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鮮屬

白鮮屬

白鮮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有濃烈特殊氣味。葉互生,奇數羽狀複葉,小葉對生,密生透明油點。總狀花序頂生,花梗基部有苞片1枚;萼片5,基部合生;花瓣5片,兩側稍對稱,下面一片向下垂,其餘4片向上斜展;雄蕊10枚,著生於花盤基部四周,花絲分離;雌蕊由5個心皮組成,花柱線形,柱頭略增粗,每心皮有著生於腹縫線上的胚珠3或4顆。成熟果(蓇葖)開裂為5個分果瓣,分果瓣2瓣裂,其頂部有尖長的喙,內有種子2-3粒,內果皮近角質;種子近圓球形,一端略尖,黑色,有光澤,胚乳肉質,子葉增厚,胚根短。

(概述圖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鮮屬
  • 拉丁學名:Dictamnus L.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薔薇亞綱
  • :無患子目
  • :芸香科
  • 亞科:芸香亞科
  • :白鮮屬
  • 物種數量:5種
  • 中國植物志:43(2):91
地理分布,所有物種,白鮮簡介,

地理分布

分布於歐洲和亞洲北部,我國有白鮮D. albus L. 1種,產西北部至東北部,南至江西北部。

所有物種

白鮮簡介

白鮮〔本草綱目〕八股牛、山牡丹、白膻、牡羊鮮、白蘚皮、羊蹄草、地羊鮮、好漢拔、金雀兒椒(東北各省),千斤拔、臭哄哄(山東),大茴香、臭骨頭(江蘇)
莖基部木質化的多年生宿根草本,高40-100厘米。根斜生,肉質粗長,淡黃白色。莖直立,幼嫩部分密被長毛及水泡狀凸起的油點。葉有小葉9-13片,小葉對生,無柄,位於頂端的一片則具長柄,橢圓至長圓形,長3-12厘米,寬1-5厘米,生於葉軸上部的較大,葉緣有細鋸齒,葉脈不甚明顯,中脈被毛,成長葉的毛逐漸脫落;葉軸有甚狹窄的冀葉。總狀花序長可達30厘米;花梗長1-1.5厘米;苞片狹披針形;萼片長6-8毫米,寬2-3毫米;花瓣白帶淡紫紅色或粉紅帶深紫紅色脈紋,倒披針形,長2-2.5厘米,寬5-8毫米;雄蕊伸出於花瓣外;萼片及花瓣均密生透明油點。成熟的果(蓇葖)沿腹縫線開裂為5個分果瓣,每分果瓣又深裂為2小瓣,瓣的頂角短尖,內果皮蠟黃色,有光澤,每分果瓣有種子2-3粒;種子闊卵形或近圓球形,長3-4毫米,厚約3毫米,光滑。花期5月,果期8-9月。
產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東、河南、山西、寧夏、甘肅、陝西、新疆、安徽、江蘇、江西(北部)、四川等省區。生於丘陵土坡或平地灌木叢中或草地或疏林下,石灰岩山地亦常見。朝鮮、蒙古、俄羅斯(遠東)也有。
本種在世界範圍內的專著上曾將之劃入白花白鮮 D. albus L. 的亞種,亦即地理亞種,也有將之作為變種的。我們認為,作為地區性植物志時,將它作為種的等級似較恰當。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的白鮮注釋:“鮮者,羊之氣也,此草根白色,作羊膻氣,其子累累如椒”。根皮製乾後稱為白鮮皮,是中藥。味苦,性寒。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殺蟲,止癢。治風濕性關節炎、外傷出血、蕁麻疹等。
有將豆科錦雞兒屬某種Caragana sp. 的根皮充作白鮮皮。
葉含精油δ-limonene、δι-limonene、estragole, 含油量約0.5%。根含生物鹼choline、dictamnine、skimmianine、trigonelline;又含limonoids: obacunone、frax-inellone、dictamnolactone、dictamnolide;香豆素:psoralen、xanthotoxin 及谷甾醇sitosterol。
《藥典》。【蒙藥】根皮治療濕熱瘡毒,濕疹,皮膚瘙癢,蕁麻疹,疥癬,濕熱黃疸,風濕痹痛,陰癢;外用治淋巴結炎,外傷出血《蒙植藥志》。【朝藥】根皮、果實及全草用於外傷出血,溫濕熱關節炎,皮膚瘙癢,黃疸,大腸炎,小兒驚攣《朝藥志》。根皮治熱風毒瘡,疥癬,皮膚痒疹,風濕痹痛,黃疸;外傷出血《朝藥錄》。白可森,白可森皮:根皮治療外傷出血,溫熱性關節炎,皮膚瘙癢,黃疸,大腸炎,小兒痙攣;全草用於祛痰和腳氣病;種子用於止咳《民族藥志三》。
根皮(白鮮皮):苦,寒。清熱燥濕,祛風解毒。用於濕熱瘡毒,黃水淋漓,濕疹,疥癬瘡癩,風濕熱痹,黃疸尿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