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自測學

有病必須早治,但有病早治的前提是有病早知,這卻是常人所難以掌握的。本書就是為人們提供一把鑰匙,使患者在發病之初就能意識到它的存在,及早診斷,及早治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百病自測學
  • 屬性:醫學書籍
  • 主編:吳運莉
  • 內容:分為基礎篇和臨床篇兩部分
前言,觀發識病,視目診病,視口辨病,觀舌診病,觀鼻識病,觀面探病,

前言

有病必須早治,但有病早治的前提是有病早知,這卻是常人所難以掌握的。本書就是為人們提供一把鑰匙,使患者在發病之初就能意識到它的存在,及早診斷,及早治療。
百病自測學
本書分為基礎篇和臨床篇兩部分。基礎篇主要是通過五官、皮膚、體態、排泄物等各方面出現的異常,來提示患者可能患有哪方面的疾病;臨床篇則是將各種疾病所能出現的典型症狀及各種先期徵兆告訴讀者,使讀者對這些症狀有所了解,並予以注意,以便及時就醫。
本書的作者都是多年從事臨床工作的主任醫師和主治醫師,有的豐富的臨床經驗。作者結合自己的經驗,力求通俗易懂,向讀者介紹些早期發現疾病的知識,但囿於表達能力,時間倉促。難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尚祈讀者不吝指教,以便在修訂時予以改正。

觀發識病

人們常以發烏須黑來評定身體健康程度。的確,如果能經常注意毛髮的各種變化,確能察知有無疾病。
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我國古醫家很早就運用觀察毛髮狀況了解疾病。祖國醫學認為,毛髮與腎有密切關係,腎氣盛則毛髮黑亮而有光澤,彈性強,蓬鬆而柔軟;腎虛寒則發枯,易脫落。古稱“腎之盛衰,其華在發”。說明腎氣是具有促進毛髮發育、生長的作用。
正常人的頭髮不斷地進行新陳代謝,從生長到自然脫落,一般為3~4年時間。只要人體正常進行代謝活動,毛髮就不斷生長,以保持人類特有容姿。但毛髮的生長和發育並不是以同一速度進行的,既有生髮,也有脫髮。一般情況下,生髮在自然情況下進行著,脫髮也在不知不覺中進行。從表面上觀察,毛髮似無大的變化,但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如內臟有病,毛髮脫落會增快,或顯示出分布不均、稀疏等情形。所以,從毛髮的色澤、光亮度、柔韌性等來判斷是否有疾病存在是有根據的。近代研究證明:人的黑髮是由20多種胺基酸組成,還含有十多種微量元素,如鋅、銅、鐵等。醫院和醫療研究單位從人類頭髮所含胺基酸種類和微量元素的含量來判定疾病,如通過測定頭髮含鋅量,了解兒童是否缺鋅而影響發育,男性成人是否因缺鋅而出現性功能減低和精子成活率低等。由上可見,除了利用頭髮的性質、色澤變化來窺探內臟疾病的發展變化之外,還可利用測定頭髮所含物質,從微觀上探討疾病的種類和變化情況。
臨床上常對以下幾種情況進行初步自測:
①脫髮。指在短時間內毛髮脫落過多,有如秋風掃落葉之勢,這多見於腫瘤、貧血、營養不良、傷寒病後期、嚴重神經衰弱和藥物中毒等。
②毛髮色澤變化。人到中年以後頭髮逐漸變白屬正常現象,表明人的衰老。如在青少年出現白髮,則應考慮有無遺傳因素,有無嚴重的精神創傷,或嚴重的神經衰弱等。再則應注意胃腸疾病,結核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色澤變化的另一極端是毛髮突然增黑,應注意身體有無潛在性癌腫,尤其像黑色素瘤類的惡性腫瘤。
③頭髮性質變化。頭髮脆性增強、乾燥、易斷、缺少光澤,提示是否患有甲狀腺癌病,或者患髮癬類疾病。
④毛髮分布變化。祖國醫學認為毛髮稀疏是腎氣虛的徵兆,也有因脂溢性脫髮而變得稀疏,或者患有糖尿病。男性前額脫髮或頭頂脫髮為腎氣虛所致;女性多以稀疏脫髮為主,提示有腎臟疾病。有的脫髮突然發生在某一局部,不痛不癢,在不知不覺中脫落,俗稱“鬼剃頭”,可能為重症神經衰弱。

視目診病

視目診病也有很長的歷史。漢代的《內經》就對眼診作了精闢的論述,如《靈樞·大惑論》記載:“目者,心之使也。”
“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所以,中醫學認為眼睛的特定部位與人體的臟腑有著密切關係,這對人體內一般疾病的診斷有著重要價值。該書還將眼的不同部位分屬於五臟,也就是後代醫家沿用的五輪學說,即二兩眥血絡屬心(血輪),白珠屬肺(氣輪);黑珠屬肝(風輪);瞳仁屬腎(水輪);眼泡屬脾(肉輪)。因此根據眼睛不同部位的顏色和形態的變化,可以診察不同的疾病。
一、眼部顏色改變
眼之五輪分屬五臟,肝、心、脾、肺、腎之病,皆可上注於目,引起目的色澤變化。有經驗的醫生可以根據眼的顏色變化規律來辨別不同臟器的疾病。
1.白眼球的顏色變化
正常人的白眼球無其他顏色,一般白而有光彩。如果內臟有病,在白眼部出現顏色改變。
①紅色。主要是眼球充血、發炎的原因。有時單眼發紅、有時雙眼同時發紅。除了眼紅以外,還會有分泌物。視物時疼痛,尤其晨起時明顯。
②白色。白眼球正常時也呈白色,但有光彩。如果過於白,近於藍白色,說明分布在白眼球部分的血液減少,證明有不同程度的貧血。如果突然發現眼球變白,可能有急性大量失血,如消化道出血、宮外孕等。
③黃色。白眼球發黃,似有黃色素附在白眼球上,屬於膽汁代謝障礙或膽汁外溢。白眼球發黃多見於急性黃疸性傳染性肝炎、膽囊、膽道炎症、結石、蛔蟲、腫瘤等。再則,不要把白眼球的脂肪沉著誤診為黃疸。脂肪沉著多見於中年以後,目有黃色隆起的斑塊,在眼裂部最明顯。而白眼球的黃疸的黃色均勻,在眼球周圍明顯,應注意辨別。
④白眼球部有散在性小出血點,或有小塊瘀血斑,即有出血傾向,可考慮再生不良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動脈硬化(腦動脈硬化),有時也是腦血管栓塞或出血的先兆。
⑤斑點。在農村幼兒的白眼球上,經常見有藍色、灰色、或暗灰色的斑點,單個或散在多發,境界清楚,斑點周圍均正常,多證實患有蛔蟲症。如發現有此種斑點,到醫院查一下大便中有無蛔蟲卵便能確診。
2.黑眼球的顏色變化
黑眼球即角膜部分,一般呈暗黑色,有光澤,其顏色變化多出現在黑眼球的周圍,隨疾病種類不同而有不同的色澤變化。
①黑眼球周圍充血。呈紅色,初起時雙眼球出現針尖大小的小瘡,排列成行,若已破潰呈樹枝狀,或可見到點狀或地圖狀,同時伴有怕光、流淚、疼痛等症狀,應當及時去眼科診治。一般是患病毒性角膜炎或虹膜炎所致。
②黑眼球呈灰暗色。黑眼球表面呈灰暗色,並有水腫、增厚等改變,識物不清,出現疼痛、怕光、流淚等自覺症狀。這種全黑眼球的灰暗性變性,最多見於梅毒,尤其是先天性梅毒侵犯到黑眼球所致;也可見於結核病、風濕病和病毒性感染。
③黑眼球周圍出現金綠色環、黃棕色或黃棕色帶,寬約1~3mm,在角膜上行端較寬,這是兒童的一種少見病症——
肝豆狀核變性。這種病主要是銅代謝障礙,預後較差。發現異常,應及時治療。
④黑眼球周圍出現白色環。是衰老的表現,也稱老化環。
其實質是血中膽固醇增高所致。可以預測卒中,即腦溢血或腦梗塞等。
3.瞳孔的顏色變化
我國為黃種人,瞳孔呈黑色,清靜明亮。如果瞳孔色澤出現異常,預示著已患疾病。
①白色。瞳孔區域由黑變白,最常見的原因是老年性白內障,表現為視物不清或根本看不見物體。除此之外,還有虹膜睫狀體炎、青光眼、糖尿病,眼外傷等原因。
②紅色。瞳孔內呈現紅色,是眼內有出血性疾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眼外傷等疾病。
③青色。青色為一異常徵象,是由於眼內壓力過高,正常眼的血液循環和代謝發生障礙,致使角膜呈霧狀水腫及眼內組織病理性改變,使瞳孔發出青綠色反光,中醫學稱為綠內障。
4.虹膜顏色變化
虹膜呈環形薄膜,位於瞳孔周圍,其主要功能是調節瞳孔的大小。黃種人的虹膜大部分是棕黃色,白種人呈灰色、淺棕色,有的呈黃色。在國內不同民族區域稍有不同,但在同一地區對常人都有比較客觀的認識,在正常區域裡出現異常情況,便認為是疾病。
①褐色斑。在虹膜上出現褐色斑點,與白眼球上的褐色斑相似,可認為是腸蛔蟲症的徵象。
②散在性斑點。在虹膜上出現許多分散性小點,並有不同顏色,多見於風濕症病人。
③凹陷區域。在虹膜下方或瞳孔周圍的虹膜有許多凹點,可能患有潰瘍病。
④虹膜斑點。虹膜區域出現斑點,多見於胃潰瘍、急性膽囊炎、冠心病等。
⑤眼瞼灰暗。正常人眼瞼呈淡黃色,與面部皮膚相近,有光澤。如果眼瞼色變灰暗,在眼球周圍形成一圈灰暗色,即眼眶發暗,多半是由於勞傷過度所致腎虛,如重度神經衰弱、性生活過頻、過度疲勞、癌症晚期、肝硬化、腎功能衰竭等病症;也有些是屬於功能性紊亂造成的;有些則是消耗性疾病所致。所以,出現類似眼瞼灰暗時,應及時改善生活條件,注意休息和調節飲食,如經過自行調理仍不能改善,應進一步檢查,以免誤診。
二、眼部形態改變
眼睛是人體內臟的視窗,肌體內的某些疾病可以引起眼部的形態變化。不同類疾病又有其特殊的表現形態,仔細觀察眼的形態改變也可以自測疾病。
1.眼球形態變化
正常人的眼球在眶窩內深淺適中,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雖略有不同,但在當地人群中眼球位置是適中的。有些疾病就會出現眼球的淺、深位置改變,最常見的是眼球突出和凹陷。
①眼球突出。即眼球自眶窩內向前鼓起,眼球外露部分增大。單眼突出,說明單側眼窩內有新生物生長向外擠壓。如呈進行性突出,可能是由於腦腫瘤的壓迫症狀。如發現雙側眼球均有不同程度的突出,可以考慮高度近視眼、先天性青光眼、繼發性青光眼、帕金森氏病、白血病等疾病,臨床上最多見的是甲狀腺機能亢進症,隨著症狀的減輕加重,出現眼球突出的加重和好轉。如發現雙眼球突出,又有多吃、心悸、多汗、甲狀腺腫大症狀,可能患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症。
②眼球凹陷。即眼球下沉,眼眶增深。最常見的原因是脫水傷津,也有見於身體過度消瘦的人。其次是疾病晚期,消耗過重的病人,兩眼球深陷無神,表情呆板,是為危候。
2.眼瞼變化
眼瞼位於眼眶前方,分為上下兩部分。正常人上下眼瞼活動自如,開閉如常,上下瞼緣對稱。當閉合時瞼緣緊密不留空隙。眼瞼自然睜開時,能使整個黑眼球外露。當全身和眼部發生疾病時,眼瞼會出現形態改變,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①眼瞼浮腫。主要見於水腫病,因眼瞼部組織鬆弛,易引起浮腫,故水腫病首先見於眼瞼部。輕微的浮腫,可見眼瞼細小皺紋消失,隨著水腫加重,眼瞼水腫也加重。水腫病最常見的是急慢性腎炎、腎盂腎炎、妊娠中毒等病。
②眼瞼下垂。眼瞼開閉運動出現障礙,黑眼球不能完全顯露出來。眼瞼下垂既有先天性原因,又有後天的因素,對症治療,會有所改善。若為先天性因素的治療,應首選手術療法,即作眼瞼的整形。
②露睛。即眼瞼閉合不全,黑眼球在眼瞼閉合時仍有外露,多見於小兒,中醫學認為是由脾虛、氣血不足所致。小兒睡眠時露睛,多有慢性消化不良、飲食欠佳、營養不良,即所謂脾虛的病兒,最易發生慢驚風,應及時去兒科調治。
3.瞳孔的變化
正常的瞳孔為圓形,兩側等大,直徑約為2.5mm。當瞳孔括約肌收縮時,瞳孔縮小;擴大肌收縮,則瞳孔散大。瞳孔隨著光線的強弱而縮小或擴大的變化是正常生理現象,當有疾病時瞳孔的大小、形狀出現異常,可根據其變化特徵自測疾病。
①瞳孔縮小。瞳孔較前明顯縮小,多見於中毒症,如農藥中毒,川烏、草烏、毒蕈中毒,嗎啡中毒,酒精中毒和安眠藥中毒等。
②瞳孔散大。多是危重病人,不祥之兆,如腦出血、腦梗塞、腦挫裂傷等,也可見中藥中毒,如曼陀羅中毒等。

視口辨病

口腔是食物的通道,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門戶。食物能給人體提供豐富的營養,以滿足人體的需要。如果攝入的飲食不潔,則會引起消化道疾病,如胃腸炎、痢疾、食物中毒等;如飲食不當,過多地食入肥甘厚味,久而久之則成大患,如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症等。如能遵循古人的教導,“飲食有節”,可以延年益壽。所以,說明口腔與人體的五臟六腑有密切關係,如患疾病也能通過察形觀色作到有病早防。
1.觀口唇顏色
觀顏色早在漢代就有觀唇識病的記載,《素問·五臟生成論》記載:“脾之合肉也,其榮唇也。”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故望唇可以了解脾胃的功能。正常口唇紅潤而有光澤,當患病時,唇色發生變化。由於疾病種類不同,也有各種顏色變化,我們可以利用不同的顏色來識別疾病。
①口唇淡白。主要是唇部血液不足的表現,多見於貧血,或新近有失血者。
②口唇蒼白。上下唇均蒼白多見於大失血者;上唇蒼白,多為大腸病,如腹瀉、脹氣、腹痛等症狀;下唇蒼白,多為胃病,如胃痛、嘔吐、胃冷痛等症狀。
③口唇紅色。淺淡者為氣虛、體質弱、深紅色為唇部血液充盈的表現,多見於發熱徵象。
④口唇發紺。這是一種乏氧徵象,說明血中的含氧量減少,是氧和血紅蛋白減少造成的。如肺炎、心衰、肺心症、哮喘發作等病。
⑤口唇櫻紅。這種口唇紅色淡而鮮紅,是由於血中一氧化碳增多而形成特有的櫻紅色,見於一氧化碳中毒。
⑥口唇青紫。為口唇瘀血徵候,多見於心力衰竭、肺心症、血管栓塞。
⑦口唇發黑。環口黧黑,唇捲縮不能復齒,是脾氣將絕之兆。
2.觀口腔顏色
正常人口腔呈粉紅色,沒有斑點和其他改變,光華而有潤澤。
①黏膜白斑。觀察時注意頰黏膜、唇、齶、舌黏膜白斑,有的高出黏膜面,形狀規則。如果白斑變硬、突起、有潰瘍情形,則是癌變的徵兆。
②黑斑。在口腔黏膜上出現黑斑、灰暗色斑,分布在上齶、頰黏膜附近,較小,境界清楚,形狀不規則。這種黑斑有變癌的危險,如黑斑增大迅速,境界不清,或在原黑斑周圍又出現小斑點,則更應注意惡性病變,應儘早去醫院作檢查(病理檢查),爭取早期診治。
③紅色斑塊。發生於口腔黏膜,呈紅色,質軟,境界清楚,常發生於舌緣、舌腹和口底,這種紅斑極易癌變,因此要高度警惕。
3.觀形態變化
正常口唇紅潤、有光澤,而有口唇乾裂、糜爛、流涎、掣動歪斜等改變,則是疾病徵候。不同種疾病其形態改變也不同,即使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過程,亦有不同的改變。
①口唇乾裂。這是由於津液損傷,不能滋潤口唇,常見於急性熱病,熱傷津液,體內水分丟失過多,又未及時補養造成的。要能注意調養,或在口唇周圍塗一層甘油或植物油即可糾正。如果病情進一步加重則會出現口唇乾裂,有的結痂、出血,有時伴有疼痛,影響說話或者進食。遇此種情況,除進行一般調養之外,必要時也可進行全身治療。
②唇角糜爛。主要發生於唇角區域。由於胃痛,上犯唇部而出現的糜爛,在其局部有少許分泌物覆著。多見急慢性胃炎,腸道傳染病等疾病。發生這種情況,可以在局部塗一薄層龍膽紫或者紅花油,即可治癒。
③口角掣動。即是口角抽掣的動作,是由熱病或筋脈失養引起的,多見於小兒慢驚風,所以如發現口角抽動則提示是驚風的先兆,應及早診治。
④口歪斜。多為中風(腦溢血、腦梗塞)的徵兆;伴有眼的斜視和眼球運動異常,即口眼歪斜,是中風的危症。
4.口腔形態變化
①口腔潰瘍。發生於口腔黏膜處,有孤立或散在小潰瘍,表面有分泌物覆著,多是由於維生素B2(核黃素)缺乏所致,平時應多注意維生素的補給和多吃新鮮蔬菜。
②口腔炎症。口腔黏膜水腫、充血、或者水瘡,或有潰爛處,伴有疼痛和口臭。

觀舌診病

在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舌的變化迅速、明顯,猶如內臟的一面鏡子,能夠反映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轉歸等各種情況。在近代醫學中舌診已經形成一種獨特的診斷手段。觀舌診病有以下幾種意義:
①能判斷人體的功能狀態。如舌淡紅,柔軟靈活,苔薄白而潤,說明健康無病。
②判斷病位和病性。如舌質正常、苔薄白滑,病在表,為輕症:舌質紅絳、苔厚黃乾,病深在里,病情重。
③判斷疾病的輕重進退和預後。觀舌最好採用日光,舌自然伸出口外,兩側展平,充分顯露舌體,細心觀察舌質、舌苔的各種變化,來自我檢測疾病。
1.觀舌色
正常舌質淡紅潤澤,柔軟靈活,患病時便出現舌質改變。
隨疾病種類不同,舌色也發生變化,常能看到的有以下幾種舌色。
①淡白舌。即舌色較正常淡白,是氣血虛的徵兆,表明氣血不能上榮於舌而致,臨床上多見慢性病和機體功能低下的人,如貧血症,營養不良,慢性腎炎等。也多有頭暈乏力,心悸、氣短等症狀。
②紅舌。即舌色較正常為紅,是由熱性病所致。因熱血流旺盛,舌體血管充血所形成。若舌紅乾燥,舌面有芒刺裂紋者,多見於高熱持久的重症病人,如大葉性肺炎、病毒性肺炎、乙型腦炎等;若舌尖紅,多見於失眠勞累等病人;舌邊紅,多見高血壓、甲狀腺機能亢進症。
③絳舌。即深紅色舌,一般多由紅舌演變而來。征見舌絳乾燥,表面有芒刺,有裂紋,還能看到斑疹,病人有神昏譫語,心煩不寐。絳舌多見於急性病和重症病人,如敗血症、腦炎、腹腔膿腫等。
④青紫舌。即舌色青紫,或青紫瘀斑。是由於熱病傷陰,脫水過重,舌體血管血流郁滯而致。病人可有精神萎靡、面色蒼白、手足涼冷等症狀,青紫舌多見於危重病人,預後不良。
2.觀舌形
這是觀察舌體形狀異常改變以診察疾病的方法。舌形即舌的形狀,有病時舌形會有所改變。
①舌細嫩。即舌體紋理細膩,形色嬌嫩,常見於慢性腎炎,以及慢性虛寒症病人。
②舌粗老。即舌體紋理粗糙,形色堅斂,乾燥,常見於急性熱病。
③瘦薄舌。主要為營養不良,舌肌和舌上皮萎縮所致,多見於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癌腫等。
④胖大舌。舌體腫脹、胖大,主要是脾腎陽虛的指證。如慢性結腸炎、瀉泄、胰腺炎等。
⑤舌芒刺。即舌乳頭增生肥大,高起如刺,多見於紅絳舌,見於高熱肺炎、急性熱症。
3.觀舌態
①強直舌。即舌硬運動不靈,多見於昏迷病人,如乙腦、肝昏迷、腦出血、腦挫裂傷等。
②舌歪斜。即舌體偏斜,如腦出血、腦梗塞、顱內腫瘤等。
③舌萎軟。即舌體軟弱、伸縮無力,常由於重症肌無力症、神經系統疾病等所致。
④舌顫動。即舌體振顫不能自主,見於久病,為氣血兩虛、筋脈失養,如熱病熱盛肝風內動,為即將發生抽搐的先兆;也可見於甲狀腺機能亢進症、重症神經衰弱等。
⑤舌吐露。舌伸長弛緩,露出口外為吐舌,舌伸出即收或舐唇四周為弄舌,常見於小兒智力發育不良、甲狀腺機能低下等。
⑥舌短縮。即舌緊縮不能伸出口外,常見於心肌梗塞的急性發作、肝昏迷、腦病昏迷等。
4.觀舌苔
正常人的舌苔是薄厚均勻,乾濕適中。在有疾病時則出現苔色和苔質的改變,能反映出病的輕重和病位。
①苔色。即舌苔的顏色,由於疾病種類不同或疾病的不同時期,苔色發生變化,即由原來的薄白苔變成白苔、黃苔、黑苔等。
白苔,多見於初病、輕病,預後良好,如上呼吸道感染等。
黃苔,表明內有熱症,如大葉性肺炎、支氣管肺炎、肺心症、尿路感染等病。
灰、黑苔,二者性質相同,但黑苔較灰苔病情危重,是黃苔發展而來。病人津液耗傷嚴重,同時病人可有壯熱面赤、口渴飲冷、溲黃便乾、神昏譫語等。黑苔也可見於肺癌、消化道癌的晚期病症。
②苔質。是觀察舌苔性質的異常變化以診察內在疾病的方法,一般常能看到的有以下情況:
厚薄。薄苔即透過苔面能隱隱看到舌體,表明病在早期、輕微;厚苔,即透過苔面不能看到舌體,說明病情深重。若舌苔由薄變厚。表明病情有發展;相反,是病情好轉,是好的徵兆。
液分泌障礙。
膩腐。膩苔即苔質顆粒細小緻密,苔面粘膩,多見於便秘、慢性腹瀉、消化不良、腎炎等病;腐苔即苔質顆粒大而疏鬆,厚如腐渣,多見於小兒食積、腸梗阻等症。
剝落。花剝苔即舌苔剝落不全,多見於小兒營養不良、小兒偏食症;舌苔完全剝落而成鏡面舌,多見於病的危候,如敗血症、肺心病、胃癌等病。
有根無根。有根即舌苔堅斂著實,刮之不去是有胃氣的表現,見於實證、熱證;無根苔即舌苔如浮塗舌上,刮之即去,是胃氣大傷的表現,見於虛證、寒證。

觀鼻識病

鼻子是呼吸通道,是人體與外界直接接觸的門戶。祖國醫學認為肺氣通於鼻,鼻為肺之竅。人體有許多穴位分布於鼻部,鼻部血運豐富,皮色紅潤,呈高而直的隆起,即顯示健康;當人體有疾病時,鼻部的色澤和形態發生改變,故觀察鼻部的微小變化也能自查疾病。
1.鼻部色澤變化
健康人的鼻部顏色與面部色相似,有時略有深淺變化,且有光澤,無丘疹及隆起部分。如體內有疾病時,鼻子顏色會發生改變,還會隨著疾病種類的不同有時會出現不同的顏色,常見有以下幾種:
①紅色。表現在鼻頭部皮膚發紅,且有許多血管網,俗稱紅鼻子。現代醫學認為是由細菌及毛囊蟲的感染所致,也受飲食、外界刺激、情緒、內分泌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此外,鼻頭髮紅也與心血管疾病有關,如高血壓病等。鼻翼、鼻尖部發紅,有時伴有小丘疹或小膿瘡者,多見於尋常性痤瘡。鼻孔內緣發紅、鼻中隔潰瘍,見於梅毒。鼻孔外緣發紅,是腸內有疾病,或是充血性炎症所致。
②黑色。鼻部皮色黑或灰暗,多見於衰竭病人,也有呈黑褐色斑塊,為肝病功能障礙而出現的色素沉著所致。
③白色。鼻子色白,患貧血症的徵兆。
④棕色、藍色或黑色,常見於脾臟和胰腺有病。
2.鼻部的形態與運動改變
①鼻翼煽動。這是肺部呼吸不利的表現,呼吸時可以看到鼻孔擴張和縮小,或鼻翼煽動,常見於小兒哮喘症、重症肺炎、大葉性肺炎、心力衰竭等病。
②鞍鼻。這是鼻子的特殊形態改變,主要由鼻中隔塌陷造成。目前多見於鼻面部外傷,鼻骨骨折所致的畸形,如果當時作整復,使塌陷的鼻骨支撐起來即能恢復。另外,也有因為梅毒破壞了鼻中隔,而使鼻形改變造成鞍鼻。
③個體變異。鼻子形態變化複雜,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體徵,有尖鼻子、扁鼻子、鉤鼻子、小鼻子、大鼻子等;不同民族,不同地區也有差異,但總的講都屬生理範圍,不屬於疾病狀態。
3.鼻腔及鼻涕
①清鼻涕。鼻涕清稀,有的似水,鼻塞易出,多兼有頭痛、頭昏等症狀,鼻腔黏膜充血微紅,有水腫,多見於傷風感冒、急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等。
②黃鼻涕。呈黃色膿性鼻涕,粘稠,有臭味,鼻腔黏膜增厚,有水腫或潰爛區域,多為慢性鼻炎所致,或上感恢復期。
③腥臭鼻涕。鼻涕少、乾、粘稠,有奇特的腥臭味,鼻腔黏膜萎縮,鼻甲縮小。由於嗅覺減低,自己並不感到鼻腔發出的奇臭味,多見於慢性萎縮性鼻炎,即鼻淵證。
④血性鼻涕。無原因地鼻腔出血,有時量很少,與鼻涕相混,有的只是血絲,有的是小血塊。不論量多少,但這是鼻腔癌的早期信號,尤其是青壯年人,一旦有鼻出血應當立即去耳鼻喉科檢查,以免誤診。

觀面探病

人的面部具有豐富的毛細血管,使得人的容貌新鮮、有光澤。健康人的面部容光華潤,同時面部又能表達人的情感。
可見,面部是人體內部器官和情感的一個視窗,所以觀面可以了解人體疾病情況。正常人的面部表情自若,色澤自然,兩眼活動自如,有光采、有精神、反應靈敏,表示氣血充盈旺盛。當人體內臟某器官發生疾病時,往往也能反應在面部上,細心觀察便會了解病情。
1.面部神情
神情亦即人的精神活動狀態。正常人的面部表現,大家一般習以為常,但有異常表情出現時應引起重視。
①失神。病人面色晦暗,精神萎靡,眼失光彩,神情不定,有的形容為“六神無主”。表示病情較重,急需醫治。
②神情反常。此種現象是危重症病情的一種反映,常見於久病、重病,癌症晚期的病人。如病人原來病重語微、少言寡語,而有時卻出現語言增多,音高,與其病情相比,出現異常,這種反常現象,不是好徵兆,表明其預後不良。
2.面部色澤
正常人面色微黃、紅潤、有光澤,在有疾病時,依其病變部位,疾病的久暫,以及疾病種類不同而有許多差別。
①面部潮紅。是一種急性熱病的面色,如急性傳染病,高熱性疾病。這種熱病面容除了潮紅之外,還會有口唇周圍的瘡疹,或皮膚上的皮疹等。另一類面紅則不是潮紅,而限於面部某一局部,也能反映某些疾病,如兩面顴部呈紅色,特別是多午後發熱時加重,應注意是否有結核病;兩面頰部潮紅是心臟病的特徵。
②面色變黃。常常是營養不良,貧血症的表現,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等。突然加重性面色變黃,表明肝、膽有病,膽汁代謝出現異常,最常見的是人的鞏膜先出現黃染,以後隨著病情加重而出現面部黃疸,如急性傳染性肝炎(包括B肝、C肝……)、肝硬化、肝癌、胰頭癌、膽管癌、膽道結石、膽囊結石、肝內膽管結石、急性膽道感染、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毛細膽管周圍炎、急性膽囊炎等,都可見到面色發黃。黃色晦暗,並逐漸加重,屬於陽黃症,多見於肝膽病晚期或是晚期肝、膽、胰的癌瘤。新鮮淺色黃染,或時消時退的黃色,表明病症較輕,治療也容易,預後良好。
③面色變黑灰暗,而無光澤。可以考慮既有藥物的毒性作用引起的,又是慢性疾病的徵兆。前者在停藥後或經治療後會很快恢復,但後者大部是晚期重症肝、腎疾病的表現,如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症、肝硬化、肝癌、肝膽疾病晚期、腎上腺皮質功能衰竭等,都會出現面色黑暗,無光澤。所以,當發現面色逐漸變黑時,應進一步做全面體檢。
組織學
免疫學
物理診斷學
醫院藥學
臨床雷射治療學
胃腸動力檢查學
影像學
基礎護理學
康復醫學
病曆書寫規範學
放射診斷學
急診醫學
臨床基礎檢驗學
臨床營養學
臨床生物化學
皮膚性病學
現代院外急救學
眼科學
基因診斷
理療學
婦產科學
臨床肝移植
胸外科學
針灸學
中醫診斷學
中醫兒科學
中醫養生學
中醫外科學
中醫眼科學
中醫內科學
飲食營養學
中西醫結合耳鼻喉科學
中藥基本理論知識
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婦科學
流行病學
病理生理學
醫學統計學
心臟病學
醫學心理學
預防醫學
醫用化學
醫學遺傳學基礎
呼吸病學
實驗動物科學
神經精神疾病診斷學
內分泌學
口腔科學
血液病學
老年學
普通外科學
泌尿外科學
組織學
免疫學
物理診斷學
醫院藥學
臨床雷射治療學
胃腸動力檢查學
影像學
基礎護理學
康復醫學
病曆書寫規範學
放射診斷學
急診醫學
臨床基礎檢驗學
臨床營養學
臨床生物化學
皮膚性病學
現代院外急救學
眼科學
基因診斷
理療學
婦產科學
臨床肝移植
胸外科學
針灸學
中醫診斷學
中醫兒科學
中醫養生學
中醫外科學
中醫眼科學
中醫內科學
飲食營養學
中西醫結合耳鼻喉科學
中藥基本理論知識
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婦科學
流行病學
病理生理學
醫學統計學
心臟病學
醫學心理學
預防醫學
醫用化學
醫學遺傳學基礎
呼吸病學
實驗動物科學
神經精神疾病診斷學
內分泌學
口腔科學
血液病學
老年學
普通外科學
泌尿外科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