三軸四節點”的空間格局。
益都衛校
“一心”是指以圖書辦公主樓這個高點為核心。
“一帶”是指利用坡度大的地形整治而成的藥草園,形成一條形貫穿全園的"中央生態綠脈",並向各個節點滲透,成為教學區與生活區共享的自然開放空間。
“三軸”指由圖書館放射而出的三條軸線。
“四節點”是指教學、實驗、生活、體育四個結點。全園整體呈南"禮"北"樂"的布局。禮者,陽也,為規則、嚴整之意,由規整且具有模數化的建築構成,主要指教學實驗區;樂者,陰也,為自由、放鬆之意,是以學生生活區為主而形成的日常休閒活動空間。
同時,規劃借鑑中西藥理論中"經絡"與"神經元"的概念進行軸線與節點的設計--各教學組團、各植物園林以及呈組布置的宿舍建築,形成的一系列不同文化特質的"神經元",並由步行空間序列形成的“經絡”串聯起來,溝通學校內外空間環境。
分析中國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理論教學部分將趨於淡化,教學實驗建築的通用性要求增強,故宜集中布置,再者,此類建築一般體量較大,造型相對規則,而用地地形比較複雜,故應選擇地勢較為平坦的用地。而如此規模的學校,從合理的服務半徑考慮,宜將生活區和運動區採用組團形式,圍繞中心教學區布局。另外,考慮到青州地處中國北方地區,需採取集中供熱,因此各類建築物應儘可能集中布局,而將活動場地布置在外圍,以減少供熱管道長度,降低熱損耗。校區用地共分為校前區、教學實驗區、圖書辦公區、學生生活區、校辦產業區、後勤服務區、體育運動區、藥草種植區共8類功能區。
1、校前區
校前區位於校園東側,由教學樓和實驗樓圍合而成,一進校園大門便是象徵衛校的南丁格爾廣場,廣場的北側是為紀念學校創始人而命名的成獻湖。南丁格爾廣場較為平坦,是校前區用來集散的場所。沿著南丁格爾廣場向上是歷史文化長廊,長廊主要由踏步和硬地鋪裝組成,層層升高意味著“書山有路勤為徑”。由南丁格爾廣場和成獻湖出發代表著護理專業和衛校建設伊始,通過歷史文化長廊,到達山頂的校史館,象徵衛校經過百年的歷史文化積澱,到達了一個巔峰。
益都衛校
2、教學實驗區
是校園的主要功能區,位於中央位置,正對主入口,由三組教學樓和三組實驗樓群組成。建築沿地勢逐級而上,在立面效果上形成山地建築高低錯落的景觀特色,在教學樓和實驗樓組群內部又形成了院落式的空間形態。
3、圖書辦公區
該區域位於校園的最高點,包括圖書館、600人報告廳及校史館。從主入口望去,以綠色山體為背景的圖書館氣勢非凡。
4、學生生活區
學生生活區按在校生6000人的規模,位於校園北側。宿舍結合地形共同圍合成一條學生步行街,形成生活區內部公共交往空間,並將面向教學區的部分作開敞式處理,將學生流順暢地引入到教學區。在生活區中間北側布置食堂,滿足使用需求,另外食堂貨物運輸通過北側出入口進行,也減少了對生活區及校園景觀的影響。
5、校辦產業區
校辦產業區包括國際交流中心和附屬醫院,屬於學校對外的功能區,所以規劃把它們的位置放在用地的外邊緣,利於對外交流,同時也減少外部功能對校園內部的影響。
益都衛校
6、後勤服務區
後勤服務區包括動力中心和後勤辦公,位於學校的西北角,儘量減少對校園的污染和影響,設有獨自對外的出口。
7、體育運動區
體育運動區受地形條件限制較大,規劃的出發點是既要節省造價,又要方便地滿足學生運動的需要,所以運動區分為兩塊,一塊布置在校園東南側,主要考慮這一地塊地勢較為平整,包括帶看台的400米跑道標準田徑場、體育館及籃球場、排球場等設施和場地;另外一塊結合地勢布置在學生宿舍周圍,方便學生運動。
8、藥草種植區
位於圖書館周圍,主要考慮這個區域坡度太大,基本在20%以上,結合坡地的處理,把該區整治為藥草園實驗種植基地。
七、道路系統及豎向規劃
1、出入口設定
校區用地西側為山體環繞,對外聯繫不便,規劃在東南北方向設定一主兩次3個出入口。主入口布置於東側雲門山南路上,主要考慮該路是城市主要幹道,並且已經通車;另外從景觀方面考慮,在東面開設主入口,主要建築以山峰為背景,形成良好的景觀層次。在北側和南側各增加一個輔助性出入口(方便學生生活、後勤的對外聯繫)。
2、道路系統
校內道路系統由車行路和步行道構成。
車行主路是一個環路,從各功能區邊緣經過,既滿足校園內部各功能區之間的便捷聯繫,又方便學校的對外聯繫。車行道路面寬9米,人行道寬3米。線型設計充分考慮了與現狀地形的結合,使道路的平曲線、縱曲線等技術指標完全滿足規範要求。
益都衛校
各功能區內部以步行活動為主,其中歷史文化長廊是步行主通道,學生街也是主要的步行空間。由於坡度原因,車行路不能到達的地方,運用踏步來組織步行通道,車行和步行向結合,將各功能區串聯為一個整體。
從地形條件出發,集中的機動車停車場主要在附屬醫院和國際交流中心附近布置。在其他功能區主要沿路進行分散布置相應的停車泊位。
3、豎向設計
道路和場地的豎向設計在充分結合現狀地形特徵的基礎上,不僅考慮了場地防洪排水和道路線形需求,而且與建築形式及室外環境設施相協調,體現坡地特色,避免大填大挖,力求經濟合理,並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道路選線遵循平縱橫協調的原則,平面線形力求平順便捷,縱向線形滿足車輛行駛要求。室外場地結合高差變化作分台處理,分台處設護坡或擋土牆,並將此類工程設施作為造景元素的構成部分之一,採用垂直綠化、草坡、草坡塊石結合等處理手法,與整體環境取得協調。
八、綠地系統規劃
綠化是創造一個生機勃勃的大學校園必不可少的要素,規劃以周邊山體為背景,以歷史文化長廊為核心,以網路狀綠化廊道為骨架,構築完善的綠化體系,創造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的有機交融。
1、景觀軸線
以西邊山峰為對景,控制必要的視線通廊,塑造多軸線視覺景觀;充分利用植被良好山坡為背景,將外部綠化引入功能區內部,形成內外滲透的“綠意景觀”。
規劃在延續齊魯大地傳統建築群空間布局特徵的基礎上,採用“虛實變換”的處理手法,營造正對主入口的空間景觀主軸,並在其南北兩側的教學區和宿舍區布置景觀次軸。
益都衛校
景觀主軸以校前的南丁格爾廣場為序曲,以文化長廊為過渡,以圖書館為高潮,以校史館為尾聲,形成“起”、“承”、“轉”、“合”的空間序列,並通過視線通廊的轉換,與外圍景觀取得空間上的融合。
景觀主軸上注意了水景的營造和台地的處理,在主要節點處布置動、靜不同的水面,在水系周圍布置步行林蔭道,增強環境活力。
景觀次軸的設定也考慮了景觀的通透性,考慮“看”與“被看”的山地景觀特性,以“軸”的形式取得空間形式上的統一。
2、景觀節點設計
設計中根據環境特徵的差異將校園分為7個類型的區域,分別是:南丁格爾廣場區、成獻湖區、教學區、圖書館前區、學生宿舍區、體育活動區和藥草園區,總體構思是各類區域的環境設計要符合各自活動需求,並形成各自的景觀特色。
(1)南丁格爾廣場區
入口以起框景作用的主校門作為中央主軸線的起點,將現代設計理念與傳統意識相結合,調和軟質綠化裝飾與硬質構築物的關係,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塑造完美入口形象。
(2)成獻湖區
可視作學生們去教室上課和下課回宿舍的情緒轉換空間,設計中以綠化為主,採用半規則半自由的處理手法,實現兩類空間的自然過渡,並通過視線走廊的控制,將周圍群山盡收眼底,給人以精神上的鼓舞。
(3)教學區
借鑑傳統的空間處理手法,在規整的庭院內布置整齊的草坪、花壇和鋪地,現狀生長的柿子樹予以保留和移栽,反映教學區莊重大方的環境特徵,簡明便捷的步行通道方便學生出入各自的教室。建築組成的院落以古代醫學名人命名,像華佗院、扁鵲院、仲景院等,目的是為了突出學校特色和設定景觀主題。
益都衛校
(4)圖書館區
反映自律與自學的場所特徵,利用台地的處理,烘托圖書館建築的宏偉個性,周圍配以整齊的樹木,加強空間的均稱性。南側和北側結合地形變化,布置自然草坡,形成戶外休讀場所。
(5)學生宿舍區
建築隨坡就勢布置,形成內部集聚的空間,設計宗旨是為學生提供放鬆、休閒、自由交往的場所。各個組團為了突出其文化氛圍,用仲淹書院、歐陽書院和清照書院命名,激勵學生向青州歷史傑出人物學習。
(6)體育運動區
結合現狀整治地形,使其形成若干不同高差的台地,在台地外圍設定擋土牆和踏步。
(7)藥草園區
通過自然地形的稍作整理,形成自然、生態的植物園。
九、分期建設規劃
充分考慮分期建設的經濟性和可行性,保障學校的有序發展,使各建設階段有機銜接,避免後期建設對正常教學秩序的干擾,並為遠期發展留有餘地。規劃建議主要分二期進行。
一期工程的建設項目包括主校門、部分教學實驗綜合樓、部分學生宿舍、學生食堂、部分體育活動場地,形成完整的功能區,滿足3000學生的教學與生活需求及科研開發拓展需求。
二期建設在一期基礎上繼續完善,建設項目包括圖書館、部分教學實驗綜合樓、部分學生宿舍,建成後基本滿足6000學生的教學與生活要求。二期建設主要利用次入口,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對一期建成部分的干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