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箬鋪鎮

白箬鋪鎮

白箬鋪鎮,隸屬於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地處望城區西部偏南,東與雷鋒街道、廖家坪街道毗鄰、南接蓮花鎮、西接寧鄉夏鐸鋪鎮、西南臨雨敞坪鎮、北靠烏山街道。

白箬鋪鎮面積106平方公里,現轄龍唐、齊天廟、龍蓮、淑一、黃泥鋪、古山、勝和、金峙、大塘、光明等10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共有 570個村民小組,46611人(2017年),耕地面積42823畝,其中水田36583畝。

基本介紹

概況,交通優勢,經濟發展,發展思路,特色農業,西瓜種植,土地治理,教育文化,學校發展,師資力量,教學成果,新農村建設,

概況

白箬鋪鎮交通便利、區位優勢十分明顯,以金洲大道為中軸線,長常高速、319國道橫貫東西,發展觸角全方位延伸。生態環境優美,崗巒交錯、景色怡人,蜿蜒秀麗的八曲河、白箬河共同滋養一方沃土。
鎮黨委、政府求真務實,開拓創新,以大河西先導區建設為契機,以項目建設為抓手,深入實施“融城富鎮、興工強鎮”戰略,致力於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事業取得長足進步。
2008年,鎮域經濟呈現強勁發展態勢,全鎮實現國民生產總值16.6億元,工業總產值4.57億元,財政收入3022萬元,人均純收入6845元;域內企業充滿活力,以長沙精鑫鑄造有限公司為代表的機械鑄造行業初具規模,集團發展效應逐步形成;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服務為民有口皆碑;新農村建設獨具風格,省、市重點打造的光明村示範點以“特色民居、生態農業”為建設著力點,全面帶動我鎮新農村建設步伐,為創建湖南最美麗鄉鎮描下了最濃重的一筆。
白箬人民正朝著“全面融入先導區,實現白箬新崛起”的工作目標,凝心聚力,奮力前行,讓人文、產業、經濟、生態的共榮奏響白箬鋪和諧之曲。

交通優勢

白箬鋪鎮交通發達,319國道、長益高速貫穿東西,縣道白烏線溝通南北,五良公路、沈齊公路、變電站進站公路、蓮荷公路、光明公路等水泥公路連線千家萬戶,具有十分有利的交通區位優勢。白箬鋪、五里堆、友仁三個各具特色的集鎮呈三角形分布,自古以來就是長寧線上主要商賈要塞。

經濟發展

鎮黨委政府十分重視經濟的發展。經過歷屆黨委政府的努力,鎮內現有精鑫鑄造、和平體育、天仁機械、益華氣體、菲菲毛巾、合豐耐磨、中糧機械、德信鞋業等多家規模企業,並形成了以三一九國道沿線為主的機械鑄造加工產業集聚之地。同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也初具成效,龍蓮西瓜、白箬苦瓜、光明蔬菜成為市場暢銷產品。2005年鎮財政收入1065萬元,其中地稅收入507萬元,國民生產總值3.9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21億元,農業總產值2.58億元,0.11億元。
望城區白箬鋪鎮定下經濟發展目標:達到工業總產值增加18%、財政收入增加20%、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4%的預期目標。

發展思路

白箬鋪鎮緊緊圍繞“產業強鎮、融城富鎮、科教興鎮、規劃建鎮、依法治鎮”的發展思路,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以項目建設為重點,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增強發展意識,全鎮經濟實力不斷壯大、鄉村面貌煥然一新、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執政能力不斷增強。2006年,全鎮實現GDP8.394億元,財政收入1949萬元,增長29.9%;人平純收入5022元,增長15%;鎮域經濟呈現強勁發展態勢,建設和諧新白箬的經濟基礎不斷夯實。
2007年,隨著金洲大道的修建,白箬鋪鎮的區位優勢不斷凸顯,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該鎮將緊扣發展第一要務,把全鎮上下加快發展的積極因素調動到最大化,突出“一點三線”,即以金城新區為中心,在319國道沿線發展機械加工鑄造業、在金洲大道兩廂發展先進制造、物流業,沿白烏線發展生態農業、休閒農業,要堅持產業強鎮、加快引進開發、積極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堅持城鄉統籌,促進農民增收,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堅持協調發展,維護社會穩定,推動社會事業新的進步。

特色農業

西瓜種植

望城區白箬鋪鎮白鶴村引進技術和資金,帶動本村十八戶農民開展禮品西瓜種植,使面積達五百畝的白鶴大棚禮品西瓜基地成為該鎮農業結構調整的新亮點。第一批早春紅玉禮品西瓜已上市,畝出效益五千以上。周叢笑瞿佳皇甫倩倩。

土地治理

白箬鋪鎮土地治理項目啟動,土地治理項目建設中,省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主任羅志宏深入白箬鋪鎮,視察實施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情況,部署了當前工作。土地治理項目涉及6個村,治理土地面積1.7萬畝,完成投資1155萬元,已砌渠道58.9公里,新修機耕道29.37公里,新建排灌站4座,擴建加固小型蓄排水工程4處,改良土壤2000畝,建設苗圃200畝,示範推廣優質9000畝,示範推廣牧草1500畝,引種推廣新品種紅薯1000畝,實施技術4050人次,有效地解決了項目區制約農業生產及農村發展的老大難問題。雙江口鎮土地治理項目將由縣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牽頭,整合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土地整理項目、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機插秧技術推廣示範項目,總計整合資金3600萬元,按新農村建設要求,計畫經濟治理土地面積2.1萬畝。

教育文化

學校發展

長沙市望城區白箬鋪鎮白箬中學始建於1945年,前身系培園女子職業學校,校址在白箬村坡子上,1969年正式更名為“白箬中學”。1985年秋遷址新建於此,當時僅有一棟教學樓和一棟單教工宿舍。1992年,欣逢“雙改”,鄉黨委、政府舉全鄉之力,樹綜合教學大樓、蓋禮堂、建教工宿舍、辟運動場。1998年夏,再掀建校高潮,砌圍牆、建球場、舞台和機房。新世紀,鎮黨委、政府又譜重教新篇章,綠化校園、改造危房、建多媒體教室、蓋寄宿生公寓、修學生餐廳
至此,學校已具規模,校園面積達31258平方米,建築面積7914平方米,實驗室、儀器室、圖書室、電腦室、衛生室、風雨活動室、多媒體教室、校園網站一應俱全,圖書儀器體育衛生器材配備達省一類標準。
白箬鋪鎮學校白箬鋪鎮學校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職工41人,其中專任教師37人。其中本科學歷18人,專科學歷27人,獲中級職稱32人,教師素質過硬。學校共有教學班14個,學生688人。在黨委政府和教育局的正確指導下,勵精圖治,嚴抓善管,成績顯著。

教學成果

三年內連續承接市、鄉教研教改課題2項並順利結題且獲高度評價;我校教師在國家各級各類競賽、比武和徵文活動中獲獎達159人次;我校學生在各類競賽中獲縣級及縣級以上獎勵460餘人次。我校現系“長沙市衛生文明工作先進單位”、“市現代教育技術學校”、“市花園式單位”、“區文明單位”、“區示範學校”、“區模範職工之家”、“縣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基地學校”、“促進和諧勞動關係先進工會”。

新農村建設

白箬鋪鎮緊扣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主題,堅持農村建設鄉、村聯動,充分發揮遠程教育優勢,積極採取遠程教育
“五結合”工作措施,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鋪路搭橋。一是與各級部門結合,促進生產發展。該鎮全面整合市直部門、鄉鎮和村的人力物力財力,把“幹部經常受教育,農民長期得實惠”的著力點放在改善農村基礎設施上和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上,從市直部門抽調33人組成“遠教服務團”、從大中專畢業中選拔了15名選調組成了“遠教工作組”,並根據上級安排,近期安排了2名遠教志願者員,深入農村幫助,著力改善民眾反映的飲水難、行路難等制約農村生產發展的落後基礎設施問題。以及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問題,全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水平。
二是與產業基地結合,促進生活富裕。按照“基地+黨員大戶”的思路,緊密結合醴陵現有產業布局,建立了農業科技生態園、無公害蔬菜、牲豬養殖、陶瓷工業技術等10個培訓示範基地,以基地作為農村黨員幹部發揮帶頭學習、帶頭示範、帶頭致富、帶領民眾致富作用的平台。
三是與先進文化傳播結合,促進鄉風文明。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豐富民眾文化生活,改變農村黨員幹部和農民民眾的精神面貌,努力做到“一個遠程教育站點就是一個文化陣地”。
四是與生態家園建設結合,促進村容整潔。開展以“清淤泥、清垃圾、清糞便,美化建築、綠化環境、硬化院落,不亂堆放、不亂扔倒、不亂張掛、不亂塗畫'為主體的“三清、三化、四不”遠程教育培訓班,指導民眾改房、改廁、改圈、改灶、美化綠化村寨院落,著力改善農村人畜糞便利用率低、居住環境條件差、周邊環境衛生差等問題,推進生態家園建設。
五是與創新工作機制結合,促進管理民主。各基層黨組織把遠程教育設備作為一種現代化的辦公設施和推進事務管理的先進工具,將村級計畫生育財務管理、村集體土地、集體資產等方面的情況在網上進行公開公布,通過遠教站點更好地實現了村務公開、民主理財和民主決策,使黨員和幹部民眾的民主意識進一步增強。
白箬鋪鎮白箬鋪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