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锺山

白锺山(?—1761)字毓秀,漢軍正藍旗人,清朝大臣。雍正初,自戶部筆帖式遷江南山清里河同知。累擢江蘇布政使。奏:“狼山、蘇松二鎮駐地距蘇州俱遠,軍糈挽運維艱,請就所駐及附近州縣配給。崇明孤懸海外,地不產米,請由江、廣採運,撥萬石貯崇明倉,備平糶。海濱漲出沙洲,民人占居,當築土墩以避潮患。”從之。十二年,授南河副總河,旋擢河東河道總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锺山
  • 逝世日期:1761
  • 職業:清朝大臣
  • 性別:男 
簡介,履歷,

簡介

白锺山(?—1761)字毓秀,漢軍正藍旗人,清朝大臣。雍正初,自戶部筆帖式遷江南山清里河同知。累擢江蘇布政使。

履歷

乾隆元年,奏:“河標兵駐濟寧,無倉儲,每稱貸貴糴。請以生息銀二千七百有奇買谷四千石,設倉存貯,春借秋收。”又奏:“豫東河防,水落時,當堵塞支河。伏秋水漲,購料募夫,每慮不及。請發河南、山東司庫銀分存鄭州及武陟、封丘、曹、單諸縣,永遠貯備。”皆從之。
四年,疏言:“漳水舊自直隸入海,康熙四十五年,引漳入衛濟運,故道漸淤,全歸衛河,勢難容受。嗣於德州哨馬營建滾水壩,開引河泄衛水,由鉤盤河達老黃河入海。然漳、衛二水隨時淤塞,虛糜帑金。漳水舊有正河、支河,應擇易浚者復其故道。於館陶建閘,衛水大,聽漳入海以防漲;衛水小,分漳入衛以濟運。”奏入,命大學士鄂爾泰詳議,議在丘縣東和爾寨村承漳河北折之勢,接開十餘里,至漳洞村入舊河;因於新河東流入衛處建閘,以時啟閉,上從之。時漕運總督補熙請造十丈大船,運河當以水深四尺為則。白锺山謂:“徬河無源之水,雨至而後泉旺,泉旺而後河盈。上徬閉、下徬啟,則下徬倍深,上徬倍淺。各徬相距遠近不均,水近者深,則遠者必淺。以人役水,以水送舟,必不能均深四尺。”侍郎趙殿最又請於館陶、臨清各立衛河水則,白锺山謂:“尺寸不足,將衛輝民田渠徬盡閉,致妨灌溉,事既難行,尺寸既足,將官渠官徬盡閉,來源頓息。下流已逝,運河之水亦立見消涸。二者均屬非計。”議並寢。
八年,調江南河道總督,疏言:“石林口堵築堅固,大溜直趨下流。黃村、韓家塘等處新築子堰,恐不足抵禦,於對岸濬引河,導溜南注,並加厚子堰,派兵駐防。”又奏言:“葦盪左右兩營,歲輸柴二百二十五萬束。積久生弊,輪運不齊。請禁兵民雜采,定采葦期限,濬運柴溝渠,編柴船幫號。”皆允行。十一年,御史楊開鼎劾:“白锺山出納忄堅吝,任情駁減,用損工偷,縱僕役婪索。陳家浦決七百餘丈,止稱二十餘丈。興築延緩,阜寧、鹽城二縣受其害。”命高斌會尹繼善按治,以開鼎從。尋覆奏駁減、婪索無實據,惟陳家浦漫口沖刷,貽害累民。上召白锺山詣京師,奪官,效力河工。總河顧琮復論白锺山措處失當,上命籍其貲逾十萬以償。
十五年,授永定河道。十八年,河決張家路,命從尚書舒赫德往勘。旋命以按察使銜協辦南河事。十九年,復授河東河道總督。二十年,署山東巡撫。請罷孔氏世襲曲阜知縣,上命改授世襲六品官。尋奏濟寧以南積水未消,請緩開汶河大壩,疏濬下遊河道。上命白锺山往勘南河,文武各官聽調遣。
二十二年,調江南河道總督,疏言:“自河決張家路,沙停河淤,下流不暢,南高北窪。迨孫家集複決,河底益高。黃河受病,率由水勢側注北岸,沖刷溝槽。惟有南北分籌,南宜疏,北宜築。築則支河不致奪溜,疏則稍分有餘之水勢,庶徐州得以少安。臣與河臣張師載商榷,以為南岸長灘較北岸更險,必於橫亘處濬引河,導溜歸中,岸堤益加高厚。北岸無堤,漫水如梁家馬路、徐家莊等處支河數十道,及黃家莊、郭家堂等處漫槽矮灘,宜築土壩。水平則收束以刷正河,水漲則平漫平消,不至沖槽奪溜。並於孫家集培堤增壩,以為重障。駱馬湖北受蒙陰山水,西受微山湖水,其尾閭在六塘河。上游湖堤在在殘缺,亟應修補捍防。”皆從之。荊山橋工竟,議敘。奏言:“寧夏上遊河水陡漲,急報下游防範。正陽關為淮水上下關鍵,應仿寧夏水報法,派員專司其事。”又奏:“上江諸水皆歸安河以達洪澤湖。安河間段淤淺,連年水患由此。宜多募漁船,伐蘆撈泥,俾尾閭一通,上游皆有去路。又歸仁堤下舊有涵洞,穿鮑家河以達安河,久經湮塞。擬開浚分林子河一支,則安河進水之地亦有所分,患可漸減。”報聞。二十三年,加太子少保。二十六年,卒,贈太子太保,賜祭葬,謚莊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