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變紀念廣場

皖南事變紀念廣場

皖南事變標記物廣場是為紀念皖南事變60周年,涇縣人民政府於2001年在茂林設立標記物廣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皖南事變紀念廣場
  • 地理位置:茂林
  • 設立原因:紀念皖南事變60周年
景點介紹,不解之謎,景點地址,旅遊攻略,

景點介紹

皖南事變標記物廣場即41.1.7廣場,為紀念皖南事變60周年,涇縣人民政府於2001年在茂林設立標記物廣場,廣場南邊有一棵千年古松,設有著名的人民音樂家“皖南事變”中不幸遇難的任光先生紀念園。

不解之謎

皖南事變留下的六大謎團
建國後,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以後,我國學術界,特別是 黨史、軍史學術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對之進行了較為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但是歷史的塵封不能一一拂盡,仍然留下許多待解難解之謎,尚需研究探討。
謎之一:走什麼路線最為安全?
新四軍選擇南下皖南事變前,皖南新四軍各部北移有三條路線可以選擇,這就 是向東、向南和向北:向北是由雲嶺、蕭村、北貢里、土塘等皖南新四軍各部駐地向北,經銅陵、繁昌之間的渡過長江至江北無為一帶。這條路線基本上是敵占區。 向東是由我軍駐地向東開拔,由蘇南北渡,其具體路線是,從駐地經涇縣的馬頭鎮、宣城縣的楊柳鋪、孫家埠、畢家橋、郎溪、梅渚鎮、南渡鎮至簣橋、水西地區, 然後進入蘇南之敵占區,從鎮江附近渡江。這條路線所經之地是敵、頑的交錯防區。向南是皖南新四軍最後所選擇的路線,這就是從駐地向南開拔,經茂林、三溪、 旌德、沿天目山腳附近的寧國、郎溪,繞道蘇南的溧陽,然後待機北渡。這條路線所經過的地區,不僅行程最遠,而且全是國民黨軍隊的防區,沿途有國民黨駐軍的 幾個師。新四軍最終所選擇的路線是向南的路線。從皖南事變事後的結果來看,新四軍所選擇的北上路線與北上時間是最壞的。在新四軍北移的問題上,新四軍所選 擇的路線是一條絕路,結局是皖南部隊的全軍覆沒,試想,即使選擇向東、向北的北移路線,最壞的結果也不過如此了,因為已經不可能有比這更差的結果了。也有 人認為是在對向東、向北和向南路線作出比較後作出的在當時看來是最佳選擇的路線。
有學者據此認為“部隊最後確定的北移路線,並不失為一種有利選擇,它並非 是一條自投羅網的自殺路線。有誰能保證說由涇縣往北在銅陵、繁昌間北渡,或向東去蘇南再北渡,就一定是平安無事或較少犧牲呢?”(李良志:《烽火江南話奇 冤——新四軍與皖南事變》,中國檔案出版社1995年版第416頁。)筆者認為,鑒於國民黨頑固派及其所代表的階級本性,鑒於國民黨有破壞第一次國共合作 的前科,鑒於黃橋戰役、皖南1940年秋季反掃蕩、曹甸戰役中新四軍在作戰中的傑出表現和實力的顯現,蔣介石發動內戰與同室操戈的事不可避免,但這種內戰 發生的具體地點、時間可以移易,但是,筆者還認為,在新四軍北移的問題上,新四軍所選擇的路線是一條絕路,結局是皖南部隊的全軍覆沒,試想,即使選擇向 東、向北的北移路線,最壞的結果也不過如此了,因為已經不可能有比這更差的結果了。現在的問題是,歷史只具有一維性,邏輯推論畢竟代替不了歷史事實。走向 東和向北的路線無非有這樣幾種後果:全軍覆沒;遭遇(頑軍或日軍)阻擊,有部分傷亡;順利北移。如果走了其他的路線,該是哪一種結果,這是永遠也無法揭開 的謎——因為歷史上沒有發生的事永遠只能是猜測。
謎之二:項英為何一再推遲皖南新四軍部隊北上日期?
國民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被粉碎後,蔣介石將其反共活動的重點由華北轉向華 中。1940年7月16日,國民黨提出所謂“中央提示案”,強令黃河以南的八路軍、新四軍在一個月內撤至黃河以北,並要八路軍、新四軍由50萬人縮編為 10萬人。1940年9月19日,毛澤東指示葉挺、項英“率部迅即渡江,應於兩星期內渡畢增援皖東為要。”(《皖南事變(資料選輯)》,中共中央黨校出版 社1982年版第62頁。)10月8日向皖南軍部提出了三個行動方案:一、軍部移動到銅陵、繁昌三支隊活動地區,準備在頑軍進攻時渡江到皖北;二、如有可 能,移到蘇南也可;三、如直接移皖北,即令江北四支隊派兵到無為沿江接應。10月9日,劉少奇致電葉挺、項英,要軍部從速北移,指出“如果遲緩,恐有被頑 固派阻斷封鎖可能。”10月12日,毛澤東又再次致電耐心說服項英,說明北移理由,要皖南軍部“絕對不要遲延。”10月21日,毛澤東又致電葉挺、項英, 要葉挺儘快渡江,以速為好。10月25日,毛澤東又向項英等人轉發了周恩來“將新四軍主力開至江北”的意見。以後的11月15日、11月21日、11月 24日、11月30日、12月14日、12月26日等日又反覆催促項英儘快北移,或在情況有所變化、項英猶豫不決的情況下給予鼓勵,或給予嚴厲的批評,其 目的都是為了要項英北移,但對於黨中央的指示,項英或直接拒絕之,或婉言拒絕之,直至1940年12月28日才召開新四軍軍分委會議,決定於1941年1 月上旬北移,致使新四軍被圍而聚殲,使革命隊伍遭受慘重損失。對於項英遲遲不率部北移的原因,有的分析是項英在統一戰線問題上受到王明右傾錯誤的嚴重影 響,抵制執行中共中央關於新四軍向敵後發展的戰略方針,強調皖南特殊等。有人認為,僅僅作這種分析是不夠的,還要“研究歷史的、現實(指當時的現實)的、 國際的、國內的、個人的種種因素”,要“進入人物的心態”來進行研究。那么,項英當時的心態究竟如何?既未留下片紙隻字,也不見有人聽到項英的任何流露, 儘管我們可以對之進行分析和揣測,但不能作為信史,項英其時最真實的心態恐怕這實在是永遠也解不開的千古之謎了。
謎之三:項英究竟有沒有一個“三山計畫”?
這是關係到新四軍北上抗日為什麼選擇南下茂林的問題而遭到國民黨部隊圍剿 的問題。1940年4月3日,毛澤東致電項英,詢問新四軍皖南部隊應付突然事變的準備情況,其中問到:“軍部及皖南部隊被某方襲擊時,是否有衝出包圍避免 重大損失的辦法?其辦法以向南打游擊為有利,還是以向東會合陳毅為有利?渡江向北是否已絕對不可能?”4月9日,項英收到毛澤東來電,當天立即回電,報告 皖南部隊應付突然事變的準備情況,其中說:“向南,為黃山、天目山、純石山,人少糧缺;靠江,則須經過敵友之間,極不利;渡江,絕對不可能,敵在長江封鎖 更嚴,江北桂軍已密布江邊。”“向東,某方已有布置,須衝過兩道封鎖,經過幾次戰鬥,才能與陳支會合。到蘇南,地區不利,處在敵友夾擊,地區狹小。只有在 廣德、寧國一帶堅持,繼續戰鬥。”(《新四軍·文獻》(一),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版第153頁。)可見,最後決定繞道的路線時,項英是作了遇到襲擊時 堅持在山區和丘陵地帶堅持戰鬥的準備的,並且主要是考慮了新四軍各部隊善於在山區地形進行作戰的因素的。只不過在北上的實際過程中,由於他對蔣介石等的反 動本性認識不足,應付突然襲擊的準備不充分,故在皖南事變中遇到襲擊時,還等不到我軍到達廣德、寧國一帶就被圍殲,連他本人也在皖南事變中不幸犧牲。那 么,項英為什麼要率領皖南新四軍部隊向南而北上呢?這裡的關鍵是:有人說項英有一個建立“第二延安”的想法,也有人認為與新四軍大部分部隊缺乏在國共合作 抗日情況下對所謂“友軍”進行集團作戰的經驗有關。究竟事實是怎樣的,這個謎尚待解決。
謎之四:新四軍北移出發不利之謎?
新四軍北移出發這條路線,是經12月28日新四軍軍委會反覆討論決定的,當時確認這條路線是一條較少犧牲的路線,但是1月4日部隊出發時遭到了一系列 的不幸:一是出發的具體時間是晚上而不是白天,而且又因連日的大雨,路滑難行,這就給部隊行軍從一開始帶來了困難。二是大部隊於5日拂曉到達章家渡時,因 青弋江水陡漲,在通過章家渡浮橋時,因過於擁擠,僅過千餘人,浮橋即被折斷,部隊被迫涉水過河,延長了渡河時間,加之由於是隆冬季節,很多人衣服濕透,造 成了部隊的疲憊。三是由於初出雲嶺等地不利,部隊被迫在茂林停留兩個白天加以修整,這樣就給了頑軍形成緊密包圍圈的時間,使北移隊伍陷入重重包圍之中,未 能在合圍之前衝出去。現在的問題是,為什麼作為全軍行動的領導者和組織者,在那樣的重大行動前沒有精心作周密的安排,不作種種的預案,使部隊從一開始就陷 入行軍的困難之中。為什麼部隊出發不選擇在白天?為什麼不考慮連日降雨青已經弋江漲水而採取加固浮橋的措施,成而造成延長渡河時間?為什麼一定要在茂林停 留兩個白天?這個謎至今也不見有令人信服的解答。
謎之五:新四軍突圍部隊會攻星潭究竟有沒有成功?
新四軍皖南部隊北移時,編隊序列為三路縱隊,南下茂林時,第一縱隊為左路 縱隊,第二縱隊為中路縱隊,第三縱隊為右路縱隊。1941年1月5日,各路縱隊先後到達茂林一帶。1月6日晨,新四軍第二縱隊老三團三營派出一個排向高壇 方向警戒。7時許遭國民黨40師120團搜尋部隊襲擊。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皖南事變的第一槍打響了。同日下午,新四軍軍部在茂林潘村的潘家祠堂召開了新四軍 各路縱隊領導幹部的軍事會議,史稱“潘村會議”。會議研究了具體的行動方案,形成了決定:“以一縱隊全部出球嶺(註:亦作求嶺);二縱隊四個營(註:實為 三個營)出丕嶺,二個營出博刀嶺(註:又名縛刀嶺);三縱隊(註:欠五團)出高嶺,五團為全軍後衛,隨二縱隊行動。並決定戰鬥分三個步驟:各部於6日黃昏 開始行動,7日拂曉占領各嶺,正午前會攻星潭;攻下星潭後分二路攻三溪四十師師部。”(《皖南事變資料選》,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54頁。)
皖南新四軍突圍部隊會攻星潭有未成功,不僅關係到皖南事變中的一個重要的 史實問題,而且還涉及到新四軍在事變發生後是否貽誤了突出重圍的有利時機,更牽涉到項英到底負有多大責任的問題。對此,學術界一直爭論不斷:一種觀點認 為,新四軍沒有攻剋星潭。其主要理由是,當時突圍時機已經喪失,兩側部隊未能合圍星潭,星潭一帶地形不利,突圍部隊缺乏足夠火力,缺乏強大預備隊,星潭守 敵40師裝備精良,文字記錄史料中找不到攻剋星潭的證據等。涇縣黨史辦曾於1984年和1986年兩次召集星潭村了解當時戰鬥情況的老人座談,這些老人們 回憶新四軍確未打進星潭村。另一種觀點認為,新四軍部隊攻克了星潭,其直接證據是幾位新四軍老同志的回憶材料,還有時任顧祝同的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部的少將 參謀處長岳星明的談話材料。這兩種觀點均言之灼灼,星潭究竟有沒有打下,如果沒有最確鑿的材料發現,這個謎底恐怕已經很難揭開了。
謎之六:遭圍剿皖南新四軍部隊究竟突圍出來多少人?
關於皖南事變中新四軍突圍出來的人數,學術界持論不一。由中共中央黨史研 究室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中國共產黨歷史大事記》認為:“除約兩千人突圍外,大部壯烈犧牲或被俘。”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卷記載:“除約2000人突圍外,大部被俘、失散或犧牲。”由馬洪武、童志強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新四軍發展史》認 為,“在皖南事變中突圍歸隊的新四軍指戰員,總數應為1000人左右。”《皖南1941》(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年11月版)的作者房列曙認為“新四軍 突圍人數為1300人。”新四軍指戰員的突圍人數,十分精確的數字已經永遠是個謎了,但概數究竟是1000人左右、1300人,約2000人,還是 2000餘人,尚需學術界繼續深入探討。

景點地址

安徽省宣城市涇縣茂林鎮茂林風景區

旅遊攻略

自游攻略一二:
網遊 冰淇淋025和里一個網友寫道:
  • 孩子受益良多,好好的上了一課,正逢八一節,人不算多,免費觀看,不錯。
  • 坐落在宣城市涇縣城西郊1.5公里處水西山南麓的桃花台,占地15公頃,建築面積7000餘平方米。陵園由安徽省委、省政府於1990年紀念皖南事變新四軍將士殉難50周年時興建。
自駕游驢友 M37****3 和 _JSZ52* 分別寫道:
就在國道邊,去査濟路上,臨時停車前往,有皖南事變陳列館,表述的很清晰,對新四軍的歷史情況也有進一步了解。陵園免票,不過停車收費,小車每次10元
路過了,由於趕時間沒有下來參觀,從涇縣到桃花潭的路上風景真的美,我是四月二三四日在的,尤其過了水庫大橋到桃花潭的路上,路邊是水庫,一路上開滿鮮花。特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