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變作文

百變作文

想要寫好作文嗎?是不是還在為不能很好的交作業而苦惱,那么問題來了,什麼樣的作文才是好作文,怎么才能寫出好作文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百變作文
  •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
  • 課程體系:國小、國小應考、中考、高考
  • 特點:獨創的作文發散思維訓練
  • 效果:大幅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 理論根基:發散思維
簡介,國小百變作文簡介,國小應考百變作文簡介,中考百變作文理論根基,高考百變作文介紹,課程體系,教案體系,教材體系,研發團隊,版權資訊,

百科名片

百變作文logo百變作文logo
百變作文系列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推出,共分國小、國小應考、中考、高考四大課程體系,是目前國內領先的作文培訓體系,其核心是發散思維能力訓練、寫作思維能力訓練及情感訓練。寫作是一個“發散思維—寫作思維—成文”的過程。從寫作目標出發,充分發揮感知能力,從生活和頭腦中聯繫各種知識、事物等寫作內容是“發散思維”過程;選材、煉意、構思、謀篇,是連續不斷地對已有材料與觀點進行整理的“寫作思維”過程;前面兩種思維就解決了作文中寫什麼、怎樣寫的問題,這兩種思維技能得到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就會得到大幅度提高。

簡介

百變作文憑藉其獨創的作文發散思維訓練與寫作思維訓練模式,正引領著一場中國作文思維教學的革命,百變作文不僅能夠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能夠大幅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國小百變作文簡介

(一)國小百變作文理論根基

  發散思維—讓作文內容豐富

  
1、什麼是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又稱輻射思維、擴散思維,是指大腦在思維時呈現的一種擴散狀態的思維模式,它表現為思維視野廣闊,思維呈現出多維發散狀。一般說來,任何事物都具有複雜的結構和多種多樣的性質或屬性。因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應是多種多樣的。發散思維以某一問題為中心,沿著不同的思維路徑;不同的思維角度;從不同的層面和從不同的關係出發來思考問題。如“一題多解”、“一事多寫”、“一物多用”等方式,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最主要的特點。
(1)發散思維主要特性

  
A 、 變通性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後,在皇室為他舉行的慶功宴中。有幾個大臣很不服氣,紛紛說不過是從大洋此岸到了彼岸,不值得大驚小怪。哥倫布聽到一言不發,朋友們都為他著急,埋怨他怎么不辯解。過了一會兒,哥倫布叫僕役從廚房拿來幾個熟雞蛋,請大家玩將雞蛋豎立在桌上的遊戲,許多人嘗試,卻沒有一位能將雞蛋豎立起來。這時只風哥倫布拿起一個蛋,對準蛋的一端朝桌面砸下去,蛋的一端破了,蛋也穩穩直立在桌上。
滿桌的王公大臣不以為然,都叫著這算哪門子遊戲,三歲小孩也會做。哥倫布不疾不徐地說:“雖然是很簡單的遊戲,你們卻沒有一個人會做;知道怎么做之後,大家卻都說太簡單了!”
發散思維的訓練,就是要打破思維定勢,改變單一的思維方式;運用聯想、想像儘量地拓展思路,從問題的各個角度、各個方面、各個層次進行或順向、或逆向、或縱向、或橫向的靈活而敏捷的思考;從而獲得眾多的方案或假設。例如作文,思維發散得好,可供選擇的東西就多,文章的內容就豐富而且新穎思維變化的作用是思考的方向多,因而可供選擇的餘地多。變通過程就是克服人們頭腦中某種自己設定的僵化的思維框架,按照某一新的方向來思索問題的過程。哥倫布豎雞蛋即是一例。一般人在自己頭腦中設定一個先決條件——不準打破雞蛋,這就使思維受到限制,而哥倫布將雞蛋往桌面上一按,蛋殼破了,雞蛋就豎起來了。看似很簡單的事情,卻不知道去做,那是因為思維受到限制,不懂得去變通。
B、新穎性
新穎性是發散思維的最高層次,是求異的本質所在。新穎性是指一個人提出的觀點和產生的想法的創新性。
發散思維之於寫作,是寫出創新作文的一條有效途徑。打破“從來如此”的思維定勢,即古人所謂的“翻案法”。宋人楊萬里指出:“翻盡古人公案,最後妙法。”(《誠齋詩話》)清末劉熙載總結出大文豪蘇軾創作的一大藝術訣竅即:“善用翻案。”(《藝概》)因此,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對於學生寫出創新作文是一條有效途徑.
C、多感官性
發散思維不僅運用視覺思維,而且也充分利用其它感官接收信息並進行加工,就是把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鼻子聞到的、嘴巴嘗到的、手觸摸到的感受充分利用起來。
2、 發散思維與國小作文
根據兒童寫作的心理規律,兒童作文基本能力中的核心能力是思維能力小學生發散思維的提高,能極大地拓寬他們的思路,使他們覺得生活中有許多材料都可以成為作文的內容。其次,能夠排除思維定勢的干擾,在一定的時間內思維迅速地朝四處擴散,從而獲得更多的作文材料。其三,能更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啟發他們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出解決問題的多種構想,而這種獨立自主的精神將會使他們的認識水平及思維能力較快地得到提高,從而促進寫作及其它學科的發展。
材料是寫作的基礎,而不少學生在動筆寫作前,常有“無米”之感,兩眼盯著作文題目,思維的翅膀展不開;思緒茫然,一片空白。覺得沒有東西可寫,小學生中高年級這樣的年紀,感知到的事物、事件已經不少,他們有一個 天真爛漫的生活領域,有許多可以取來作為寫作的材料。其實在腦海中有著很豐富的內容儲備,只是在寫作時沒有想到,其根本原因在於隨著年齡的增長,思維越來越受到限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思路不開闊。
比如我們學校老師經常告訴同學們把觀察到的事物寫下來。觀察就是看,很多同學寫作時就只把看到的事物寫下來,其實學生感知事物不光是看到了,而且聽到了、聞到了,還可能嘗到了、用手摸到了。這些感受在腦海中都有儲備,只是在寫作時由於思維的限制,思路不開闊,沒有有意識地把這些材料用在作文中。
小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感知到的事物和經歷的事情越來越多。與此同時,思維受到的限制也越來越多。因此發散思維訓練就顯得尤其重要。
小學生感知能力的高低決定了小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強弱,因此在教學中儘量創造真實的環境;讓學生先感知,再進行發散思維,就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3、聯想與想像
聯想和想像是發散思維的重要方式,它們是拓展作文思路的一對羽翼。利用聯想和想像,作者可以“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可以由此及彼、從已知到未知,產生新的感知,新的意 象,從而豐富“下鍋之米”。打開寫作思路。
(1) 聯想
高爾基說過“沒有聯想就沒有文學”,由此可見聯想在寫作中的重要作用。
西晉著名文學家陸機說過“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講的就是聯想的功夫。從聯想的內容和方法來分,有相似聯想、相關聯想、對比聯想、因果聯想等多種;從聯想的方向和範圍來分,有橫向聯想和縱向聯想兩種。
(2) 想像
伏爾泰說:“想像是每個有感覺的人都能切身體會到的一種能力,是在腦子裡擬想出可以感覺到的事物的能力。
它包括再造想像和創造性想像。
A、再造想像。
再造想像是根據圖片、語言文字或別人對某一事物的描述等,在頭腦中再造出相應的形象的心理過程。
比如看到大海的圖畫,你就會勾畫出大海波瀾壯闊的情景。有的同學沒有去過泰山,但是看到描寫泰山的文章,大腦中就會想像出一幅巍峨的泰山景象。
當讀到“二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詩句時,我們眼前就會出現一幅生機初發、清新明媚的早春圖;當我們聽到一則寓言故事,我們腦海中就會想像出故事的場景。
B、創造想像。
創造想像是不依據現成材料,在頭腦中能獨立創造出全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創造想像是指想像者按照一定的創造意願在頭腦中塑造形象目標,創造思維是創造想像的基礎。
我們來看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詩人在詩中運用想像虛構出一個動人的情景:“重陽佳節,家中的兄弟們照例要去登山,在他們登上山頂遍插茱萸的時候,就會發現少了一個兄弟——我!”通過這個情景詩人巧妙表達了自己思念家鄉兄弟的心情。
魯迅先生塑造的阿Q形象,是創造想像,而讀者閱讀了《阿Q正傳》後,頭腦中呈現出阿Q形象,則是再造想像了。
我們在寫作過程中展開想像,既要豐富,又要合理。巴爾扎克說過:“想像是雙腳站在大地上行進,他的腦袋卻在騰雲駕霧。”這句話形象地揭示了想像的基本特徵,豐富又合理。
寫作思維——讓作文條理清晰。

  
我國思維發展心理學家對我國小學生思維發展進行長期研究得出的結論認為:“國小兒童思維的基本特點是: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但這種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繫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國小兒童的思維由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是思維發展過程中的‘躍’或‘變’在這個過渡中,存在著一個轉折時期。這個轉折時期,就是國小兒童思維發展的‘關鍵年齡’”。
一般認為 ,這個關鍵年齡在四年級;如果有適當的教育條件,這個關鍵年齡可以提前到三年級。可見,國小的中、高年級學生,儘管其思維仍帶有較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但是已開始形成初步的抽象邏輯思維,並且在三、四年級以後這種抽象邏輯思維將有較大的發展(產生飛躍或質變)。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常說:“想清楚然後寫”, 他指出:“不想就寫,那是沒有的事。沒想清楚就寫,卻是常有的事。自以為想清楚了,其實沒想清楚,也是常有的事。”“朦朧的思想是零零碎碎不成片段的語言,清明的思想是有條有理組織完密的語言。” 語言雜亂無章,正是因思想雜亂無章;語言含糊朦朧,正是因思想含糊朦朧,這是從反面說明語言和思想的關係。
小學生作文常常是沒想清楚就寫,或邊想邊寫,邊寫邊想,寫出的作文雜亂無章,條理不清晰,主題不明確。
因此,學生的作文離不開邏輯思維。思維的概括性、條理性和準確性是使語言表達簡明、有條理、準確的基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強反映在作文上,會使作文言之有序、條理清楚,語言簡明、準確。
通過發散思維,我們就會有很多可寫的材料,我們首先要選取我們想要寫的材料,我們稱之為寫作材料,然後再把這些材料編織起來,選取材料以及把材料編織起來這一思維過程我們稱之為寫作思維。
(二)國小作文教學現狀

  
“作文難,難作文”,這是多年來一直困擾教師和學生的一大難題。
目前國小作文教學存在著學生興趣冷淡、作文內容虛假、作文形式套路、作文目的功利等問題。小學生中,大部分學生沒有主動寫作的興趣,寫作文的目的是為了應付老師和考試,學生的作文普遍出現假空抄現象,“假”是寫假事,胡編亂造,情感虛假。“空”是內容空洞,言之無物,言之無情。“抄”是東拼西湊,模仿抄襲別人的作文。而且由於網路的普及,小學生在網上找素材,抄範文的現象較為普遍,於是學生作文出現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公式化,模式化的傾向。
近幾年,作文作為教學改革的難點,受到了人們的重點關注。新課改中,湧現出許多新鮮的觀點,如:“給孩子一片自由寫作的天空”,“讓孩子想怎么寫就怎么寫”,“重視講評,不要過於注重寫法指導”,“張揚個性,放飛心靈”……然而在實踐中卻發現,這些觀點有可取之處,但還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作文難的問題,比如強調“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可問題是學生看到一篇作文題目,依然茫然,還是不知道寫什麼,有的雖然寫了很多,可是毫無條理性,思維混亂。
目前國小寫作教學普遍重語言訓練,忽視思維訓練,寫作教學更多的是在語言優美、形式新穎、內容生動上下功夫,而在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個性的發展上有所欠缺。 國小作文教學依然停留在字、詞、句教學訓練;語言教學與訓練;主題思想教學與訓練上,在作文教學評價中則表現為講究語言修辭,講究文章模式,講究寫作方法,所謂的語言“美”和結構“美”成為優秀作文的標準,導致學生作文普遍出現“新八股”現象:語言浮華,情感虛假,思想混亂,思維模式化。學生作文毫無創作性,學生很少獨立思考寫什麼和怎樣寫。長此以往,必養成感知、思維與積累的惰性,而懶於閱讀,疏於感知,怠於思考,必然不能練就思維及表達的硬功。
而寫作是一種綜合的思維活動過程,從感知、構思到成文,都要融合主體積極的思維活動,國小中高年級學生思維發展正處於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過渡的關鍵時期,此時進行思維能力的訓練,無疑能夠極大地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不僅從根本上解決作文當中寫什麼和怎樣寫的難題,而且能夠大幅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國小百變作文核心內容
百變作文的核心內容分為三個大的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作文發散思維能力訓練,在這個階段中通過創造真實的環境,採用先感知事物,再發散思維的訓練模式,解決作文當中寫什麼的問題,使作文的內容更加豐富。
第二個階段是寫作思維能力的訓練,這個階段解決的是作文當中怎樣寫的問題,使作文條理清晰。
第三個階段是情感訓練,這個階段解決的是作文當中主題的問題,使作文的主題鮮明。
百變作文的核心是思維能力的訓練和情感訓練,思維能力的訓練主要包括發散思維訓練及寫作思維訓練。
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感知和親身體驗,腦海中已經儲備了很多的素材,但很多學生寫作文時還是感到無話可說,其主要原因就是發散思維能力的不足,思維發散得好,內容就會豐富而且新穎,也即思維的變化豐富了文章的內容及立意。
小學生感知能力的高低決定了小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強弱。因此在教學中創造真實的環境,讓學生先感知,再進行發散思維,就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而寫作思維解決的是作文當中怎樣寫的問題。國小中高年級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關鍵階段,在這個階段,寫作思維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就顯得尤為重要,寫作思維能力強,作文就會條理清晰,主題鮮明。
寫作是一個“發散思維—寫作思維—成文”的過程。從寫作目標出發,充分發揮感知能力,從生活和頭腦中聯繫各種知識、事物等寫作內容是“發散思維”過程;選材、煉意、構思、謀篇,是連續不斷地對已有材料與觀點進行整理的“寫作思維”過程;前面兩種思維就解決了作文中寫什麼、怎樣寫的問題,這兩種思維技能得到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就會得到大幅度提高
(四)、國小百變作文教學目標
通過百變作文三個階段的學習,每位學生能夠達到以下三大目標:
第一個目標:學生能夠獨立地寫出內容豐富、條理清晰、語言優美、主題鮮明的優秀作文。
第二個目標:大幅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
第三個目標:輕鬆應對各類作文考試,大幅度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國小應考百變作文簡介

國小應考百變作文
第一步、確立母本
確定母本三原則
A、母本首先要具有極強的涵蓋性,一篇文章即可涵蓋一大類對象。母本數量不能多,否則就不成其為母本,但這就注定它必須具有超強的涵蓋性和輻射力。
B、同時,母本要有很好的融通性,即母本當中要有足夠的“共項”,使其可以與其他同類對象相互置換,發現並提取“共項”是確立母本的重要前提。有“共項”才能融通。
C、此外,母本還要符合好作文的基本要件:意境優美,語言生動,內容豐富。因為母本會潛移默化影響到學生的行文特點,甚至語言習慣,其模板效應不可忽視。
第二步:提取程式
從母本當中抽取出一套規範的行文模式,使之適用於所有此類對象的描述,這叫提取程式。這個程式既是作者思路又是行文構架。
這裡給大家呈現的母本當中的程式均已提取完畢,每一程式其實是一類作文的思維模組,必須要熟記。模組中給大家呈現的是一般程式(即標準程式),所有文章都可以通用。還有母本程式(即本篇母本的程式)
具體訓練中,提倡學生自己確定母本,並提取程式。讓學生主動地去發現程式是一種高效且富於創造的閱讀,不斷地運用這一程式則可以大幅提升作文能力甚至是思維水平。

中考百變作文理論根基

(一)中考百變作文能力篇---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能力訓練:變換感覺、變換時間、變換位置、變換角色、 變換角度、變換事件、聯想與想像等。這一個階段當中解決的是作文當中寫什麼這個問題。通過這個階段的訓練,讓作文內容豐富而新穎。
比如變換角度
三國的曹植曾寫過一首著名的《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顯然曹植以豆自比,以豆萁比兄長曹丕,同情自我,指責豆萁。郭沫若寫了一首《反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本為同根生,緣何甘自毀?”完全以一種嶄新的姿態出現,表現了一種高度的自我犧牲精神,令人耳目一新。
郭沫若反其意而行之,逆向思維,站在豆萁的立場上,肯定豆萁的崇高犧牲精神,這裡面就用到了變換角度,豆萁完全以一種嶄新的姿態出現,表現了一種高度的自我犧牲精神,令人耳目一新。
再比如變換時間
同是山景,四時不一:“春山淡怡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淨而如妝,冬山慘澹而如睡。”(宋·郭熙)
時間一變,山的樣子也變了,內容也多了,這是用在寫景上,寫事的時候,能不能用變換時間呢,當然能。變換時間用於寫事(事前事中事後),要學會把一個場面或片段分解開寫,寫出事前、事中、事後的動作、想法、語言、神態。
把一個場面或片段分解成幾個部分,把人物的行動分解成若干動作,就象電影中的慢鏡頭一樣,對每個部分、每個動作都作出描寫,然後按照一定的順序連線起來,可以使描寫變得具體生動。
(二)中考百變作文能力篇------寫作思維
在這個階段當中,主要訓練同學們形成作文思維,帶著這種思維技能,你會輕鬆列出各類文章的結構提綱,你將會熟練完成各種作文體裁的構思和表達。甚至會獲得口語表達和交際水平上的顯著長進。
寫作思維訓練包括分想思維、關係思維與差異思維訓練
分想思維
清代末年一位叫高鼎的文人在初春二月里的一天,獨自來到原野上散步,看到所到之處無不充滿生機活力:小鳥、溪流、黃鶯、蜜蜂、燕子、流雲……他內心的愉悅和興奮也悄然涌動。“生機”這一意念頑強地占據了他的內心。於是他從原野這個龐大的背景下分離出符合“生機”這一特徵的三樣東西:生長的小草、飛翔的黃鶯、伸展腰枝的楊柳。
當他度著方步回到家門口時又一幕情景映入眼帘,一群小孩子在嬉戲玩耍並放紙鳶,歡聲笑語蕩漾在整個村莊。這難道不也是一片“生機”嗎?
從兩個背景(原野和村莊)下找到了四樣“生機”,當把它們聯綴在一起時,他發現,一首詩呈現在面前: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放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我們把這一思維過程叫做分想。從原野上的種種景物中獲取了這一感受 :“所到之處無不充滿生機”,實際上完成了一個思維過程:概括,也即提取了諸種物品的共同特徵 :“生機”, 繼而在“生機”這一特徵下找到了與之對應的幾樣東西:草、鶯、楊柳、兒童。這又完成了另外一個思維過程:分離。細心的朋友一定發現了,這四樣東西來自不同背景。前三樣是原野當中的自然之物,後一樣是生活中的人。這種分離方式稱為異類分離。而前三樣是同一背景下分離出來的,我們稱之為同類分離。
分離和概括統稱為分想。具備了這種技能,我們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去拆解生活中的任何事物,構思文學作品。下面還以這首詩為例,將其中的草換成樹,鶯換成蝶,拂堤楊柳換成飄舞白雲,這首詩就變成了:樹長蝶飛二月天,飄舞白雲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也完全可以,可見辭彙、物件都不是唯一的,是可變的,能置換的。而分想是唯一不可變的恆定技能。下面我們就可以對分想進行定義了。
從背景當中把幾樣有用的東西分離出來,然後用共同特徵把它們聯繫起來,這一過程叫分想。它由兩個環節構成。
(1)分離:從背景當中把符合某一共同特徵的幾樣東西提取出來。
同質分離:從同類背景中把幾樣東西分離出來。
異質分離:從不同背景中把幾樣東西分離出來。
(2)概括:從背景當中,把幾樣東西的共同特徵提取出來。
概括又可以分解為本質概括和非本質概括。
本質概括:提取本質特徵。
非本質概括:提取非本質特徵。
(三)中考百變作文技巧篇---作文母本、語料與事實

  
作文母本、語料與事實的準備
第一訓練學生在平時的閱讀中科學地有序地提取和儲存有用的語料和事實,並運用所掌握的作文思維把這些材料合理地運用在平時及中考作文考試中。
第二訓練學生準備中考作文母本

高考百變作文介紹

(一)高考百變作文能力篇----多維思維

  
進入三大文體的門徑——多維思維
不同文體需要不同的思維準備:記敘文側重情感思維,議論文側重邏輯思維,說明文側重知識思維。突破文體大關,我們首要考慮的不是文體的外部特徵:規則、寫法、要素等等,而是文體的核心構成:多維思維。
多維思維的定義:從背景中把幾樣東西分離 出來,抽象後再用中間特徵聯繫起來——就是多維思維。用以表達情感叫記敘文,證明觀點叫議論文,說清事理叫說明文。
多維思維是完成各種文體須臾不能離開的母思維,這是一種一般性思維狀態,它所呈現的是思維的廣度(如所屬思維)、厚度(如遞進思維)、深度(如因果思維)和思維的高度(辯證思維)。不管你要表達什麼,怎樣表達,為什麼表達,無論是寫人、記事、狀物、抒情、論證還是說明,都需要藉助這一思維來實現,而且也必須藉助這一思維來實現。這一思維展現出三種不同變化,就產生了三種不同文體。
從背景中分離出幾樣東西,加以抽象,再用中間特徵(共同特點、關係、矛盾)把它們聯繫起來,用以表達情感,這種文體就叫記敘文。
● 從背景中分離出幾樣東西,加以抽象,再用中間特徵(共同特點、關係、矛盾)把它們聯繫起來,用以證實觀點,這種文體就叫議論文。
●從背景中分離出幾樣東西,加以抽象,再用中間特徵(共同特點、關係、矛盾)把它們聯繫起來,用以說明事理,這種文體就叫說明文。

  
思維形式的三種或多種變化,最終生成三種或多種文體。然而,無論何種文體,千變萬變,其母體還是多維思維,“萬變不離其宗”。文體是變化的結果,而思維是變化的依據。
中學作文教學,學生文體能力構成中最為核心的要素不是別的,就是這種特殊的思維形式——多維思維。進入文體的門徑也就在於此。
(二)、高考百變作文能力篇----記敘文突破

  
記敘文本質揭秘:記敘文的核心構成是故事。
故事:矛盾加因果就是故事。
故事= 矛盾+因果

  
連環矛盾:矛盾產生的原因里又蘊育了新的矛盾就是連環矛盾。
核心銘記:記敘文的核心是故事。
矛盾生故事,連環矛盾產生複雜矛盾。
操作要訣:尋找矛盾
尋找情節:發掘矛盾形成的多重原因和多重結果。
能力突破:能力突破步驟
故事能力突破
能力突破點:矛盾思維。用矛盾,把事情聯結起來。
複雜故事能力突破
能力突破點:連環矛盾
(三)、高考百變作文能力篇----議論文突破

  
議論文本質揭秘:議論文的核心構成為理證和例證。
理證:用道理來證明。
例證:用事例來證明。
“二證”說(理證、例證)——議論文的動態定位
關於議論文的表述已有不少:“三要素”說:論點、論據、論證;“三階段”說: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還有一些其它表達模式,都是對議論文的知識性說明,是一種靜態認知。當議論文被用來論證即真正進入議論狀態的時候,則需要我們對它進行雙重把握:一是動態把握,二是深層(心理層次)把握。“二證”說(理證和例證)所要完成的就是這樣一種綜合的立體把握。
議論文的至上追求——理證
議論文是用來說理的,說理離不開事實。然而,事實是浮在表層的,只有說理才能將論證帶向深入。中學生議論文的重要誤區是:獨重事例,以例代理。“事實勝於雄辯”,“用事實說話”都不錯,但有了“事實”還要“說話”,“事實”是為“說話”服務的。揭示事物的內在聯繫,說理才是根本。擺事實最終是為了講道理。如果不擺事實就能講清道理這是最高的境界。
操作要訣:
1. 先理證後例證。
2. 理證:先全面“掃蕩”(啟動六種關係思維),後局部鎖定(重點確立一兩種關係思維)。
核心銘記:
理證的核心為多維思維,多維思維在這裡運用最普遍的就是關係思維:
因果關係 遞進關係 所屬關係 並列關係
對比關係 辯證關係
幾種“關係”思維在作文當中可以相互包含,相互滲透。
(四)、高考百變作文技巧篇----作文母本與材料

  
確立母本
選定至少五篇作文當母本。宇宙間之萬物皆可歸為兩類:抽象之物(概念);具體之物(實物)
具體之物又可分為四種情況,這五個範疇涵蓋了世間萬物,宇宙百態。每個範疇選取一篇概括力極強的文章做母本。母本的結構和寓意應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和變通性。2、主題置換
對任一篇進行主體置換。
A、簡單置換:直接用你想要的主體置換文章主體即可。
B、複雜置換:有時遇到較為複雜的表述對象,不可以簡單置換,於是採用下法。
1、先行置換,跟進點題。
2、調整口徑,再行置換。
3、邏輯重建
當上述置換較為熟練,甚至遊刃有餘時,就可以展開邏輯重建。這是百變作文的最高境界。五篇母本中的任何片段,都可以被打亂、重組,成為新文章的材料,而這些材料只需用另外一種邏輯去組合即可。 這種新的邏輯通常是:遞進(邏輯、程度、時空);所屬;並列;因果;辯證;對比等。核心思路:利用母本所呈現的語料和事實材料,以新的邏輯方式進行整合處理,體現新的主題境界,最終成文。如此形成的文章便是自己的個性化作品。該訓練重複多次,即可因熟練而生出機巧,出神入化,靈活變通,背後潛藏著思維能力的長進,表面上呈現出的是新的思路設計,有效避開了“套作”。

課程體系

百變作文
百變作文課程體系包括:
1、國小(國小百變作文、國小應考百變作文
2、國中(國中百變作文、中考百變作文
3、高中(高考百變作文

教案體系

百變作文
百變作文教案體系包括:
1、國小百變作文獨家教案
2、國小應考百變作文獨家教案
3、中考百變作文獨家教案
4、高考百變作文獨家教案

教材體系

百變作文教材體系包括:
1、國小《百變作文》:內容篇、結構與主題篇、綜合篇;《百變作文國小應考版》
百變作文
2、中考《百變作文》
3、高考《百變作文》

研發團隊

百變作文教學研發團隊包括國內著名高校專家、教授36人,全國各地中國小語文優秀教師數百人,憑藉最科學的語文教學理念,運用最先進的教學方法,準確把握各地最新語文教學與考試動態,為中小學生傾情奉獻最有效地作文精品課程。

版權資訊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百變作文出版號:
國小版《百變作文》
ISBN 978-7-89421-083-8
國小應考版《百變作文》
ISRC CN-A21-10-0084-0/V·G4 ISBN 978-7-88016-697-2
中考版 《百變作文》
ISRC CN-A21-10-0083-0/V·G4 ISBN 978-7-88016-696-5
高考版 《百變作文》
ISRC CN-A21-10-0082-0/V·G4 ISBN 978-7-88016-695-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