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蠟蚧

白蠟蚧

白蠟蚧(Ericerus pela Chavannes),屬半翅目蠟蚧科白蠟蚧屬的一種昆蟲,俗稱白蠟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蠟蚧
  • 拉丁學名:Ericerus pela Chavannes
  • 別稱:白蠟蟲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半翅目
  • 亞目:胸喙亞目
  • :蠟蚧科
  • :白蠟蚧族
  • :白蠟蚧屬
  • :白蠟蚧
  • 分布區域:全國各地均有發生
形態特徵,雌蟲,雄蟲,卵和幼蟲,生長環境,分布範圍,分布與危害,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白蠟蚧是蠟蚧科昆蟲中的 1種,俗稱白蠟蟲。雌成蟲半球形,蟲體腹面膜質、觸角6節,其中第3節最長。足小,轉節的刺毛較長。跗節和脛節的長度略相等。爪具小齒,爪冠毛頂端膨大。胸氣門發達,氣門口較寬。氣門腺路由五孔腺組成,數量很多。氣門刺常有11根,圓錐形,頂端較鈍,長短不一,其中有幾根較長而強勁。多孔腺分布在蟲體腹面的腹中部,數量較多而密集。管狀腺發達,分布於蟲體背、腹兩面,在腹面主要分布在蟲體邊緣,數量很多,形成寬頻。蟲體背面分布有短而粗的圓錐形小刺,其頂端尖銳。
雌蟲常分散單個生活;雄幼蟲則密集成群,固著在寄主枝條上生活,其所分泌的白色蠟質覆蓋物極豐富,圍繞樹枝,似裹敗絮,經提制即成白蠟,是工業和醫藥及某些生活用品的重要原料物資。中國人工飼養和繁殖白蠟蚧具有悠久的歷史。四川、雲南、貴州均為中國白蠟的重要產區。目前白蠟蟲養殖已遍布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福建、浙江、江蘇、陝西等省(區)。
主要寄主植物有女貞、小葉女貞、白蠟樹、水蠟樹、秦皮、漆樹及槿等,都是中國南方常見樹種,因此白蠟蚧的養殖和白蠟生產成為中國南方農村副業之一。
危害狀危害狀
危害狀危害狀
白蠟蚧雄幼蟲白蠟蚧雄幼蟲

雌蟲

雌蟲常分散單個生活;雄幼蟲則密集成群,固著在寄主枝條上生活,其所分泌的白色蠟質覆蓋物極豐富,圍繞樹枝,似裹敗絮,經提制即成白蠟,是工業和醫藥及某些生活用品的重要原料物資。中國人工飼養和繁殖白蠟蚧具有悠久的歷史。
懸鈴木方翅網蝽懸鈴木方翅網蝽
雌成蟲:無翅,體長1.5mm,產卵期可長到15mm;雌成蟲受精前背部隆起,受精後蟲體膨脹成半球形,外殼較堅硬,紅褐色;觸角6節,其中第3節最長。
白蠟蟲的雌性成蟲剛成熟時,胸部背面隆起,形似半邊蚌殼,蟲體背面淡紅褐色,散生大小不等的淡黑色斑點,腹面黃綠色。體長1.5毫米左右,體寬1.3毫米左右。雌成蟲老熟時,體背急劇凸起呈半球形,體色暗褐光亮,不規則黑斑隨之增大,體長約1厘米,體寬7—8毫米。也有比這更大的。死蟲體壁皺縮變硬,黑斑色淡不明顯。
雌成蟲體節在背面完全癒合,不能區分。雌蟲蟲體腹面膜質內凹,由於緊貼植物枝條著生,因而可以區分背腹兩面。背、腹壁的體緣具皺褶,稱緣褶,緣褶上有成行排列的緣毛或緣刺,藉以貼住植物表面。口喙1節,前端尖細,長針形,由喙基片、喙(下唇)和口針三部分組成。口針4根,細長而捲曲,藏於中胸和後胸腹板間的袋狀口針囊中。單眼小,不發達,位於頭端二側邊緣,左右各一,如小球狀,近乎圓形。觸角6節,上有圓形感覺孔和細而尖的剛毛;第三節最長,越往外面越細,呈長錐形,第6節上生二組粗鈍的感覺毛。足小,各節分明,轉節具有一長刺毛,脛節跗節約等長,跗節一節,有一對跗冠毛和一爪,爪具小齒和一對爪冠毛。胸部有兩對發達的氣門,喇叭狀,輕微內陷成氣門陷。從氣門到相對的體緣由一條五孔腺組成的氣門腺路,數量很多。近體緣的一端具有 11根粗刺,稱氣門刺,著生氣門刺的體緣稍為凹人。腹部可見7節,各節上均無氣門。腹部後端中央有一縱向分裂,稱臀裂。肛門開口於臀裂基部的背面,位於第十與第十一腹節之間,為一簡單的小圓孔,圓孔四周骨化成為十分發達的肛環,肛環上著生8根細長的肛環肛毛。肛門上蓋有一對三角形硬化板,稱肛板,肛板上生有細毛。腹部腹面第七與第八節之間有一穴狀凹陷,稱陰門。陰門周圍常有盤狀陰門腺分布。陰門和陰門盤狀腺的存在是區別雌成蟲最重要的標誌。
白蠟蟲的泌蠟腺分為圓盤狀腺和管狀腺兩種類型,圓盤狀腺也叫孔腺,以五孔腺和多孔腺為主(腺口圓形,中心有一小孔,四周另有5個或5個以上小孔圍繞);管狀腺似細管狀。五孔腺以氣門附近為多,多孔腺數量較多,密集分布於蟲體腹部腹面中部;管狀腺蟲體背、腹兩面均有,在腹面主要分布於蟲體邊緣,數量也多,常集成寬頻。蟲體背面分布有短而粗的圓錐形小刺,其頂端鈍圓。

雄蟲

雄成蟲:體長2mm,翅展5mm,頭淡褐色,觸角絲狀10節;腹部灰褐色,末端有等長的白蠟絲2根。

卵和幼蟲

卵:多呈長橢圓形,長約0.4mm,寬0.25mm;雌卵紅褐色,雄卵淡黃色。
若蟲:卵形,體長平均0.70mm,寬0.41mm。國內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福建、浙江、江蘇、陝西等省(區)。主要寄主植物有女貞、小葉女貞、白蠟樹、水蠟樹、秦皮、漆樹及槿等,該蟲可危害女貞和白蠟屬的多種植物,以刺吸植株汁液為害為主,常造成樹體衰弱,枝葉枯死,嚴重時可導致樹木死亡。

生長環境

該蚧一年發生1代,以受精雌成蟲在枝條上越冬。翌年3月雌成蟲蟲體孕卵膨大,4月上旬開始產卵,卵期7天左右。上海地區白蠟蚧若蟲期與小葉女貞花期相吻合。初孵若蟲在母體附近葉片上寄生,2齡後轉移至枝條上為害,雄若蟲固定後分泌大量白色蠟質物,覆蓋蟲體和枝條,嚴重時,整個枝條呈白色棒狀。10月上旬雄成蟲羽化,交配後死亡。受精雌成蟲體逐漸長大,隨著氣溫下降,陸續越冬。報報導,大連地區6月下旬為若蟲孵化盛期,昆明地區無越冬現象,3月中旬若蟲開始孵化。連續高溫乾旱或連雨綿綿不絕,可造成若蟲大量死亡。

分布範圍

據《中國農書》記載:國外第一個知道白蠟蟲的是英國耶穌會傳教土特里高爾特,他在1651年記述過我國東南沿海各省摘取白蠟的事情。其後不久,中國放養白蠟蟲的訊息就傳到了歐洲。1853年,洛克哈特將白蠟樣品連同白蠟蟲從上海送到英國供作研究。1913年,美國人威爾遜對四川省的白蠟進行了考察,發表了《在中國西部的白蠟蟲現況》的報告。
蟲白蠟
在分類工作方面,1848年法國人沙畹首先將白蠟蟲鑑定為介殼蟲的一個新種,他採取我國湖南白蠟蟲產區的地方語音(“白”字音“配”),將種名命名為pe-la一詞,將它放入Coccus屬之內。這個新種Coccus pe-la,sp.nov.發表在《法國昆蟲學會會報》上。1858年,法國人顧愛潤重新進行鑑定,將白蠟蟲訂正為:Ericerus pela (Chavannes),沿用至今。
蟲白蠟蟲白蠟
按照我國著名昆蟲學家周堯教授的昆蟲分類系統,白蠟蟲的分類位置排列如下:
昆蟲綱、同翅目、蚧亞目、蚧總科、蠟蚧科、白蠟蚧屬、白蠟蟲
蚧亞目的昆蟲一般叫做“介殼蟲”。是一個高度特化的類群,雌雄異形,形態結構變化多樣。雌蟲無翅,足纖弱或退化,在發育成熟後極少移動,常營固定生活。體節常不明顯,頭、胸部癒合。腹部末後幾節常難區分。也有腹部第一和第二節與頭胸部合併的。雄蟲只有一對翅,翅薄而幾乎沒有翅脈。口器退化,無喙和口針。因其生命短促,故在野外不易發現雄成蟲。蚧亞目全部植食性,多數種類為多食性,如吹綿蚧的寄主就有40多科100多種,是國際上重要檢疫對象。
蚧總科的種類相當豐富,全世界已被描述和命名的約有4000餘種,分別隸屬於18個科550個屬。我國已記載的約有400餘種,如紅蠟蚧在全世界約為害35科64種植物,在我國產茶區是重要害蟲之一。
蠟蚧科已知850餘種,除白蠟蟲外,都是害蟲。如蠟蚧屬、軟蠟蚧屬、綿蠟蚧屬、球蠟蚧屬等都是重要的屬,其中有很多農、林業生產上的大害蟲。
白蠟蚧屬的形態特徵是:蟲體裸露,半球形或球形,表皮堅硬。氣門刺超過3根。本屬僅記載一種,即白蠟蟲,是我國傳統特產的資源昆蟲之一。白蠟蟲與白蠟生產是當前我國西南各省農村、山區的重要副業。
白蠟蟲的雌、雄變態差別顯著,雌蟲屬於漸進變態,生活史中無蛹期。雄蟲屬於完全變態,幼蟲至成蟲之間夾人一個蛹期。
白蠟蟲的生態可塑性很大,常因不同地域、氣候因素、寄主種類和寄生部位等環境條件的變動而產生出生物學和生態習性等方面的改變,甚至會進一步影響到形態方面的差異。這些都是在全國各地生產過程中容易遇到的具體問題。

分布與危害

國內分布廣泛。為害長葉女貞、女貞、日本女貞、小葉白蠟、洋白蠟、水蠟、雪松、柑橘、山茶和柚子等。以成蟲、若蟲在寄主枝條上刺吸為害,造成樹勢衰弱,生長緩慢,甚至枝條枯死。

防治方法

(1)加強養護管理 加強蟲情調查,及時修剪被害嚴重的蟲枝,發生較多時,可用毛刷刷除蟲體。
白蠟蚧白蠟蚧
(2)保護和利用天敵 如花翅跳小蜂、食蚧蚜小蜂、瓢蟲和捕食蟎等。
(3)藥劑防治 若蟲孵化期噴施狂殺蚧或45%滅蚧可濕性粉劑100倍液防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