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腹幽鶥

白腹幽鶥

白腹幽鶥,是畫眉科幽鶥屬鳥類,共有4亞種。雕雄羽色相似。 上體從頭到尾包括兩題表面概為微椎褐色,兩翅和尾沾更多紅色。眼先和顎上灰褐色,耳覆羽褐色具族色羽軸紋,頸與背同色。額、喉白色具矢狀黑斑,胸族棕橄檉褐色形戚寬闊的胸夢,腹中部白色,兩脅和其餘下體鑄紅色。虹膜橙紅色,上嘴角褐色,下嘴較淡,腳淡角色。

白腹幽鶥在中國見於西藏東南部和雲南西部(西盟、盈江),國際上分布於越南,緬甸,泰國,寮國,不丹,印度阿薩姆等地。主要棲息于海拔1000-2000米的山地森林、灌叢、竹叢和草地,夏季有時也上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草地灌叢,冬季也下到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腳和平原地帶。白腹幽鶥是留鳥,單獨或成對活動,秋冬季常呈家族群或3-5隻的小群活動。性活潑但怯生,常隱匿於植被中下層,覓食於地面和灌叢,主要以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繁殖期5-7月,通常營巢於林下竹叢或灌叢中。

白腹幽鶥在中國種群數量較為稀少,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腹幽鶥
  • 拉丁學名:Pellorneum albiventre
  • 外文名:Spot-throated Babbler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雀形目
  • 畫眉科
  • 幽鶥屬
  • :白腹幽鶥
  • 亞種:4亞種 
  • 命名者及年代:Godwin-Austen,1877
  • 保護級別:無危(LC) IUCN標準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雄羽色相似。上體從頭到尾包括兩翅表面概為橄欖褐色。兩翅和尾沾更紅色。眼先和眼上灰褐色,耳覆羽褐色具淡色羽軸紋,頸與背同色。頦、喉白色具矢狀黑斑,胸淡棕橄欖褐色形成寬闊的胸帶,腹中部白色,兩脅和其餘下體銹紅色。
虹膜橙紅色。上嘴角褐色。下嘴較淡,腳淡角色。
大小度量
體重
體長
嘴峰
跗蹠
17克
150毫米
12毫米
53毫米
49-52毫米
23毫米

近種區別

相似種棕頭幽鶥Pellorneum ruficeps)頭頂和枕棕紅色,與背不同色具寬闊的白色眉紋。頦、喉無斑,胸與兩脅則具黑肯只故褐色縱紋,與該種明顯不同,野外不難識別。與棕胸雅鶥Trichastoma tickelli)及雀鶥的區別在尾短而較圓。

棲息環境

白腹幽鶥是幽鶥中最小的一種,主要棲息于海拔1000-2000米的山地森林、灌叢、竹叢和草地,夏季有時也上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草地灌叢,冬季也下到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腳和平原地帶。

生活習性

習性:留鳥。單獨或成對活動,秋冬季也常呈家族群或3-5隻的小群活動。性膽怯,常隱匿於林下灌叢或竹叢中活動和覓食。
叫聲:低音的咯咯聲,清晰哨音及多顫音的悅耳鳴聲,為帶變調的短句反覆重複。告警時發低沉的似水流之聲。叫聲似畫眉伯勞。鳴聲為持續起伏的哨音sweety-swee-sweeow,叫聲為特徵性pre-tee-sweet聲,第二聲上揚,末聲下降,告警時發出顫鳴。
食性:主要以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

分布範圍

分布中國、越嬸故狼南、寮國、緬甸、泰國、孟加拉國、高棉、不丹和印度阿薩姆。在中國分布於雲南西部(西盟、盈江)和西藏東南部。
白腹幽鶥
白腹幽鶥分布圖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通常營巢於林下竹叢或灌叢中。巢呈杯狀,主要由草葉和竹葉構成,內墊有細的草葉。每窩產卵3-4枚,有時僅產2枚。卵淡粉紅色、被有蒸蒸習元暗褐色斑點。卵的大小為18.2-22.8毫米×14.1-15.9毫米。

亞種分化

4亞種
中文名
學名淚朵芝
命名者及年代
分布範圍
白腹幽鶥指名亞種
Pellorneum albiventre albiventre
Godwin-Austen,1877
分布於不丹、印度阿薩姆和緬甸西部。
Pellorneum albiventre cinnamomeum
Rippon,1900
分布於中笑定狼國雲南西部、緬甸中部、泰國西北部、寮國南部、緬甸東北整芝燥立部和印度阿薩姆南部。
白腹幽鶥緬甸店漏亞種
Pellorneum albiventre ignotum
Hume,1877
分布於印度阿薩姆東北部米什米山和緬甸。
白腹幽鶥越南亞種
Pellorneum albiventre pusillum
Delacour,1927
分布於越南西北部和寮國北部。

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
食性:主要以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

分布範圍

分布中國、越南、寮國、緬甸、泰國、孟加拉國、高棉、不丹和印度阿薩姆。在中國分布於雲南西部(西盟、盈江)和西藏東南部。
白腹幽鶥
白腹幽鶥分布圖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通常營巢於林下竹叢或灌叢中。巢呈杯狀,主要由草葉和竹葉構成,內墊有細的草葉。每窩產卵3-4枚,有時僅產2枚。卵淡粉紅色、被有暗褐色斑點。卵的大小為18.2-22.8毫米×14.1-15.9毫米。

亞種分化

4亞種
中文名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分布範圍
白腹幽鶥指名亞種
Pellorneum albiventre albiventre
Godwin-Austen,1877
分布於不丹、印度阿薩姆和緬甸西部。
Pellorneum albiventre cinnamomeum
Rippon,1900
分布於中國雲南西部、緬甸中部、泰國西北部、寮國南部、緬甸東北部和印度阿薩姆南部。
白腹幽鶥緬甸亞種
Pellorneum albiventre ignotum
Hume,1877
分布於印度阿薩姆東北部米什米山和緬甸。
白腹幽鶥越南亞種
Pellorneum albiventre pusillum
Delacour,1927
分布於越南西北部和寮國北部。

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