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寺(浙江省溫州市白雲寺)

白雲寺始建於晉代(公元265-420年),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永嘉場人衡府長史王光蘊編的《溫州府志》載有白雲寺名。

吹台山風景區的白雲山,常是雲氣靄靄,故名。山上雲聚 雲散,飛煙緲緲;山中白雲寺,四周翠竹茂林,素以“寺深不知處”著稱。
據傳,白雲寺始建於晉代(公元265-420年),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永嘉場人衡府長史王光蘊編的《溫州府志》載有白雲寺名。清時,永嘉詩僧宗相和尚曾遊歷白雲寺設壇講法。據寺內《重建白雲寺碑記》稱,解放前,該寺已是破舊不堪,寺內野草叢生,佛堂空空,一片荒涼。一九八七年,有三位七旬老人駐此,歷經五載苦心籌募,重修了寺宇。隨著吹台山 風景區的開發,古寺也迎來生機。白雲寺,其建築基本上保存了明清藝術風格,磚木結構, 飛檐斗拱,古樸而莊嚴。該寺占地約600平方米,周圍二米高。跨檻進步道坦,中見一方鼎式銅質香爐,左右為廂,旁有椅子供遊人香客休憩。大雄寶殿聯:“悟界豁來翠竹舞,祥心靜處白雲閒”頗為雅致入禪意。
寺後院有一塊浙南地區珍奇罕見的石雕跌坐佛像群,共10尊,高約0.5米,寬0.8米。中間為一尊大佛像,原左右各有6尊,現左側已佚失3尊。佛像之下有五塊經磚,其質地青色,上面的凸刻經文“南無薩哆喃三藐三菩陀俱胝喃提侄他嘹折隸主準提婆婆口”,甚為珍重。因天長地久,經風雨吹刷侵蝕,部分文字己模糊不清。寺內還有石水缸、石腳盂、碾米磨粉用的石礱、石搗臼。可以想像當年該寺一片繁榮昌盛景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