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蓮教農民起義遺址

白蓮教農民起義遺址位於河南省虞城縣,該遺址位於大侯鄉金樓村,村中現有“千人井”一眼,村東有“萬人坑”一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蓮教農民起義遺址
  • 地點:河南省虞城縣
  • 屬於:大侯鄉金樓村
  • 類別:遺址
簡介,歷史,意義,

簡介

金樓原名叫金家樓,亦叫郜家寨,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白蓮教主郜守正在金樓樹起起義大旗,計畫先取馬牧(今虞城縣城),後占歸德府(今商丘市)。

歷史

白蓮教是一個劫地主、抗官府、滅洋人、打清兵的革命組織,與捻軍有密切的聯繫並聯合抗清。郜守正是金樓人,他和弟妻郜姚氏,皆是白蓮教首領,郜家三世在白蓮教,其父和祖父都被清政府慘害,所以郜守正深懷仇恨,積極組織抗清活動。
金樓起義引起了清政府的極大重視和恐慌,曾多次派譴河南大臣毛昶熙、御史尹耕雲和南陽總兵圖塔納等攻打金樓,但屢遭慘敗。最後改派曾格林沁,率領數萬大軍鎮壓金樓起義,但金樓起義軍頑強堅守陣地。官軍屢攻不進,於是便在寨外築起炮台,數百門大炮日夜向金樓轟擊達三個月之久,俗稱“炮打金樓”,把金樓寨內的房屋幾乎炸平。郜守正在突圍中陣亡,其弟妻郜姚氏率領起義軍繼續作戰,在外無救兵,內無糧草的情況下,頑強禦敵,及至寨堡炸平,清兵入內,展開激烈巷戰,終因寡不敵眾,起義失敗。
據史料記載,清兵入寨後,“計殺一千四百餘口”。郜姚氏之子,“年十三,牽至,見諸師無懼色,拒跪而引頸自刃。”

意義

金樓起義雖遭失敗,卻充分顯示了農民起義軍反帝、反封建、反階級壓迫的英雄氣概,鼓舞了人民的鬥爭意志,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