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村重陽節習俗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皇城村重陽節習俗
  • 主題詞:民俗,皇城村重陽節習俗,陽城縣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民俗
  • 國家:中國
  • 認證時間:2009年
  • 認證批次:第二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

簡介

皇城村重陽節習俗是流傳在山西省陽城縣以皇城村為核心區域的歷史久遠的傳統民俗活動。九九重陽節期間,以皇城村為中心,全縣十八個鄉鎮與沁水澤州相關村鎮都有豐富多彩的“養老、敬老、愛老、助老”活動。這種活動目前已輻射至整個晉城市,並逐漸傳播到附近豫、冀部分市縣以至更大的範圍。據古代碑刻、詩文佐證,該區域最早約在明代正德十年(1515)即有過重陽的習俗。明、清兩代,九九重陽、祭祖敬老、登高望遠、賞菊飲酒、吟詩唱詞,蔚然成風。這種隆重的傳統重陽節習俗在皇城村附近一直保留至今,不斷延續。九九重陽習俗在當地不僅保留著以家庭為單位的愛老、敬老、祝壽等習俗活動,近年來還恢復了大規模的物資交流活動,出現了具有現代氣息的各種文娛、體育活動,傳統節日習俗已經與現代生活元素相結合,傳承方式更加獨具特色,影響更為深遠。陽城將重陽這一古老的民族傳統節日與百姓生活密切結合,不但較為原始地保留了該地區傳統習俗的文化特徵,而且使這一民族節日與民俗文化形式的傳承變得更加穩固,更加深入人心,呈現出了一種古今相融的民族傳統節日與民俗文化相輔相成的群體傳承狀態。

歷史淵源

山西省陽城皇城村重陽節的各種習俗由來已久。清朝《陽城縣誌·風俗》記載:“九日采茱萸作佩,攜榼登高,飲酒賦詩,士大夫競相為樂。”明清之際當地文人學士輩出,詩人眾多,在他們留下的眾多詩文中,形象地記述了重陽風俗,如“士大夫呼朋約友,游山登高,邊飲邊吟”;而平民布衣則扶老攜幼,一家人佩戴茱萸出遊。如遇雨“阻興”,要“移”時補上。

基本內容

從1982年起,陽城縣皇城村、頭南村、上伏三村同時在九九重陽前後三天舉辦重陽廟會。參加廟會的人有一件事是首先要做的,那就是為老人採買過冬的衣物。然後是買蜜酒、山茱萸酒等,同時還會帶回去一些敬謝神靈、驅魔辟邪的祭祀器物。在這一天人們身上要掛一包茱萸葉,要出去採菊花。家家戶戶要製作九層重陽花糕,上插兩隻面羊(取諧音“陽”)或插剛剛採回來的茱萸或菊花。吃飯的時候要為老人炸油糕 (取 “尤高”之意)。重陽節當天的中午飯很講究,一桌飯菜葷素相間,軟硬俱佳,幾盤幾碟均有規矩,其中糯米柿餅、紅豆甜飯是必不可少的。當地俗語有“九月九,啥都有”,即秋收之後五穀豐登,兒女專門為老人炸油角(有大餃子狀,三角狀各種樣式),餡分素、葷兩種。角內包括各種菜,為鹹味,取“啥都有”之意。角內包各種豆類如紅豆、小豆等,煮熟後與柿子、柿餅或棗和成泥狀,為甜味,也取“啥都有”之意。出嫁的女兒要給母親、父親送油角、油炸糕,還要給父親送一雙棉鞋、一雙布襪,給母親送一條香帕或做個臥兔(護髮之用)。並定下九月初七到十一5天內各家為老人應做的飯食菜譜。皇城村更是要連唱五天大戲,而戲的內容均為敬老、尊老之內容,如“殺狗勸妻”等,極具地方特色。此外,當地還有此日占冬雪之俗,對村民來講,此日喜雨忌晴,據說此日有雨,冬必多雪,有諺語:“重陽不下看十三,十三不下一冬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