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

盂是中國古代一種盛液體的器皿;另有姓氏孟姓同出一源,但發祥地有兩個,即今河南北部和山東東南部。盂蘭盆會是每逢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元節)佛教徒為超度祖先亡靈所舉行的儀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盂
  • 拼音:yú
  • 部首:皿
  • 筆畫:8
  • 五筆:86&98:GFLF
  • 倉頡:MDBT
字義介紹,漢字演變,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相關信息,民俗參考,字形結構,基本解釋,音韻參考,索引參考,

字義介紹

盂 拼音:yú
部首:皿,部外筆畫:3,總筆畫:8
五筆86&98:GFLF 倉頡:MDBT
盂
筆順編號:11225221 四角號碼:1010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76C2
yúㄩˊ
◎ 〔~蘭盆會〕每逢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元節)佛教徒為超度祖先亡靈所舉行的儀式。
◎ 一種盛液體的器皿:水~。痰~。漱口~兒。
詳細字義◎ 盂 yú
〈名〉
(1) (形聲。從皿,於聲。皿表示器皿。本義:盛飲食或其他液體的圓口器皿)
(2) 同本義 [a broad-mouthed receptacle for holding liquid]
水盂水盂
盂,飲器也。——《說文》
置守宮盂下。——《漢書·東方朔傳》
操一豚蹄,酒一盂。——《史記·滑稽列傳
(3) 又如:盂方水方(水因器成形。喻上行下效);缽盂(古代和尚用的飯碗);痰盂(盛痰用的器皿)
(4) 盛飯的器皿 [bowl]
上嘗使諸數家射覆,置守宮盂下,射之,皆不能中。——《漢書》

漢字演變

盂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午集中】【皿字部】盂 ·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3
《唐韻》羽俱切《集韻》《韻會》《正韻》雲俱切,𠀤音於。《說文》飯器也。《揚子·方言》宋楚魏之閒,盌謂之盂。《史記·滑稽傳》酒一盂。《韓非子·外儲篇》君猶盂也,民猶水也。盂方水方,盂圜水圜。《文中子·禮樂篇》刻於盤盂。
又書名。《史記·武安君傳》田蚡學盤盂諸書。《注》黃帝使孔甲所作銘也。孟康曰:儒墨名法雜家書也。
又田獵𨻰名。《左傳·文十年》宋公為右盂,鄭伯為左盂。
又草名。《爾雅·釋草疏》盂,草似茅者。一名狼尾。一作盂。
又山名。《山海經》盂山,其隂多鐵,其陽多銅。
又宋地名。《左傳·僖二十一年》諸侯會宋公於盂。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秦置盂縣,屬太原郡。
又姓。《左傳》衞有盂黶。
又與杅通。《後漢·崔駰傳》刻諸盤杅。《注》杅亦盂也。

說文解字

【卷五】【皿部】盂
飯器也。從皿虧聲。羽俱切

說文解字注

(盂) 飮器也。飮大徐及篇、韻、急就篇注作飯。誤。小徐及後漢書注、御覽皆作飮。不誤。木部椲、木也。可屈為杅者。杅卽盂之假借字。旣夕禮㒳敦㒳杅注。杅盛湯漿。公羊傳。古者杅不穿。何注。杅、飮水器。孫卿子曰。槃圓而水圓。杅方而水方。史記滑稽傳。操一豚蹏、酒一盂而祝。後漢書孝明紀。盂水脯糒而巳。方言。盂、宋楚魏之閒或謂之盌。又曰。盂謂之柯。又曰。盂謂之㯸。河濟之閒謂之䀂?。又曰。孟謂之銚銳。從皿。虧聲。羽俱切。五部。

相關信息

民俗參考

漢字五行:土 是否為常用字:否
姓名學:姓

字形結構

[ 首尾分解查字 ]:於皿(yumin) [ 漢字部件構造 ]:於皿
[ 筆順編號 ]:11225221
[ 筆順讀寫 ]:橫橫豎豎折豎豎橫

基本解釋



〔盂蘭盆會〕每逢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元節)佛教徒為超度祖先亡靈所舉行的儀式。
一種盛液體的器皿:水盂。痰盂。漱口盂兒。
筆畫數:8;
部首:皿;
筆順編號:11225221

音韻參考

[ 上古音 ]:魚部喻三母,hiua
[ 廣 韻 ]:羽俱切,上平10虞,yú,遇合三平虞雲
[ 平水韻 ]:上平七虞
[ 粵 語 ]:jyu4

索引參考

[ 古文字詁林 ]:05冊,第20部,皿部,2
[ 故訓彙纂 ]:1532|1610.14
[ 說文解字 ]:編號3121,第05卷上,皿部第2字
[ 康熙字典 ]:頁792第4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