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刨泉白馬寺

白馬刨泉白馬寺

寺院東靠山,西傍靈丘城通往嶺底的大道。寺前的乾石板上有一突突清泉。

泉水冬夏不斷。附近的山上有二個倒按下頭的大石人,有一棵擰得象麻花一樣的古老的大松樹。

相傳漢文帝劉恆(公元前202年一157年)在代王城(今河北蔚縣境內)為王時,有一次他騎一匹白馬外出巡視,察看民情,決心勵精圖治,讓百姓安居樂業,永享太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馬刨泉白馬寺
  • 地理位置:位於靈丘縣城西北五十餘里處
  • 典故出於:漢文帝劉恆
  • 朝向:坐北朝南
歷史典故,傳奇故事,

歷史典故

這一天,他帶著幾名隨從到了詔閣境內(即靈丘境內),當時正是六月天,太陽如火一般炎熱。他們過了詔閣城,又走了大約五十多里,到了西淤地(即白馬寺),人馬都疲憊不堪,尤其渴得要命。可他們卻處在前不見人煙,後不見莊園的境地。怎么辦呢?大夥都沒有辦法,只好忍著痛苦。漢文帝非常焦急。
在此關鍵時刻,只見白馬先仰天長嘯幾聲,然後抬超前蹄就地在石板上"崩崩"地刨起聲音,不幾下便刨出一個坑來。劉恆及眾人看到這個情景,都不覺怔在那裡,只是瞪著眼睛驚奇地看。好厲害的馬蹄呀!這匹馬刨幾下,低下頭聞一聞,再刨刨,再聞聞,似乎下面有什麼香甜的東西。不一會兒便將有板刨透,冒出一股清澈的泉水來。眾人欣喜萬分,飽飽地痛飲了一頓。
劉恆不禁說:"天助我也!"說罷跪在清泉前朝天膜拜,眾人也即了頭。此後,為了紀念白馬刨泉救主這件事,就在這兒蓋了廟,定名"白馬寺"。有古詩曰:
"水窪駝能識,而今自馬傳。
四蹄頻蹴地,一眼忽飛泉。
騰跡燕雲外,奇蹟魏晉前。
花驄今已去,入耳響渭渭。"

傳奇故事

白馬寺村當中,有一棵大楊樹,挺拔茂盛。在抗日戰爭期間,八路軍游擊隊到白馬寺休息了一會兒就走了;不料卻被一個漢奸發現,他以為游擊隊還在村子裡,就跑到日本鬼子那裡告了密。當天晚上,從古之河的踞點裡開出很多的鬼子兵和偽軍不把白馬寺村圍了個水泄不通。鬼子正要摸黑偷偷進村時,忽然村中的大楊樹上亮起了一個大紗燈,把白馬寺村的大街小巷照得通明。日本鬼子很講迷信,他們也覺得奇怪。亮著燈,他們當然不敢輕易進村了。鬼子等著燈滅,可這盞燈一夜也沒滅。天明鬼子撤走,那盞燈也無影無蹤了。又過了一天,日本鬼子的指揮官帶了幾桌供菜,還親自來到大楊樹前上供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