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喙鳳蝶

皇喙鳳蝶

皇喙鳳蝶是東南亞珍奇之蝶,英文名Teinopalpus imperialis Hope,本種形態與金斑喙鳳蝶極相似,唯獨後翅的金黃色斑呈帶狀,故又名金帶喙鳳蝶。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皇喙鳳蝶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昆蟲綱
  • :鱗翅目
  • :鳳蝶科
  • 亞科:鳳蝶亞科
  • :喙鳳蝶屬
  • :皇喙鳳蝶
  • 分布區域:四川雲南廣西錫金緬甸尼泊爾不丹
皇 喙 鳳 蝶,成蟲,卵,幼蟲,蛹,寄主,生物學,分布,瀕危原因,

皇 喙 鳳 蝶

本種形態與金斑喙鳳蝶極相似,唯獨後翅的金黃色斑呈帶狀,故又名金帶喙鳳蝶。

成蟲

翅展80~100mm。身體、翅面大部分翠綠色,雌雄異型。雄蝶前翅基半部色深,以外側黃綠色而內側黑色的橫紋分界;端半部隱現2條黑色的寬橫帶;外緣有2條平行的黑色橫線。後翅中域有1塊金黃色弧形大斑;外緣齒狀,有新月形黃斑。反面前翅基部翠綠色;端半部紅棕色,其中部有2條前細後粗的黑色橫帶;外緣有2條平行而又靠得非常近的黑線。雌蝶後翅正面的金黃色大斑不明顯,外緣的齒突增長,部分呈尾突狀;尾突細長,端部黃色。
皇喙鳳蝶

略呈球形,底面淺凹。紅紫色,具弱光澤。直徑約1.90mm,高約1.52mm。

幼蟲

1齡幼蟲頭寬1.07mm,頭部暗褐色泛黃光澤,生黑色原始型毛,但數量較多,兩側中部排成直線的3根毛是本種的鑑別特徵。前胸盾褐色,兩側各有1個瘤突,突上生7根向前彎的褐色長毛。身體暗褐色,有1條白色縱帶從第3腹節的基線延伸到第4腹節的後緣,然後在背面相接。第5腹節白色,散生暗褐色斑點。第6腹節白色區大大減少,僅在氣門與基線之間保留。中胸至第9腹節每節各有1對暗褐色的長背毛和1根亞背毛。肛上板褐色,有16根末端白色的褐色長毛。胸足暗褐色,腹足白色。2齡幼蟲頭寬1.69mm。3齡幼蟲頭寬2.52mm。4齡幼蟲頭寬3.67mm。5齡幼蟲頭寬5.59mm,頭部淡綠色,有橘黃色光澤。臭角橘黃色,向內彎曲。身體暗綠色,向下則偏黃色。氣門線上有斷續的短黑線。前胸盾暗綠色,有大小不一、形狀不同的黑點及不顯著的半球形小瘤突。後胸亞背部的卵形眼斑鮮赤褐色,周圍具白紫色及黑色的框線。眼斑之間有2個具粗黑邊的藍斑;第1~8腹節相應位置上的藍斑顏色較淡,黑邊較細。肛上板綠色,長梯形。老熟幼蟲體長約63mm。

鮮綠色,半透明,扁而寬,背面觀幾乎呈菱形。頭部突出,光滑,但有側脊。沒有發現褐色蛹。中胸有1個明顯的綠色背角。第2~5腹節沿氣門線強烈向兩側擴張。第5~7腹節有瘤突。從中胸背角頂端到腹末的背面有1條寬的黃色縱帶。體長39.7~40.1mm。

寄主

木蘭科(Magnoliaceae)的滇藏木蘭(Magnolia campbelii)。

生物學

成蟲棲居于山林地帶,主要活動在闊葉常綠林帶,在陰天或霧天以後翅腹面的保護色隱匿於低矮的灌木林之中。成蟲飛翔力強而速度快,不容易捕捉。卵產在寄主植物葉的中脈上,卵期約15天。孵化後的幼蟲移到嫩葉上取食。老熟幼蟲在小枝上化蛹。

分布

四川、雲南、廣西;錫金、緬甸、尼泊爾、不丹。

瀕危原因

緬甸、中國以及喜馬拉雅山區大肆的森林砍伐與墾荒種植,造成水土流失,使該種的寄主植物急劇減少,該種的生存要求遭到嚴重破壞,其棲息地範圍更趨狹小;尼泊爾人則開進並似乎“摧毀”了該種在尼泊爾的主要棲息地區,致使該種的大批種群與個體滅絕或處於瀕危。
1998年我國修訂的“國家野生動物重點保護名錄”將本種列為重點保護對象。印度、尼泊爾政府已將該種立法保護,包括監護其棲息地、禁止捕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