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埃爾·阿梅特

皮埃爾·阿梅特是法國小說家、戲劇家、文學評論家、記者、傳記作家,出版過21本小說和10部戲劇劇本,編寫過80餘部廣播劇和獨幕劇。他的劇本已被譯成英、德、捷克語,在倫敦、紐約、維也納等地多次演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皮埃爾·阿梅特
  • 英文名::Jacques-Pierre Amette
  • 別名::雅克·皮埃爾·阿梅特
  • 性別::男
  • 國籍::法國
  • 職業::文學 作家
人物簡介,簡介,德國情結,興趣愛好,獲獎作品,龔古爾獎,

人物簡介

皮埃爾·阿梅特作品
皮埃爾·阿梅特皮埃爾·阿梅特
雅克-皮埃爾·阿梅特,法國傑出作家,同時還是法國新聞雜誌《觀點周刊》 (Le Point)文學評論專欄的作者。
寫了40多年書,出了30多本書,創作了許多高質量的作品,龔古爾獎設立一百周年文學獎獲得者。

簡介

阿梅特是法國文壇的“全能運動員”,他嘗試過各種文學體裁,觸及過各種主題。他是小說家、戲劇家、文學評論家、記者、傳記作家,還觸過“電”(影視),只是沒寫過詩,不過,他喜歡讀詩,尤其喜歡龍沙、波德萊爾的作品。
阿梅特的強項是小說和劇本,出版過21本小說和10部戲劇劇本,早在中學時期,他就迷上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普魯斯特的作品,大學期間,他用父親給他的一伙食費買了一架打字機,只用了兩周就完成了處女作《短跑選手》,引起了《費加羅文學報》主編馬提尼翁注意。從此,他把心思都放在寫作上,學業荒廢了,四種合格證書只拿到兩種,於是他跑到巴黎,給《法蘭西新雜誌》當專欄作家,後來在水星出版社任叢書主編。
20世紀70年代,阿梅特曾在電台工作,編寫了80多部廣播劇和獨幕劇。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巴黎奧德翁劇院看了英國劇作家品特的一齣戲,發現戲劇太偉大了,發誓向舞台進攻。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年以後,他的三部作品果然在“奧德翁”上演了,1993年,他的《秘密的激情,四月之罪》不但得了戲劇獎,而且在加拿大深受歡迎,演出了半年。如今,他的劇本已被譯成英、德、捷克語,在倫敦、紐約、維也納等地多次演出。

德國情結

阿梅特對德國情有獨鐘,上大學時,他讀到了托馬斯·曼和荷爾德林的作品,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從此,他不但愛上了德國文學,也愛上了這個國家,一有空就往德國跑,踏遍了德國的山山水水,有一年冬天,他在荷爾德林的老家蒂賓根呆了整整幾個月,尋找這位大哲學家、大文豪的足跡,並開始寫有關荷爾德林的作品。1976年,布萊希特的《工作日記》出版,引起了阿梅特的關注,他開始迷上這位著名劇作家,先是讀他的劇本,後來讀他的詩,再後來,便對布萊希特本人發生了興趣,研究起他的身世來。1995年,他寫了《外省》,書中便有不少布萊希特的影子。這部小說“險”中龔古爾獎,但沒能如願。有意思的是,八年後,還是寫布萊希特的小說《布萊希特的情婦》圓了他的龔古爾夢。

興趣愛好

阿梅特是個鄉戀者,他是諾曼第人,雖然少小離家,在巴黎生活了大半輩子,但家鄉永遠是他度假的首選之地。他外出旅行,隨身總帶著小本子,一有什麼靈感就記下來。不但寫文字,還畫畫,先是畫圖案,草圖,後來發展到畫風景,這些素材以後便成了他創作的題材和靈感的源泉。作為一個作家,阿梅特愛讀書,這理所當然,但他不但好“吃”書,而且好吃美食,他是個美食家,曾在德國組織過烹飪比賽。他做得一手好菜,家裡菜總是精緻而美味,朋友們都爭先恐後地希望得到邀請。他還酷愛園藝,年輕時服兵役,被分配當傳令兵,綁著白色的護腿套,在首長身邊到處跑,神氣極了,但他卻提出“辭職”,要求在部隊里當花匠。後來,德國去多了,他又愛上了音樂,尤其是鋼琴曲,他常說,坐在蘋果樹下,喝白葡萄酒,聽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和舒曼的作品,是人生莫大的享受。不過,最近他又有了新的愛好:養魚。

獲獎作品

《布萊希特的情婦》的主人公是德國和前東德著名的戲劇家布萊希特,小說描寫了他在二戰結束後返回東柏林,與一位女演員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
貝托爾特·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1898-1956)是德國當代最著名的戲劇大師,也是德國最著名的左翼藝術家之一。他從青年時代起就關注和嚮往中國革命,他的多部劇作(如《四川好人》)以中國為背景,而這位大師最為人熟知的,便是他身穿中山裝的形象。
與眾多女性的複雜關係,和他的政治選擇一樣,是布萊希特一生中最受爭議的地方。他不僅是“一夫多妻”的典型,同時與數位女性同居,近年來的研究還發現,布萊希特的許多作品,可能出自他的妻子或情婦之手。
《布萊希特的情婦》的女主人公是一個名叫瑪麗亞·艾希(Maria Eich)的年輕女演員,受僱於東德情報機關斯塔西(Stasi),監視1948年從流亡中返回東柏林的布萊希特。布萊希特讓她在他的劇中出演安提戈涅一角,她很快成了這位大導演百依百順的情婦,抓住一切機會,偷拍布萊希特的劇本、詩作和信件,而後將它們上交到斯塔西……

龔古爾獎

1903年,遵循法國自然主義作家埃德蒙·德·龔古爾的遺囑,龔古爾獎創辦,其宗旨是獎勵新進作家,以及在思想和形式上具有新穎和獨創才能的作家,暗地裡挑戰法蘭西文學院對文學榮譽的壟斷。100年來,龔古爾獎始終是法國最受矚目,也是最權威的年度文學大獎,並因其對文學新思潮和新創作方法的鼓勵,成為法國文學一個重要的風向標。
20世紀法國文壇上的很多風雲人物,如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米歇爾·圖尼埃(Michel Tournier)和瑪格麗特·杜拉(Marguerite Duras)等,都曾經是龔古爾獎的得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