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秉哲

白秉哲,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金屬學會相變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超塑性學術委員會、半固態學術委員會委員。核心學術刊物《稀有金屬》副主編及《金屬熱處理》、《鍛壓技術》、《Rare Metals》、《材料熱處理學報》等刊物編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秉哲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中國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 研究領域:金屬材料超塑性
個人履歷,研究領域及成果,

個人履歷

1965-1970 北京大學物理系本科學習
1970---1972 河北霸縣勞動鍛鍊
1972---1978 河北霸縣中學教師
1978---1979 北京大學物理系進修
1979---1982 清華大學材料系研究生
1982---1999 北京機電研究所超塑性研究(其中1987-91清華論文博士)
1999---今 清華大學材料系

研究領域及成果

長期從事於金屬材料超塑性研究。負責的超塑性方面的十幾項課題通過鑑定,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攻關、軍工重點、部委項目等,研究成果套用於航空、航天、機械、電子、鐵路等領域。研究中有創見,並得到美、俄、印度等著名超塑性專家的合作和認可。超塑實驗和理論方面的成果已經在超塑成形中得到實際套用並創造效益。指導或協助指導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數名。現主要從事貝氏體鋼和貝氏體相變的研究。在超塑性及貝氏體相變等方面發表研究論文100餘篇。是國家發明二等獎《鈦合金高壓無焊縫球型氣瓶超塑性成形》的第三發明人,負責的科研項目獲得機械工業部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等獎勵。業績被收入1994年中國發明協會編:《中國當代發明家大辭典》及其他幾部人物辭典。
他負責的多項課題已通過鑑定,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攻關、 “973” 、“863”、部委項目等。在超塑性研究中,白秉哲教授始終把量大面廣的工業合金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工業合金往往不具備經典超塑性理論為“超塑性材料”規定的“均勻、穩定、等軸、細晶”的組織條件,而為實現這樣的組織條件所採用的繁雜的細化、等軸化處理會提高成本、浪費材料。白秉哲教授在研究中發現,許多工業合金在供貨態條件下,雖然不能完全滿足均勻等軸細晶的組織條件,但是也可以具有良好的超塑性(Ti一6A1—4V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這樣不用或少用細化處理工藝,可以大大提高超塑性技術的經濟性。然而,由於供貨態工業合金不能完全滿足超塑性材料的組織條件,或是晶粒較粗大,或是不等軸,或是分布不均勻,其在超塑性變形中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例如變形不均勻、各向異性等)。這樣,研究非理想超塑性材料的超塑性變形特徵,掌握缺陷形成的機理並通過控制變形參數抑制缺陷的產生,用低成本的材料超塑性成形出高質量的零件,形成了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他首先提出了“非理想材料超塑性”的研究方向,並進行了這方面的研究,在超塑性變形各向異性、非均勻性的規律及控制、超墊陛變形中材料顯微組織變化規律等方面取得進展。他首先提出並研究了超塑性變形中顯微組織“動態平衡”規律。這些方面的研究得到美、俄、印度等國超塑I陛專家的合作和認可。實驗和理論方面的進展,已在超塑性成形中得到套用,在鈦合金、鋁合金等的超塑性成形中降低成本,提高成品率和成形件質量。成形零件在航天、航空等領域得到套用。
2007年,白秉哲教授作為核心成員之一的清華團隊發明了Mn系貝氏體鋼的第二代—Mn系水淬貝氏體鋼,現已形成體系,為國際二大類空冷貝鋼之一。
新型錳系空冷貝氏體鋼綜合水平顯著優於另一類(鉬-硼系)貝鋼,使我國在該領域處於國際領先水平,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已產業化、成效顯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