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蘞散(《肘後備急方》)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蘞散,中醫方劑名。出自《肘後備急方》卷三,名見《備急千金要方》卷八。主治中風腫痹,風痹筋急,肝痹(①《肘後備急方》:中風腫痹虛者;②《備急千金要方》:風痹腫筋急,展轉易常處;③《永樂大典》引《風科集驗》:肝痹)。

基本介紹

  • 名稱:白蘞散
  • 出處:方出《肘後備急方》卷三,名見《備急千金要方》卷八
  • 組成:白蘞、附子
  • 主治:中風腫痹,風痹筋急,肝痹(①《肘後備急方》:中風腫痹虛者;②《備急千金要方》:風痹腫筋急,展轉易常處;③《永樂大典》引《風科集驗》:肝痹)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方義,使用注意,附註,附方,

組成

白蘞二分,附子一分

用法用量

上為末。每服半刀圭,一日三次。

主治

中風腫痹,風痹筋急,肝痹(①《肘後備急方》:中風腫痹虛者;②《備急千金要方》:風痹腫筋急,展轉易常處;③《永樂大典》引《風科集驗》:肝痹)。

方義

風痹者,行痹也,關節痛而遊走;肝痹者,筋痹復感於邪,傳入於肝所致,其證筋急而爪枯。本方白蘞辛苦甘而氣涼,辛可散風,苦能燥濕,甘則緩急,性雖微涼,然得附子辛熱之氣,亦自消散也。且附子能溫經散寒、搜風止痛,故二藥相合,用於痹、肝痹者宜矣。

使用注意

《外台秘要》:忌豬肉、冷水。

附註

《備急千金要方》本方用法:每服半刀圭,酒下,一日三次,不知增至一刀圭,身中熱行為候,十日便覺。

附方

名稱:白蘞散
組成:白及、白蘞、絡石各半兩(取乾者)
用法:上為細末。乾摻瘡上
主治:斂瘡
出處:《雞峰》卷二十二
名稱:白蘞散
組成:白蘞、白及、黃芩、當歸、芍藥、吳茱萸各半兩
用法:上為細末。看瘡多少,用生蜜調膏,攤紙上,先用鹽湯熱些洗了拭乾,貼瘡,一日換一次
主治:腎臟風毒流注,腳膝生瘡,痛癢有時
出處:《雞峰》卷四
名稱:白蘞散
組成:白蘞(炮)、當歸(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臍)各半兩,黃芩(去黑心)、乾薑(炮)、天雄(炮裂,去皮臍)各一兩,羊躑躅半兩(蒸熟,炒乾)
用法:上為散。每服半錢至一錢匕,酒調下,一日三次
主治:風,頭項及面上白駁,漸長如癬,但白紅色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八
名稱:白蘞散
組成:白蘞(末)三分,白及(末)半兩,生油麻二合(生搗)
用法:上為末。更用蒸蘿蔔一個,爛研一處,以酒調似稀膏。先以童便洗,後便塗之
主治:①《聖惠》小兒凍手,皴裂成瘡;②《普濟方》:凍瘡,偏發耳上及手足,令焮腫生瘡
出處:《聖惠》卷九十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