皺葉狗尾草

皺葉狗尾草

皺葉狗尾草,中藥名。為禾本科植物皺葉狗尾草Setariaplicata (Lam.) T. Cooke的全草。分布於自華東經華中以至西南各地。具有解毒,殺蟲之功效。用於疥癬,丹毒,瘡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皺葉狗尾草
  • 別稱:爛衣草、馬草、扭葉草、風打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禾本目
  • :禾本科
  • :狗尾草屬
  • :皺葉狗尾草
  • 分布區域:自華東經華中以西南各地
  • 採集時間:秋後
  • 毒性:無毒 《貴州民間藥物》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淡,性平。

歸經

歸脾、大腸經。

功效

解毒,殺蟲。

主治

用於疥癬,丹毒,瘡瘍。

相關配伍

1、治銅錢癬:嫩馬草捶爛後,取汁點患處。
2、治發丹:鮮馬草一把。捶絨敷患處。(1-2方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秋後採收,曬乾。

形態特徵

多年生。鬚根細而堅韌,少數具鱗芽。稈通常瘦弱,少數徑可達6毫米,直立或基部傾斜,高45-130厘米,無毛或疏生毛;節和葉鞘與葉片交接處,常具白色短毛。葉鞘背脈常呈脊,密或疏生較細疣毛或短毛,毛易脫落,邊緣常密生纖毛或基部葉鞘邊緣無毛而近膜質;葉舌邊緣密生長1-2毫米纖毛;葉片質薄,橢圓狀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4-43厘米,寬0.5-3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呈柄狀,具較淺的縱向皺摺,兩面或一面具疏疣毛,或具極短毛而粗糙,或光滑無毛,邊緣無毛。圓錐花序狹長圓形或線形,長15-33厘米,分枝斜向上升,長1-13厘米,上部者排列緊密,下部者具分枝,排列疏鬆而開展,主軸具稜角,有極細短毛而粗糙;小穗著生小枝一側,卵狀披針狀,綠色或微紫色,長3-4毫米,部分小穗下托以1枚細的剛毛,長1-2厘米或有時不顯著;穎薄紙質,第一穎寬卵形,頂端鈍圓,邊緣膜質,長為小穗的1/4-1/3,具3(5)脈,第二穎長為小穗的3/4-1/2,先端鈍或尖,具5-7脈;第一小花通常中性或具3雄蕊,第一外稃與小穗等長或稍長,具5脈,內稃膜質,狹短或稍狹於外稃,邊緣稍內卷,具2脈;第二小花兩性,第二外稃等長或稍;短於第一外稃,具明顯的橫皺紋;鱗被2;花柱基部聯合。穎果狹長卵形,先端具硬而小的尖頭。葉表皮細胞同棕葉狗尾類型。染色體2n=36。花果期6-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林下、溝谷地陰濕處或路邊雜草地上。分布於自華東經華中以西南各地。

相關論述

1、《貴州民間藥物》:“解毒,殺蟲,化腐肉。治銅錢癬,發丹。”
2、《全國中草藥彙編》:“驅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