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線薯(白線薯)

白線薯(白線薯)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多年生草質落葉藤本。塊根團塊狀。枝稍扭曲,有直紋,小聚傘花序稍密集;雄花:倒卵形或闊倒卵形,雌花序緊密呈頭狀,核果的果梗非肉質,闊倒卵形,紅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線薯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亞綱:木蘭亞綱
  • :毛茛目
  • :防己科
  • :蝙蝠葛族
  • :千金藤屬
  • 亞屬:山烏龜亞屬
  • 分布區域:產雲南東南部(蒙自東南部為模式產地)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化學成份,

形態特徵

草質、落葉藤本;枝稍扭曲,有直紋,無毛,乾時淺灰色或微褐色。葉薄紙質,三角形或微圓,長8~18厘米,寬與長近相等,頂端鈍或有時短尖,基部近截平至微圓,邊緣有波狀粗齒至近全緣,兩面無毛或下面脈上稍被微柔毛;掌狀脈向上和向下的常各5條,在下面凸起,網脈纖細,可見;葉柄比葉片長或與之近等長,在葉片上的著生處距葉片基部約1.5~3厘米。復傘形聚傘花序腋生或生於腋生、具小型葉的短枝上,雄花序稍纖弱,總梗長3~7厘米,傘梗常5~7條,長1.5~3厘米,末端常拱形向上彎,小聚傘花序稍密集;雄花:萼片6,倒卵形或闊倒卵形,長1.7~2.2毫米,外輪3片寬1~1.3毫米,內輪較闊;花瓣3,偶有4,肉質,很闊,長0.8~1毫米,寬1.5~1.9毫米,二側邊緣內卷,鑷合狀排列;聚葯雄蕊長0.5~0.7毫米,雌花序緊密呈頭狀,花期不見傘梗和小聚傘花序梗;雌花通常有1片卵狀披針形的萼片,長約1毫米;花瓣2個,近圓形,長約0.6毫米。核果的果梗非肉質,闊倒卵形,紅色;內果皮長約9毫米,寬約8毫米,背部有4行柱狀雕紋,每行約14~15顆,柱頭凸起的頂端呈頭狀。花期5~6月,果期7~8月。
白線薯
白線薯

生長環境

常生長於林區溝谷邊,海拔約1000米。

分布範圍

產雲南東南部(蒙自東南部為模式產地);緬甸也有。
白線薯

主要價值

【性味】苦;寒;有小毒
【歸經】肝;胃經
【功能主治】行氣活血;祛風止痛;清熱解毒。主胃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癰癤腫毒;濕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g;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研末服酌減。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

化學成份

白線薯塊根含異紫堇定(isocorydine),含量達1.48%,據現有資料,千金藤屬植物中異紫奠定含量在1%以上的僅此一種,此外尚含左旋四氫掌葉防己鹼(tetrahydropalmatine),荷包牡丹鹼(dicentrine),青藤鹼(sinomenine),紫堇塊莖鹼(corytuberine),青風藤鹼(sinoacutine),去氫荷包牡丹鹼(dehydrodicentrine),異波爾定鹼(isoboldine),8,14-二氫多花罌粟鹼(8,14-dihydrosalutaridine),N-甲基六駁鹼(N-methyllaurotetanine),頭花千金藤鹼(cepharanthine),輪環藤寧鹼(cycleanine),左旋箭毒鹼(curine)及高阿羅莫靈鹼(homoaromoline)等生物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