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茆鎮(白茆)

白茆鎮

白茆一般指本詞條

白茆鎮隸屬於安徽省蕪湖市鳩江區,位於鳩江區西部,轄兩個江心洲黑沙洲天然洲),東與蕪湖市鳩江區湯溝鎮相接,南與繁昌縣、三山區隔江相望,西北與無為縣相連。境內因一洲盛產蘆葦,白茅一片,故稱“白茆洲”。以種植棉花、油料、蔬菜、瓜果等經濟作物為主的農業大鎮,有“安徽省農業狀元”之美譽,農業產業化蓬勃發展,村村通廣播、電視,移動、固話。著名的“六洲暴動”發源地,愛國人士胡竺冰故居被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319省道、塔江路、江湯路貫穿全鎮,現有一座萬噸級長江深水碼頭,已開工建設的蕪湖二橋穿境而過,水陸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生態旅遊、長江岸線資源十分豐富,開發潛力巨大,是投資農副產品深加工、倉儲物流、船舶製造、休閒度假的理想之地。白茆鎮原屬蕪湖市無為縣管轄,2014年4月1日,經安徽省政府同意,省民政廳批覆同意蕪湖市鳩江區與無為縣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將無為縣的白茆鎮劃歸鳩江區管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白茆鎮
  • 外文名稱:Baimao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鳩江區
  • 政府駐地:江壩社區
  • 電話區號:0553
  • 郵政區碼:238321
  • 地理位置:安徽省蕪湖市鳩江區西部
  • 面積:123平方公里
  • 人口:約9萬人
  • 方言:江淮官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黑沙洲
  • 機場:合肥新橋國際機場,蕪宣機場(在建)
  • 火車站:蕪湖站、蕪湖北站
  • 車牌代碼:皖B
  • 革命事跡:六洲暴動、三棚起義
鄉鎮簡介,歷史沿革,基礎建設,產業結構,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媒體優勢,人口數據,

鄉鎮簡介

白茆鎮位於安徽省蕪湖市鳩江區西部,與繁昌縣、三山區隔江相望系長江沖積洲,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轄區面積123平方公里,耕地約7萬畝,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總人口88888人。主產蔬、棉、油。
白茆鎮是農業大鎮。從1992年起,先後被部、省授予“村鎮建設先進鎮”、“全省先進集體”、“省科教先進單位”,被蕪湖地委行署、鳩江區委、區政府授予“明星鄉鎮”、“紅旗鄉鎮黨委”稱號。
該鎮企業總數1267個,其中鎮辦企業22個.躋身安徽省鄉鎮企業20強的“江星集團”,年產值超億元,被評為省“明星企業”:“露仙公司”,生產的“露仙”牌系列醬菜,榮獲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產品遠銷到東南亞、西歐等地的16個國家。
幾年來,鎮黨委、政府一直堅持“農工貿,一體化”的方針,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富民強鎮”為目的,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努力組織實施流通、品牌、農業產業化三項工程,帶領全鎮人民業已把白茆鎮建設成為初具規模的現代化新城鎮

歷史沿革

1992年將江壩、紅旗、六洲3個鄉合併設立白茆鎮。
1996年,白茆鎮面積101平方千米,人口6.6萬人。
2005年末,撤銷黑沙洲鄉,併入白茆鎮。現轄永勝、天然、二壠、三壟、新園、旭光、義圩、仔洲、大江、南壟、套北、浹南、七洲、群利、新樹、五號、東流等17個行政村和江壩、六洲、三官殿、黑沙洲等4居委會。
2011年白白茆鎮隨無為縣劃入蕪湖市。
2014年4月1日白茆鎮劃歸蕪湖市鳩江區,於4月3日正式掛牌。

基礎建設

全鎮有完中1所(蕪湖市六洲中學),國中3所(白茆中心學校、六洲國中、黑沙洲國中),完小12所,教學點10個,一等甲級醫院1所,村醫療室26個,8800KVA供電所一座,程控電話9000門,有線電視5000戶。北依無為通江大道,南瀕長江黃金水道,有2000噸位級深水港一座。境內公路村村相通,交通便捷,物產豐富。被原巢湖地委行署、縣委、縣政府授予“明星鄉鎮”、“紅旗鄉鎮黨委”稱號。
蕪湖市六洲中學始建於1959年。為了紀念無為東鄉著名的“六洲暴動”,1959年7月12日,無為縣委發布檔案,在“六洲暴動”舊址與“黨外布爾什維克胡竺冰烈士故居所在地,正式建立“安徽省無為六洲初級中學”。1971年春學校改為完全中學。1978年學校更名為“安徽省無為六洲中學”,原省政協主席張愷帆同志為學校題名。2003年學校國中部脫鉤,成為一所農村普通高中。2007年8月學校升格為市級示範性普通高中。2014年因行政區劃調整,學校更名為“蕪湖市六洲中學”。
學校地處長江之濱,占地面積百餘畝。現有教職工113人,其中高級教師19人,一級教師35人。1人被授予“全國優秀教師”稱號,4人被評為省優秀教師,1人獲市級“教壇新星”稱號,1人獲得市級“骨幹教師”稱號;30多人次獲縣級以上表彰。學校現有3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000多人。學校現有兩幢教學樓,一幢科技樓,兩幢學生公寓樓,一幢逸夫樓,兩幢學生公寓,一幢學生食堂,一個300米跑道的標準化運動場,六個標準化籃球場和兩個排球場。學校裝備了標準化的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微機室、語音室、電教室、圖書室、閱覽室、多媒體教室等;校園綠化、美化布局合理、景點別致,文化氣息濃郁。學校已形成了“誠恆、務實”的校訓,“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風,“敬業、博學、身正”的教風,“刻苦、多思、文明、守紀”的學風。
多年來,學校教育教學成果顯著。學校先後榮獲省電化教育一類達標學校、省級校務公開先進單位、省一級檔案管理先進單位、省級校報校刊評比一等獎、市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示範學校、市級綠色學校、市級文明單位、市級花園式學校稱號、市級教學成果進步獎、市級普通高中教學優勝獎、市級“五四紅旗團委”稱號;縣級綜合評估先進單位、縣級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縣教科研先進單位;在無為縣歷屆田運會上均取得可喜成績,並為高校輸送了一大批體藝特長生。學校獲得省級“三好學生”數名,在全國及省市級中學生數學、英語、化學和讀書徵文比賽中獲獎數十名。近幾年學校連續超額完成了縣教育局下達的高考二本指標任務,多次榮獲無為縣人民政府頒發的“教學成果獎”和“縣長獎勵基金”。50多年來,學校為國家和地方培養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質的人才。

產業結構

長江沖積洲生產的蔬菜,長江水養殖的魚類以及圩堤灘涂草場上的牛羊和家禽都是"綠色產品".富饒的土地產出,與通江達海的便捷交通條件,使白茆成為長三角經濟區域的綠色食品產業基地成為可能.白茆的蒜苔、乳瓜、蔞蒿甜玉米以及水產品已經成為周邊各大中城市市民的搶手貨.白茆除了農業資源以外,還有極具魅力的長江岸線資源.在全縣113公里長江岸中,白茆占35公里,起碼有10公里的長江岸線,能建多座深水碼頭,能造萬噸級船舶,塔江路順利通車,沿江高速公路的建成,白茆必將迎來船舶製造業、倉儲運輸業、物資集散業的春天。這是白茆經濟發展更重要的增長極。

經濟發展

2011年實現地方生產總值10.3億元,較2006年增加7.1億元,年均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5.5億元,較2006年增加4.7億元,年均增長31%;工業總產值5.9億元,較2006年增加4.7億元,年均增長2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億元,較2006年增加1億元,年均增長24%;農業總產值4.5億元,較2006年增加2.1億元,年均增長12%;2011年實現財政收入1314.5萬元,按可比口徑計算,較2006年增加926.5萬元,年均增長39.1%。2011年居民存款餘額4.9億元,貸款餘額3.5億元。
白茆鎮堅持以調整農業結構為主線,以農民增收為目的,擴蔬壓棉、發展畜禽、做強水產業,適度發展林業,農業和農村經濟快速發展。2011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8320元,較2006年增長5848元,年均增長12%;主要農產品產量穩步提高,2011年全鎮棉花總產量0.5萬噸,蔬菜總產量6萬噸,肉蛋奶總產量0.15萬噸,水產品總產量0.12萬噸,棉花、蔬菜產量居全縣第一;連續五年開展農業部“蔬菜標準園區建設”,取得積極成效。大力推進農業高產示範片創建活動,榮獲全縣棉花、油菜高產創建活動一等獎。農業部棉花萬畝示範片順利通過專家組驗收,棉花水浮育苗和棉花控失肥技術得到大面積推廣。全鎮作物間作套種面積超過5萬畝,推行一年三熟、四熟栽培模式,複種指數達到2.58;生態林業綜合開發達2萬畝以上;規模養殖發展迅猛,扶持壯大了復興禽業等一批規模化養殖企業。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全鎮農業產業化企業達20家,其中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農業專業合作社數量達34家,居全縣首位。蘆玉、露仙兩個合作社被評為全縣農業專業示範合作社。
露仙露仙
招商引資連年獲得新突破,榮鑫礦業、宏徽食品、易興邦淨菜加工、光明糧油日產400噸菜籽深加工、年產6000台套機械配重結構件和10萬噸配重材料、中石化水上加油站、海螺集團水上加油站、仕月爾服飾等多個項目相繼落戶,解決就業300多人,發揮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廣大民眾增加收入的途徑越來越多,勞務經濟、資源經濟、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五年翻了一番以上。民生投入大幅增加,累計投入1878.6萬元,集中實施了33項民生工程,讓廣大人民民眾更多地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民眾普遍關心的入學、就醫、養老、出行等問題逐步解決,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全面展開,參保率超過97%。城鄉低保提標擴面,基本實現應保盡保。提高了農村五保對象供養標準,全鎮累計發放低保五保生活補助資金1500多萬元,發放各類優撫對象生活補助資金893萬元。新建了中心敬老院和躍進敬老院,新增敬老院面積2800平方米、床位185張,至2011年底五保集中供養率達30%。
大力發展義務教育,全部免除了中小學生學雜費和教材費,資助貧困寄宿生和家庭特別困難學生40多萬元;平穩撤併了紅旗國中,學校布局進一步最佳化。校安工程深入推進,六洲中學、白茆中心學校(本部)、六洲國中等學校新建、擴建了教學樓。教育管理水平明顯提高,教學質量大幅提升。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完成五號、黑沙洲等三批新農村示範點建設,連年受到了縣政府表彰。高度重視抗災工作,有效應對07年豬藍耳病,08年雪災、“9·27”崩岸,09年澇災、冰凍雪災和10年旱澇災害、“9·2”崩岸,2011年旱災等重大自然災害,保障了人民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把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積極推進各項改革,順利完成撤鄉並鎮、撤村並村、農村醫療衛生一體化改革、鄉鎮綜合改革、事業單位競爭上崗、農技服務體制改革等改革任務,積極探索為民服務全程代理、“以錢養事”等農村工作新機制;土地管理規範有序,基本農田保護率達92.3%,紮實推進地藉管理,初步完成“三權”登記發證工作,2011年農村宅基地發證20160戶,占總戶數96%; 2010年底2011年初,拆除各類違章建築3萬多平方米,有效地遏制了違法違規建設;積極實施土地增減掛鈎和開發整理項目,新增耕地90畝,完成土地復墾900畝。圓滿地完成了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深入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文明創建工作,大力開展法制教育,“五五”期間依法治鎮和法制建設受到縣委縣政府表彰。武裝、工會、共青團、婦聯、關工委、科技、黨史、地方志、民族宗教、老幹部和關心下一代等各項社會事業同步發展。

社會發展

該鎮在“搶抓機遇,奮力崛起,乘勢而上”的東進發展戰略的鼓點中,馬鞍山、蕪湖、銅陵沿江中心城市群初步形成,乘勢而上;二壩、無城、高溝沿江中心集鎮初具規模,蓄勢待發;白茆地處沿江工業帶的重要位置,人傑地靈,農副產品精深加工龍頭企業影響廣泛,圍邊大中城市的綠色食品產業配送基地,通江達海,長江黃金岸線,深水碼頭,船舶製造和物資集散中心的桂冠,此外,優質棉產區,廉價勞動力為紡織服裝加工和機電產品製造等勞動密集型企業由東往西的轉移提供了良好的承接平台.

媒體優勢

白茆鎮因獨特的地理位置,區內有各級衣行住行,服裝業、賓館業、娛樂業等服務行業得到很大發展,區內有多家快遞公司加入便民服務行業中來,區內政府部門公開部得到大力發展,白茆政府網和蕪湖江北論壇更是將新城的最新資訊情況和百姓生活及時有效的展現給新城內外的本地百姓和外來友人。
目前白茆鎮江壩已經有以下幾家快遞公司入駐:1.申通快遞。2.圓通快遞。3.天天快遞。4.韻達快遞。5.順豐快遞。6.中通快遞

人口數據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67314

34268

33046
家庭戶戶數
17951
家庭戶總人口(總)
66995
家庭戶男
34056
家庭戶女
32939
0-14歲(總)
16119
0-14歲男
8402
0-14歲女
7717
15-64歲(總)
46183
15-64歲男
23615
15-64歲女
22568
65歲及以上(總)
5012
65歲及以上男
2251
65歲及以上女
2761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6699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