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氣建中湯

益氣建中湯

益氣建中湯,中藥藥方。出自名醫姚奇蔚臨床驗方。主治胃痛胃脹胃陽不足型之患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益氣建中湯
  • 類型:中藥藥方
  • 主治:胃痛胃脹胃陽不足
  • 功能:益氣建中
組成,功能,主治,用法,方解,按語,

組成

桂枝10克,白芍10克,甘草3克,大棗3枚,黃芪50克,太子參30克,懷山藥30克,黃精20克

功能

益氣建中。

主治

胃痛胃脹,喜暖喜按,遇寒加重,口淡不乾,四肢欠溫,舌質淡,苔薄白,脈遲或緩,表現為中陽不振、肝氣升達無力、胃陽不足型之患者。

用法

將藥置入砂缽內加冷水浸過藥面,浸泡10分鐘,即可煎煮。沸後改用微火再煎15分鐘,濾取藥液約400毫升服用。

方解

本方源於《金匱要略》黃芪建中湯,但去飴糖之大。更加太子參、懷山藥、黃精益氣養液;重用黃芪補肺制肝,舒達肝氣,於溫建之中寓展運之用。黃芪甘溫味淡,輕虛不壅,於補氣之中含上升外達之性,對氣虛不足、肝氣升達無力者,確為首選良藥。陳修園在《傷寒醫訣串解》中,主張重用黃芪助少陽發之氣逆轉其不利之樞機。余用黃芪助肝氣升達之力,舒展其不達之郁滯,義正相同。此方雖經加減,但達到了溫不燥液,補不壅氣,寓舒肺達肝於建中益氣之中,以建中益氣之劑,收達肝和胃之用。至於黨參、白朮,只有當患者出現食欲不振,大便稀薄,四肢乏力時,方可選用之。

按語

以上是治療“萎胃”常用的兩個基本方,其有陰陽兩虛者,則合二方之意化裁為養陰益氣湯。若症現夾雜,則各守其方而加減之。其加減之法,隨症應變,總以平淡輕靈為務。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器質性損害之病變,以中虛胃弱為基礎,肺虛肝鬱為主因。肺為嬌髒,以輕虛靈達為用;肝為剛髒,以舒運條暢為貴。胃氣宜舒展活躍,通降和順。因此,組方用藥必須注意輕靈。凡味厚甘膩、辛溫燥烈、氣味不純、有礙胃氣的壅滯之品,皆非所宜。組方力求清潤不膩,寓流通之性;甘補不壅,具展運之用,才能達到寓舒肺達肝於建中養胃的目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